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的农村题材影片

经典的农村题材影片

一,探索时期的中国电影1花好月圆1958年长影摄制原著:赵树理,编导:郭维,主演:田华,秦汉,王秋颖,杨启天,金迪,郭振清等根据赵树理俄《三里湾》改编,影片描述是新中国土改遇到的一些各种挫折,为农村合作社搞设计的玉生,由于文化低得到灵芝的帮助;有翼被家里一些落后思想什么糊涂,常有理,惹不起的父母哥嫂包围的透不过起来,还有自私落后的村长范登高,经过长期的斗争和艰辛的劳动,人们充分认识了社会主义合作社重要性,落后的人们纷纷入社,一片新的气象面貌开始了。

2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年长影摄制编剧:马烽,导演:苏里,主演:李亚林,金迪,梁音,张延,刘增庆,卢桂兰,浦克等高占武复员回乡,立志改变山村面貌。

他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劈山引水,凿通山洞,两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才能完成的工程计划。

影片还展现了高占武和孔淑贞,曹茂林和小翠的两对年轻人的爱情,影片下集写的是年轻人再接再厉引水发电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影片的主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至今传唱。

李亚林,金迪双双被评为22大电影明星之一。

3《暴风骤雨》1961年北影摄制原著:周立波,编剧:林兰导演:谢铁骊主演:于洋,高宝成,鲁非,李百万,刘季云,安振江,葛存壮等影片描述1946---1947年我工作对来到环境复的元茂屯,因这里群众深受日寇以及恶霸韩老六兄弟欺压,土改工作很难开展,工作队肖队长动员苦大仇深的农户,赵玉林,郭全海等积极进步的群众,铲除了恶霸韩老六,消灭了韩老七为首的土匪,确保了土改的胜利。

影片被参加了莫斯科影展,深受欢迎,只是资深专家提了点要求,认为影片在含蓄些就更好了。

不含蓄是中国电影为政治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表现的硬伤,那是哪敢拍“阳春白雪,清水佳人”的小资电影?4李双双1962年上影摄制编剧:李准,导演:鲁韧,主演:张瑞芳,仲星火根据李犟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的电影,融入了轻喜剧的风格,塑造了泼辣正直的李双双和她的丈夫自以为是还有点胆小怕事的孙喜旺的家庭矛盾,展现了社会主义新的农村面貌和新的气象,所谓“天上下雨地下流,两口子打架不记仇,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睡一个枕头”的家庭观念,同时也开创了婚姻的一种模式,像李双双和孙喜旺那样“先结婚后恋爱。

”5,《小二黑结婚》1964年北影摄制原著:赵树理,编导:干学伟,石一夫,主演:俞平,杨建业,赵子岳,葛存壮等,影片通过小芹和二黑自由恋爱,深刻说明小二黑父亲二诸葛和小琴母亲三仙姑为代表农村的封建包办婚姻及封建迷信及金旺兴旺为代表的恶霸实力在农村给农民带来的毒害。

在学生时期读过这篇文章,印象很深的就是二诸葛的口头禅“不宜栽种”到后来的“恩典恩典。

”二,非常时期的中国电影6青松岭1965年长影摄制编剧:张仲朋,导演:刘国权,主演:李仁堂,刘晓梅等影片根据同名话剧改编,通过北方某山区生产队马车老板候选人,描述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初期存在的严重性,鞭杆子传给谁关系着革命接班的实质问题,这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电影,今天看起来似乎好笑,但是影片还称得上不错的影片。

似乎告诉我们一场历史的政治风暴山雨欲来。

7金光大道1975年长影摄制编剧:长影创作集体,导演:林农,孙羽,主演:张国民,王馥荔,朱德承,马精武,许忠全,苗壮,宋晓英,浦克,谷子十年浩劫期间中国电影遭到空前停滞,许多艺术家只好拍样板戏,即使拍也要为某种政治服务,这部影片是在当时条件下艰难完成的。

影片是中国著名山水派作家浩然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叙述刚解放初期经过土改,支援抗美援朝,农村合作社举步艰难,是发家致富包产到户,还是集体合作,成立互助组?今天这个问题已经落伍了,一切都随着时光的飘移而远去。

张国民初上银幕王馥荔第一个银幕作品,因此片获“银幕第一嫂”的美誉马精武,许忠全饰演两个反派,二位当年曾是北京电影学院教师,为中国电影人才培养,培养了许多著名影星,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年华。

8泪痕1978年北影摄制编剧:孙谦,马烽,导演:李文化,主演:李仁堂,谢芳,,李百万,李孟尧,杨威,邵万林,方辉,侯冠群描写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朱克实针对县里存在的严峻现实和复杂的历史问题,顶住“四人帮”余党设置的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的艰难过程。

影片以“疯女人”孔妮娜为主线,围绕着被迫害致死的前县委书记的历史疑案以及现实中大干快上、劳民伤财的“土石岭工程”,把七十年代末期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工作浓缩到了一个基层县,是当时拨乱反正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品。

著名影星谢芳疯女人形象颠覆性演出,博得了观众们的尊敬,李仁堂凭此片获得了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

9喜盈门1981年上影摄制编剧:辛显令,导演:赵焕章,主演:温毓娟,洪学敏,王书勤,王玉梅,于绍康,马晓伟,毛永明,孙景璐,曹铎时代的变迁,阶级斗争已渐渐退出了银幕,电影人把镜头聚焦到普通家庭矛盾上,影片通过婆媳,妯娌,叔嫂,姑嫂之间的家庭琐碎矛盾,讴歌了改革开放时期人们追求劳动创造财富,尊老爱幼团结邻里的社会风尚,鞭挞了自私自利,贪慕虚荣,追求享受安逸旧思想。

温玉娟饰演贤惠体贴,忍辱负重的儿媳水莲,据说当时拍摄时间在冬天,而剧情是夏天的戏,演员穿着背心冻得哆嗦,为了嘴里不能露出哈气,导演索性让演员口里含冷水可见演员付出的艰辛。

赵焕章继而拍摄了他的农村三部曲的另两部《咱们的牛百岁》和《咱们的退伍兵》。

10,乡情1981年珠影摄制编剧:王一民,导演:胡炳榴,王进主演:任冶湘,黄小蕾,吴文华,王琴宝,王进,黄锦棠影片描写了农家女田秋月抚养革命者的后代,含辛茹苦,解放后,革命者都已成了老干部,来找回自己的儿子,儿子坚持要把含辛茹苦的老母亲接进城里,没想到受到亲生母亲的怠慢,其实田秋月只是想把儿子交会城里,她怎能离开她那肥沃的乡土呢?影片当时很是煽情催人泪下。

11月亮湾的笑声1981年上影摄制编剧:方义华,导演:徐苏灵,主演:张雁,仲星火,寇振海,欧阳儒秋,顾玉琴影片以轻喜剧方式叙述了勤劳能干的农民张冒富不仅养鸭养鸡还擅于种植瓜果梨桃,编筐编篓,是月亮湾出名的大富,按理说儿子的婚事不该愁,被胆小的亲家庆亮告吹,婚事一拖再拖,来了几份提亲的,都被冒富大叔谢绝了,批林批孔的运动开始了,冒富大叔糊里糊涂地被宣传成批判林彪鼓吹的“国富民穷”的典型,于是冒富又成了声名显赫的人物,上门求婚的门槛几乎被踩破了,于是老亲家庆亮又来提亲,两家儿女青梅竹马自由两小无猜,终于以为可以终成眷属,谁料冒富大叔又被打成了“资产阶级暴发户”,于是庆亮不能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婚事又告吹...党的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冒富迎来了儿子喜庆婚礼,结尾他深情说道“可不能再变来变去的啦。

”12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年影片根据周克芹的小说《葫芦坝的故事》改编。

据说在当时的八十年代,由于导演与原著者之间对剧本有分歧,结果产生了中国百年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八一厂与北影厂同时开机制作同一部电影,几乎是同时上映;确实在当时的电影界热闹了一番。

北影厂,编导:王炎主演: 李纬,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李凤绪,杨在葆,卢桂兰,张连文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版本较为忠实于原著,以四姑娘许秀云的命运为主线,展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们心中的痛苦纠缠和各种复杂的矛盾带给人的影响。

八一厂,编剧:周克芹,肖穆, 导演:李俊,主演:贾六,王馥荔,斯琴高娃,周宏,赵娜,冯恩鹤,田华,徐光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版本将原著悲剧情节的中心由四姑娘许秀云移到了许茂身上,对主要人物的个性、心理活动重新进行的加工,强化了影片的思想性和社会性。

影片在选景、构图等方面采用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并表现出具有浓郁的四川地域特色。

三,辉煌时期的中国电影逐步开始了反思13,不该发生的故事1983年,长影摄制编剧:万捷乔迈,导演:张辉,主演:王润身,石荣,林强,李俊海影片根据《三门里及时报告文学》改编...1979年初冬,东北山村明月沟的村民们听到了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消息,全屯顿时沸腾起来。

社员王老蔫被群众推选为两个作业组组长。

当两个作业组长自愿挑选本组成员时,挑到最后只剩下党员和一些老弱病残户被拒之门外。

公社李书记虽然做了工作,但未奏效。

最后,韩喜柱竟提出用"抓阄"的办法来分剩下的几个党员。

老党员梁财被羞辱得落下了伤心的眼泪,年轻的党员梁秀贞气恼地冲到她的对象韩喜柱面前,撕碎了"抓阄"的纸,冲出了会场...影片上映后轰动反响极大,党员的威信在人们群众中深深打下了折扣,影片这部作品正面展开了因党风不正所引起的党群关系的裂痕,提出一个极为尖锐的问题:恢复党的优良传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创作都紧跟时代步伐不回避新时期的新矛盾,努力反映现实,敢于揭露问题,将恢复党风、加强党员联系群众的课题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思想内容的敏锐和大胆,令人刮目相看。

影片立足于生活真实,善于揭露和解决矛盾,重视环境和细节的真实感及生活气息,促进了人物的性格发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该片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奖二等奖;获1984年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4 人生1984年西影摄制编剧:路遥,导演:吴天明,主演:周里京,吴玉芳,高宝成,李小丽等影片根据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发生在贫穷落后的陕北黄土高原,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小学任教,但这个名额却被大队长高明楼拿去给了自己的儿子。

加林对此非常生气,并受到很大打击。

一时的高加林万念俱灭, 他甚至想过轻生......村里的善良姑娘刘巧珍虽然一字不识,却欣赏并恋慕有文化的加林。

巧珍时常帮他,并向加林表白了自己的心意。

巧珍的爱使加林感到格外温暖,也热情给予了回应。

两个人一起在村里搞起了卫生革命,治理井水,干得有声有色。

但他的兴趣还是在写作上,不愿意永远就这样生活在村里。

高加林的叔叔转业后当上了地区劳动局局长,高明楼怕顶高加林名额的事会得罪他,便想办法将加林安排进县委当通讯干事。

加林的老同学黄亚萍倾心于工作出色的加林,并努力帮他在报社谋得职位。

虽然远在乡下的巧珍一直思念着加林,但加林留恋城里的优越生活,决定与巧珍分手。

但本以为能留在城里的加林,因黄亚萍前男友的母亲气愤于儿子被抛弃的事情举报高加林到县委工作的手续有问题,加林的叔叔不循私情,将加林解职。

加林回到村里,发现巧珍已被迫嫁给他人,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影片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痴心女备受同情,负心人遭人唾骂,然而猧们不禁扪心自问,就叫那个高加林有没有错?他有追求,有理想,他曾说过“联合国若要他他都想去”的狂言,谁愿意终身呆在山沟沟里荒废自己的人生?影片显然不是站在传统形式上批判高加林的。

15 良家妇女1985年北影摄制编剧:李宽定导演:黄健中主演:张伟欣王佳艺丛珊章键梁彦解放前夕的黔北山区,世代流行着大媳妇、小丈夫的畸形婚配习俗。

十八岁的余杏仙嫁到易家寨,悉心照料着六岁的小丈夫易少伟,她们姐弟相称,十分融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