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达斡尔民间音乐的起源研究艺术论文.

对达斡尔民间音乐的起源研究艺术论文.

对达斡尔民间音乐的起源研究艺术论文
2018-12-16
一、达斡尔族民歌的起源
达斡尔族民歌与其他民族的民歌一样,都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原始社会
形态中的达斡尔族先民,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在劳动中要依
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获取更多的劳动成果。在生产和劳动中遵循一定韵律和节
奏的劳动的呼声无疑就是达斡尔族早期古老形态的民歌。达斡尔族在远古社会
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语言,使得先民们的交流不断丰富,那种简单的呼声已经不
能准确地表达达斡尔族先民的思想情感,因此,有一定实质内容的呼声开始出
现。早期的达斡尔族的先民,在大自然的天籁之中获得了灵感,这种灵感源于风
的怒吼、雨的婆娑、鸟儿的鸣叫、野兽的高歌、林间泉水的叮咚、山间瀑布的
轰鸣……大自然像一台永远弹奏不完的交响乐,给人以灵感,激发了达斡尔族先
民对于音乐的兴趣,民歌在模仿中探寻着音乐的真谛,通过艺术的加工,达斡尔族
找到了一条属于他们的音乐之路。在达斡尔族的狩猎舞蹈中,依稀可以看出最初
达斡尔族的唱歌方式是伴随手舞足蹈的。达斡尔族在进行劳动的同时也得到了
收获和快乐,在大自然的艰苦生存中对神灵的崇拜与敬仰促进了民歌的发展。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早在6世纪达斡尔族名就已出现,达斡尔族的民歌与达
斡尔族的历史同样久远。达斡尔族民歌与其他各民族的民歌一样,都是在劳动中
不断发展起来的,最原始的民歌在日常生活中只不过是应和劳动发出的呼声。最
初,达斡尔族先民民歌的表现只是劳动过程中的韵律和节奏,原始社会形态中的
达斡尔族先民,为了生活与生存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获取生活资料,就要不断
地与大自然斗争、不断劳动。为此,在生活劳动当中会伴随着对劳动的赞誉和呼
声,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韵律与节奏,这种独有的韵律与节奏的赞誉与呼声是达斡
尔族民歌的初始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斡尔族民歌在时间的.长河中失传了许多的文字记录,没
有失传的记录也不是原始的记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很难靠此发现原始的
艺术美。

达斡尔族的民歌中,对原始生活的记载仍是主体,多为狩猎、耕作等。他们
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们无法解释现在看起来很普及的自然知识,他们
认为刮风、闪电以及雷鸣等自然现象是神灵的指示,因此开始供奉各种神灵以祈
求平安。这种原始宗教是达斡尔族的历史当中最为流行的萨满教。

二、达斡尔族民歌的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达斡尔族民歌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神话时代、氏族社会末期直
至阶级社会初期的英雄时代、阶级社会的封建时代。由于时代的不同,民歌具有
不同的时代特征,达斡尔族的民俗风情、民族心理特征在不同时代的民歌中都得
以充分体现。
达斡尔族先民供奉各种各样的神灵,先民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
在历史久远的年代,达斡尔族形成了萨满教,在萨满教盛行的时期,达斡尔族先民
通过请神、叙事、祈祷等方式为病人治病,为家人保平安。在这个盛行的时期,
萨满歌开始大量形成,其旋律具有早期音乐研究的价值。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歌词总要有“讷耶”“尼耶”一些衬词来衬
托前面的歌词,也有把“讷耶”“尼耶”作为一首歌的全部歌词一唱到底。“讷
耶”“尼耶”的含义据学者考察得知,是达斡尔语,汉语的意思是“咱们开
吧”“咱们抹吧”,这可能是达斡尔族先民在开荒种地和盖房抹泥时唱的民歌。

达斡尔族民歌在发展的进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体裁的民歌。明
朝末期,达斡尔族先民在反俄侵略的斗争中,创作了许多反映本民族反抗外来压
迫和侵略、歌颂战场上的英雄的民歌。清朝中晚期是达斡尔族民歌内容比较丰
富的时期,有反映劳动、生活、礼俗、婚姻、爱情等内容的民歌,也有反映社会
政治内容的时政歌。到了清末、民国期间,达斡尔族社会中出现了、吸毒、酗酒
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这时出现了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诲歌。新中国成立后,达斡
尔族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
新时代、新风貌的新民歌。

漫漫历史长河中,达斡尔族民歌不断地发展演变,直至最终成熟。在原始社
会,民歌只是简单歌颂神话故事,发展到氏族社会英雄主义题材的民歌逐渐盛行,
步入到阶级社会,对封建统治下的个人主义宣扬成为了主旋律。民歌历经时代的
变迁,每个时代的风格特点都有其独有的特色,每一段历史对民歌的走向有着深
远的影响。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都展现出自身不同的魅
力。

(注:本文为课题《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研究与传承》立项文章,项目
编号:13C022)

参考文献:
[1](清)洪钧.元史译文征补(卷一下)[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