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轮毂孔旋配实作教案
实作培训项目:车轮轮毂孔加工作业
教学目的:通过操作技能培训,使职工熟练掌握车轮轮毂孔加工作业过程中刀具的使用、轮座与轮毂孔尺寸的测量、轮毂孔内外侧圆弧及轮毂孔内径面粗糙度的掌握,使职工具有分析和解决车轮轮毂孔加工现场生产技术中疑难问题,熟练掌握轮毂加工的技术要求,从而提高轮对压装合格率。
教学重点:车轮轮毂孔加工配合过盈量的掌握
教学准备:
1、场地:货车东库立式车床
2、仪器及工艺装备:立式车床、起重吊车、车轮吊卡具、卡盘搬手、刀具、找正器、内外径千分尺、卡钳、钢板尺、活口搬手、粉笔、钢笔、质量加工记录单等。
教学步骤:
一、技能知识讲授
工艺流程:旋配前准备→检查机床状态→吊放卡紧车轮→测量待配车轴的轮座尺寸(确定配合过盈量)→检查刀具→加工轮毂孔→测量→画标识→吊下车轮→填写记录
二、作业过程:
车轮轮毂孔加工前准备工作
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佩带操作证
旋配操作者经理论和实作考试合格,并获得设备操作合格证方可独立作业。
检查机床状态
检查仪表检定不超期限,立式车床有无异状,机床部件齐全,溜板、丝杠、光杠、丝母间隙良好。
严格按照润滑规定进行注油,并保持油量适当,油路畅通,油标(窗)正常,油毡清洁。
通过点动试车的方法检验机床运转是否正常,再空运转2分钟左右,确认各部运转正常后,并进行垂直、水平走刀试验,再开始工作。
工卡量具准备
检查内外径千分尺(开工前进行校尺)、钢板尺、卡钳、刀具(尖刀、光刀)、车轮吊卡具、卡盘扳手、找正器、卡盘、活动扳手、粉笔、质量加工记录单等是否齐全与作用良好。
外观检查车轮
按要求检查车轮外观技术状态,车轮标记齐全(包括制造年月、熔炼炉罐号、车轮型号、制造工厂代号、车轮钢种标记),外观无裂纹、、缺陷,状态良好,各部尺寸符合规定。
(1)同一车轴上须组装同型号、同材质的车轮。
(2)对旋配车轮要求,车轮同车轴同温8小时后方可旋配。
(3)轮毂孔不允许局部旋修。
吊放卡紧车轮
(1)用专用吊钩将车轮吊放在立车卡盘上,不得碰伤设备、器具、轮对、地面,轮辋内侧面向上。
(2)卡紧车轮,找正,周向以轮缘找正,轮毂孔的中心与车轮踏面的中心偏心距不超过0.3㎜,水平以轮辋内侧面找正,轮毂孔径面应垂直于轮辋,内侧面不垂直度不超过0.3㎜。
测量待配车轴的轮座尺寸(确定配合过盈量)
(1)轮座擦拭干净。
(2)轴端标记齐全,车轴为探伤、检查后合格品。
(3)测量轮座尺寸,核对车轮加工记录中轮座直径和圆柱度,要求轮座直径尺寸与车轴加工记录中轮座直径尺寸相差不超过0.01mm,否则返车轴加工岗位共同测量确认。
并重新填写记录,粘贴在原记录后面(轮座测量三个截面六尺,第一个截面距离轮座前肩12~20mm,第二个截面距离轮座前肩95~105mm, 第三个截面距离轮座后肩12~20mm,轮座直径取其测量六尺的算数平均值。
轮座截面直径为该截面均匀分布两个方向测量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4)轮座粗糙度为Ra1.6μm。
(5)轮座的形位差:圆柱度≯0.05㎜,大端应在轴身一方(圆柱度:轮座上测量规定截面直径的1/2,圆度:轮座同一截面上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直径差的1/2)
(6)轮座外侧露出轮毂孔部分的锥形引入段:滚动:0.5
×12+4mm
(7)确定切削量、配合过盈量为轮座直径×(0.8‰~1.5‰)
***车轮轮毂孔直径=车轴轮座直径-配合过盈量***
旋配轮毂孔
检查刀具状态
合金刀刀具锋利、刀刃和工件中心线平行。
(1)、粗车加工轮毂孔。
立车转速为125转/分,进给量0.69㎜/转,切削深度为5-8㎜。
(2)、精车加工轮毂孔。
立车转速为80转/分,进给量1.08㎜/转切削深度为0.2—0.35㎜。
测量轮毂孔几何尺寸
(1)轮毂孔内、外侧端面过渡圆弧半径为3-4㎜(外侧可为倒角)。
(2)轮毂孔的粗糙度须达到Ra6.3 um。
(3)测量尺寸,圆度≯0.02mm,圆柱度≯0.05mm,内外侧直径差≯0.1mm,大端需在轴身一侧(轮毂孔测量两个截面四尺,位置距内、外侧端面10~20mm处,轮毂孔直径取其测量四尺的算数平均值。
圆柱度:轮座上测量规定截面直径的1/2,圆度:轮座同一截面上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直径差的1/2)
画标识
在轮辋内侧面上记录轮毂孔旋配尺寸、工作者代号、配车轮左右及顺序号(在所配车轴上做相应标记)
吊下车轮
吊下车轮放于车轮存放架上、车轮不碰伤设备、器具、轮对、地面。
填写记录
(1)填写车轮加工记录,加盖责任章。
(2)车轮加工记录中项目齐全,字迹及责任章清晰,数据内容准确无误。
作业后清查量具、打扫作业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