XX师X大学成人教育本科学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现代汉语造词方法探析作者:何树芳学院:XX师X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08级完成日期:2010年04月25日现代汉语造词方法探析何树芳摘要:词语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修辞;新词语;比喻;借代;仿拟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
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
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
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
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
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
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
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X标准化。
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
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
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
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
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
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
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
“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
至于“龙头企业”、“XX会海”等等都是此类。
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
据语料库我们统计得出这种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约有700多个,以比喻、借代、仿拟方式构成的新词语最为常见。
此外,还有其他修辞方式如比拟、夸X、谐音构成的新词语,下文中我们将会一一谈到。
二、比喻造词法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㈠、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
如:龙头企业拳头产品窗口行业星火计划胡子工程尾巴工程。
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
如: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
龙头企业: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他企业前进或发展的企业。
尾巴工程:指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但尚有某些收尾项目未曾完成,好像拖了个尾巴。
㈡、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
如:绿灯窗口龙头新星拳头黄牌气候余热婆婆短平快在这类词语中,由一些本来是普通语词,如“婆婆”、“窗口”、“拳头”;有的本来是专业、行业用语,如“绿灯”、“黄牌”,作为新词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比喻义,使用X围扩大了。
而且有的新词语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组成相关的新词语。
如:气候:大气候小气候新星:网坛新星影坛新星诗坛新星在这其中的“窗口”、“龙头”、“拳头”与前头所说的第㈠类关系密切或是由㈠类省略本体类属词形成的。
比如“龙头”据一些语言研究者考察,在报刊杂志中先是出现“龙头产品”、“龙头企业”等短语,随后才出现“龙头”单独使用的情况。
如: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龙头”。
或是先出现喻体单独使用的情况,然后扩展成㈠类词语,像“窗口”,举个例子来看: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是社会文明风尚的窗口。
由此产生了把这些行业总称为“窗口行业”的说法。
这两类词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口语中“窗口”、“龙头”、“拳头”等词语的比喻说法是早已存在的,当它们进入书面语后,很快就被推而广之了。
㈢、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
其中心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
我们以单音节为例看一下,如:坛:体坛歌坛影坛泳坛足坛网坛星:歌星明星笑星舞星泳星新星霸:电霸水霸车霸鱼霸油霸波霸声霸热:武侠热英语热中国热琼瑶热追星热足球热旅游热族:上班族追星族红唇族推销族打工族工薪族风:吃喝风麻将风浮夸风宴请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X围比较广,但它们能不能被认为是后缀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一般后缀成分如“子、头、儿”等本身已无实词意义,它们的词义已经虚化或消失了。
而“坛、星、霸、风、热”这一类单音节词,仍保留一定的实词意义。
例如“热”,指受很多人欢迎的或很多人热衷的某一社会现象。
“坛”,在词典中早已说明指的是体育界或文艺界,只不过由它构成的新词更多了,而“坛”的词义并未消失。
至于“风”本指一种自然现象,但自古至今就被喻指社会风气或作风,如“党风”、“世风”、“校风”、“学风”等,近年来产生的“吃喝风”、“麻将风”仍是这个意思。
其次,“子、儿、头”等后缀成分须依附于前边的词语存在,是名词的标志,而“热、坛、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则勿须依附前边词语存在,可以单独使用。
再次,在修饰性词语和这些单音节词之间,结构较松散,有的也可以插入其它词语。
修饰这些单音节词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没有一定限制。
由于这类单音节词确实存在一种后缀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称其为类后缀成份。
⑷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
如:大锅饭:喻指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一刀切;喻指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
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
这类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俗语、惯用语,如:“踢皮球”、“剃光头”之类,它们应用的X围比较广,很难说明这种比喻究竟是以那个本体为对象的。
三、借代造词法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語,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㈠、以专称代指通称。
如:伯乐,原为韩愈《马说》中的人名,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
硅谷:源自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代指电子工业基地。
㈡、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
如:红包:代指家长给晚辈子孙的赏钱或厂矿、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奖金。
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
“菜篮子”:是城镇居民采购蔬菜、食品时携带的工具;“红包”:使用红纸包着钱币,象征喜庆、吉祥,以示奖励。
㈢、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
如:橄榄绿:代指这种颜色的警察制服。
大团结: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因上面印着民族大团结的图案而得名。
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艺的国家级的足球队员。
四、仿拟造词法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
这类新词语有些会超越原语言环境,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
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
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㈠、格式仿。
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
“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
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1、仿前式。
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仿词造词法中占多数,下列两组例子都属于仿前式。
面的→轿的酒吧→网吧→货的→陶吧→残的→奶吧→摩的2、仿后式。
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
例如:国手→国脚的哥→的姐廉政→廉业陪读→陪教3、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
格式仿构成的四音节的新词语大多是在一个固定格式中嵌入新语素,如:由“大×大×”仿拟出“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操大办”、“大包大揽”等;由“小×小×”格式仿拟出“小打小闹”、“小夫小妻”、“小修小补”等。
这些新仿拟的词语,均在原格式中嵌入一定的语素,词型格式化特征突出。
格式仿利用已有的格式,形势特征明显,改换语素灵活便利,是一种常用的仿拟构词的手段。
4、还有一种仿拟则是依据一定的句法形式,即所仿格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模式。
它们大多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使用时间长、出现频率高、生成能力强的句法模式。
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文言句式的色彩。
如:“以NVN”,介词“以”在这种句法模式中表示“凭借、依据”,是一种文言格式。
根据这种格式仿拟的“以权谋私”、“以党代政”、“以工挤农”等新词语,概括性强,具有明显的文言特征。
㈡、语义仿。
语义仿即利用词语间语义上存在的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来仿拟构词。
1、类义相仿。
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如由“奖学金”仿拟出“奖教金”,由“空姐”仿拟出“海姐”,由“廉政”仿拟出“廉业”等。
这些仿拟词与原型词都是同类事物,同属一个X畴,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类推联想,仿拟出新词。
2、对义相仿。
对义仿拟则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
如,以性别为对应关系由“公关小姐”仿拟出“公关先生”,由“家庭妇女”仿拟出“家庭妇男”,“空姐”仿拟出“空哥”,“的哥”仿拟出“的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