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网络思政教育价值.pdf

探讨网络思政教育价值.pdf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更加凸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表现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方面,而首要的则是政治价值。

研究和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内涵及体现 政治价值是指政治客体属性对政治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换言之,政治价值就是政治客体对政治主体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政治价值只存在于主客体之间,是反映政治主客体关系的概念。

同时,政治价值一般是指肯定性的政治价值关系,即政治价值就是政治客体的属性对实现特定政治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所具有的肯定性作用和意义。

根据政治价值的定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就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政治属性对其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也就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政治属性对其主体的肯定性作用和意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产生政治价值,就在于它具有政治属性。

我们知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网络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突出了网络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满足其主体需要的时候,政治价值就产生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主体或客体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政治价值。

在现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政治发展 所谓政治发展,就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通过不断变革、调整而趋向合理化、科学化和完善化。

“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生活逐步走向平等,包括公民广泛参加政治活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政治发展意味着一个政治体系能力的增强,包括政府活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增加;推动公共政策效率的提高;政府各部门职责明确,按专业分工原则互相合作。

”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政治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政治关系的发展。

政治关系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主要的政治关系包括阶级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政党关系以及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等。

政治关系的发展基于政治主体对政治角色的认同,而这种认同主要是通过政治主体的政治交往活动来实现。

网络思想教育是直接为政治关系发展服务的,通过引导、说服等方式,促进政治主体之政治交往活动的实现,从而实现政治角色的认同,并协调各种政治关系和谐发展。

二是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

政治制度是指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

政治制度是一定阶级在其获得统治地位后,由其统治阶级的思想孵化出来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工具向广大网民宣传我国的政治制度,使他们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先进性和优越性,消除因渠道不畅而导致的各种不了解甚至误解,从而产生认可、接受、维护和支持等政治心理,主动参与到政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之中。

三是促进政治生活的发展。

政治生活泛指一切涉及政治的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政治参与。

在传统的政治生活模式下,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预期收益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有效地向公民解读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政治生活的丰富性,从而调动广大公民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的热情,同时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确保政治体系稳定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政治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治发展主体的自主性。

从历史上看,政治发展主体受到政治制度、发展途径、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缺少自主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极其丰富,能不断满足政治发展主体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为政治发展主体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条件。

同时,互联网的虚拟性与交互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民主、平等精神,有利于政治发展主体自主性的增强。

二是政治发展内容的全面性。

政治的全面发展要靠众多政治发展主体的参与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跨时空性和交互性,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同时也为政治发展主体提供了交流的便利,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政治发展主体,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政治的全面发展。

(二)推动社会精神生产 社会精神生产是指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等精神产品的生产。

它们属于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

作为一种生产性的精神劳动,其直接成果是精神产品。

社会精神生产和社会物质生产一样,也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精神生产显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社会精神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精神生产具有激励作用。

如何解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与现实的矛盾,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通过对精神文化产品作用与意义的宣传,能够激励人们共同生产、创造精神文化产品。

二是对社会精神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由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精神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精神产品也日益丰富多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精神产品的真善美的核心价值,正确把握社会精神生产的方向,坚决抵制低级媚俗、哗众取宠的负面精神产品的生产与传播,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具有抑制或摒弃作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精神生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社会精神生产主体的个体性。

由于社会精神产品地位的特殊性和精神生产原料的稀缺性,传统的社会精神生产大多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生产。

在网络文化条件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广大网民从事社会精神生产提供了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而且提供了精神生产的原料,使每个网民都可以进行社会精神生产。

二是社会精神生产内容的丰富性。

传统的社会精神生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精神产品单一。

而在网络文化条件下,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广大网民的政治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精神生产中来,能够极大地提高社会精神生产力,从而丰富精神产品。

(三)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环节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社会生活呈现出有序的运作和发展状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成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

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现实因素是很多的,比如,人们的合理需求得不到解决、严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民主法制的缺失、敌对势力的破坏等,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宣传舆论优势,能够通过有针对性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沟通交流,消解或减轻不稳定的因素,把各种矛盾冲突化解在网络之中,避免其向现实恶性转化,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

引发社会不稳定往往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部分公民不能正确看待利益关系问题,即部分公民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只看到个人或局部利益,看不到他人或整体利益,当有“导火线”的时候,就容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这些深层次问题,可以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和途径,对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系统的阐释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为维护社会稳定打下深厚的思想基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社会稳定成本的低廉性。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而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时空的局限而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互联网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时空的局限,从而大大地节约了教育的成本。

二是社会稳定效果的及时性。

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及时地交流政治信息、沟通政治情绪、排解政治谣言,从而使教育效果及时地显现出来。

(四)深化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指某一民族成员通过与其他民族的比较而产生的、对本民族在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

增强民族认同,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维护政治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民族认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凝聚民族情感。

民族情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没有民族情感就不可能有民族认同。

民族情感的产生有着多种因素,一般来说,民族情感主要由亲情、乡情、交情构成。

血缘关系产生亲情,地缘关系产生乡情,交流沟通产生交情,这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历史文化不构成独立的因素,但它是人创造的,它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交织在一起,换句话说,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往往通过文化表现出来,并形成共同的文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具有无与伦比的传播功能,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中华儿女的广泛交流提供了条件;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方向保障,从而有力地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

二是提升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既是民族认同的前提条件,又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一个没有民族意识的人不可能有民族认同,更不可能热爱自己的民族。

民族意识的产生靠的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精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教育,使中华儿女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可贵,从而强化民族意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民族认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族认同主体的广泛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民族认同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它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对于海外中华儿女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互联网为依托,架起了56个民族乃至海外中华儿女相互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民族认同。

二是民族认同内涵的多元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技术手段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带有地域性,反映在民族认同上带有狭隘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面向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反映在民族认同上,就不仅有对小民族即族群的认同、更有对大民族即中华民族的认同,从而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复兴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实现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中介和价值活动,其中,最根本的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

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得以实现: (一)培育网民的国际政治视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给各国的政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仅仅是本国的事,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不论是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生活诸方面的发展,还是社会精神生产、社会稳定、民族国家认同,都与国际政治紧密相连。

因此,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培育网民的国际政治视野,使其在国际大势中明辨是非,把握方向。

培育网民的国际政治视野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对网民进行世界各国优秀政治文明成果的宣传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