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后感

读后感

管理就是沟通——《中层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闲情逸致 2009-11-30 16:18:41 阅读121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我信奉这样简单明了的言语。 作为中层管理者,既要准确理解上司传达的信息,有效地执行公司的决策和命令,又要与下属有效沟通,督促其完成工作;既要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协调、配合工作,又要与客户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方式是不行的,做起事来如同隔靴挠痒、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

中层管理者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地沟通协调。每个沟通对象又有着不同的职位角色、性格特征和工作方式。沟通对象的不同和工作内容的复杂微妙,决定了管理者的沟通方式不能拘泥于单一形式,不可能一招制天下,必须灵活,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此,作为中层管理者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管理沟通技巧,既能与不同职位、不同性格的对象进行沟通,又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进行沟通。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沟通的高效、工作的高效,以及人生事业的高效。

“沟通”——如何沟通——《中层沟通技巧》一书的确为我们精确、实用、全面、有效的讲述了沟通技巧,帮助我们走出沟通不畅的误区。

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我践行这样简单明了的言语。 记得在今年5月份,齿轮车间出现了班组集体息工的事情,后来经过查明原因,发现这本来完全不能成为一件可以膨胀到“群体事件”的事情,竟然就是因为班组内部沟通过程出现了问题。怎么补救?我们将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后,来个公开张贴的方式,讲清楚问题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其中车间、班组之间与职能人员、班长和员工之间各自的偏差和误会。这样,化不利的问题为教育大家的案例。真对车间这种做法,我认为“很好!这样的报告张贴、宣传出去,本身就是一种有效沟通,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是一种创造和谐氛围的过程。可以借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推动车间、班组、全部管理人员的反思和变革。”

还有一次,在今年4月份,根据安排,车间4月份继续举办劳动竞赛活动,据3月份竞赛中出现的问题,重新修订了劳动竞赛办法。但我发现,其中规定“通过每人每天生产计划与实际产量对比写实记录为依据(班组可以自行安排比赛内容),活动结束后,统计每人每天(活动期间)实际产出数据,以产出总和作为评比依据”。不同的品种和设备产出数差异较大,员工以前对此颇有微词,如果现在没有比较公平的方式进行评价,恐怕起不到竞赛的效果,结果也不会令大家信服。建议一:由班长来确定计划——实际上每名员工每天计划多少,班长心中有数的——应该有数;通过班长确定计划,也可以加强班长的班组管理力度。建议二:只要体现班组内公平就行。每天品种和数量落实到个人后,月份同岗位的“当天”总产量除以岗位人数,就是计划数。这样每天的计划数量不受生产科计划来回变动的影响。经过工会采纳大家的意见,综合考虑以“实际与计划产量的百分比数据,以百分比总和作为评比依据。” 竞赛活动形式可操作性和班组内对比性更强,得到大家的认可。果然最后评比出来的优胜者,没有不被车间员工树大拇指的,活动结果取得了预期的很好的效果。

除了直接的言语对话沟通外,更有多方面的传递“沟通”的信息形式包括倾听、充分利用工会在工作中的桥梁作用等。

经常感到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地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做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这只是倾听的一大好处,善于倾听还有其他两大好处:1、让别人感觉你很谦虚;2、你会了解更多的事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最动听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如果管理者能够成为下属的倾听者,他就能满足每一位下属的需要。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应该立即去培养。培养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牢记一条:当他人停止谈话前,决不开口。

反思一下,沟通是知识,是学问,更是技能。如何跨越沟通中的各种障碍,如何把握沟通的几大要素,如何利用多种沟通方法和沟通渠道与上司、平级、下属和客户进行全方位沟通,最终把沟通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则是要在实践中才能理解和体会的。

车间管理重在班组管理,班组管理又是班组长对组员的管理。班组的表现就是班长思想和心理的外在表露。一个好的班长不仅需要具体“硬性”、无条件执行的制度来支撑和约束班组的行为,还需要有恰当的方式方法、“舒心”的表达来实现部署。

所谓“软硬兼施”不是耍滑头,而是靠细心的“沟通”去消除误会和偏见。这一点,在时代变革极快的今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班组长的培训(必要的新形式下的管理技巧学习),包括我们自己的学习、提高,势在必行;对员工潜移默化式的输送、灌输信息(通过张贴各种知识文章、信息快报、管理要求、心得交流、各层次的奖惩等的方式)是首选。

工会在其中占据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便使员工达不到“工作并快乐着”,最起码可以工作无顾虑、无压抑。

综合起来,这么几点是多么的重要:宁可做过头事,不可说过头话;薪酬物资奖励有,精神奖励不可缺;沟通的价值不仅在于理顺、更在于培训和素养提升;重视他人的思想,聆听他人的话语。

掌握有效沟通技巧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中层沟通技巧读后感

掌握有效沟通技巧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中层沟通技巧读后感 第四采油厂地质大队 康红庆 第一眼看到《中层沟通技巧》这本书,就被封皮上厚重的黑字“只有会沟通的中层才是组织的真正脊梁”吸引住了;打开屝页,“企业赢在中层,中层赢在沟通”映入眼帘,心里想:沟通真的那么重要吗?读罢易书波先生写的序、浏览了书中的目录,发现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产生了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于是贪婪地读完了这本书。回味书中富有哲理的观点,精辟凝练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情不自禁地将多年来工作中走过的历程与书中描述的情景进行对照,以启迪心中的困惑,使自己对沟通的策略以及其在队伍管理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有效沟通是凝聚团队精神的粘合剂。书中在描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团队这一段中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优点,也都有自己的性格缺点。任何人都无法单独取得真经,但如果把他们组合起来,加上高效沟通这一粘合剂,就能锻造出一个精品团队。通过学习让我体会到,在团队里,要进行有效地沟通,必须明确目标。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目标管理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今年,我们把“打造开发地质精品团队”作为队伍建设的目标,大队和八个基层室(队)分别制定了打造精品团队的具体目标、措施。大队领导根据不同阶段形势要求,定期给员工做形势任务报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各室之间及室内员工,非常注重思想、工作、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合作局面,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今年6月份以来,新井投产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与此项工作相关的地质室、攻关队、综合室在大队领导的带领下,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新井按时投产为目标,多次进行了沟通和讨论,一致表示绝不能在地质大队这一环节影响全厂的新井投产进度,并确定了将大区块划分成小区块、以小区块为单元的突破方法。主要是将完钻井按投产条件排好分月投产计划,并划分成小区块,地质室按投产顺序分小区块进行参数解释,每完成一个小区块,及时转交攻关队绘制相带图,再由综合室完成新井射孔方案的编制和外报工作。三个室之间工作衔接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月完成参数解释及射孔方案100口井以上,是日常工作量的2倍左右。通过这些工作,让我们理解到,沟通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程,应该把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提升到战略高度----从团队协作的角度来对待沟通,把沟通看做凝聚团队精神的粘合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建一个沟通良好、理解互信、高效运作的团队。 有效沟通是营造和谐氛围的润滑油。书中提到一个案例:世界500强之一的荷兰飞利浦公司,之所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方面不搞“个人主义、一言堂”,而是广泛征求意见,倾听大家的看法,然后集体讨论决定。这种做法营造了和谐氛围,并且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地质大队一直把有效沟通作为日常民主管理的重要方法,广开民主管理渠道,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员工为大队的发展建言献策。大队网页上开有意见箱,定期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伙委会,对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志多鼓励。几年来,对员工提的11个方面上百条建议和意见都给予了答复和落实。如:办公用品购置、值班人员调整、电脑椅配置等都是采纳了员工的合理建议,予以解决的。知员工情,答员工疑、解员工难,聚员工心,让员工快乐工作,始终是地质大队领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大队领导到各基层室领导,都经常深入班组,与员工细心交流,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做到三个及时:及时沟通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领导的主动沟通,员工的积极反馈,形成了地质大队目前活泼向上的和谐氛围。大队还为员工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根据季节特点和工作轻重缓急,适时开展了篮球赛、排球赛、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增强了员工的体魄,同时也增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们把有效沟通作为营造和谐氛围的润滑油,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了沟通的快乐,使单位内部关系和谐、气氛温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有效沟通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催化剂。领导与下属的高效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激励,激励是激发人类付诸行动的潜在力量,是上司使下属发挥创造性,作出自发性贡献的方法,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士气,达到提升创新能力及提高工作效率的最终目的。卡耐基说过:“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下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与逼迫、训斥相比,带来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地质大队多学科室建模组马春华,是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的研究生,参加工作仅两年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