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矿业投资十大失败案例 正文: 一、加拿大巴芬岛 Marry RIver 铁矿遗憾被印度公司收购 Marry RIver 铁矿位于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北纬 72 度,是 产于古生代花岗片麻岩、杂砂岩、含铁硅质岩建造中的B IF型高品位、超大型铁矿。经预可行性研究,露天采矿 范围内有证实、概略储量3.65亿吨,推定资源量220 0万吨,铁矿石品位67%。设计的露天采矿范围外,还有 推测、推定、确定资源量1.57亿吨,铁矿石品位64%。 矿体沿倾向走向均未封闭,NO.1-NO.4矿体与区内航 磁异常完全吻合,该异常带达60千米。预测资源总量达 60亿吨。运输航道也已测定完毕。Marry River 铁矿是全 球尚未开发的最好铁矿。国内一家以贸易为主的大型国有 企业和该铁矿所有者巴芬岛铁矿公司开始谈判。2009 年春,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巴芬岛铁矿公司在半年内, 股价从3.6加元/股,骤降至 0.2 加元/股。公司现金已无法 维持勘查计划,且形势难以融资。该公司当年需要300 0万加元的现金。资金量虽然不大,但大型国有企业仍然 要履行一套复杂的投资决策程……而且大型国有企业,对初 级勘查公司和处于勘查阶段的项目,即使拥有很大潜力也 是犹豫的。刘益康先生认为,境外矿业投资若要等矿床已经勘查结束了,基础设施没有问题了 ,采选技术基本过 关了,价格合适了,这些世界级矿床也不属于观望犹豫者 了。后来的事实的确如此,经过几轮反复的敌意收购,2 010年7月,该铁矿被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全部收购。 中国在这轮资源竞争中,由于短视再度成为看客。 二、老挝万象钾盐盆地一味求大,忽略成本估算老挝万象 盆地为晚白垩世蒸发含钾盆地,盆地主体位于泰国境内, 是泰国沙空那空盆地的北西沿,因此产出钾 盐的稳定性 较差,含光卤石的比例高。钾盐层埋藏较浅,平均150 米,厚16-100米。云南地矿局在20世纪末就开始 关注老挝的钾盐矿。2001年7月,和老挝政府了《中 国赴老挝进行万象盆地钾盐勘查开发协议》,从勘查做起。 矿权区面积78平方千米,经过2年8个月的勘查,共施 工53个钻孔,其中38个钻孔见矿。由于万象盆地的钾 盐以光卤石为主,品位较低,提取钾盐的生产工艺复杂。 开始使用选择性溶浸技术,每吨氯化钾的生产成本达50 00元人民币,没有市场竞争力。老挝的政府环保意识很 强,消除尾矿氯化镁的污染,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时间 过去十个年头后,原计划100万吨的目标仍很遥远。所 拟定的年产5万吨氯化钾的工业性试验计划也没有完成。 作为境外钾盐勘查开发的先行者,为何落到如此进退维谷 境地?这是因为在立项时只考虑了我国急缺钾 盐资源,老挝万象盆地的钾 盐资源潜力巨大,老挝又是我国友好 的周边国家。特别是按地质勘查的传统观念,只要能探到 矿量,若有大型、特大型矿床前景,就容易立项。但忽略 了概略性经济评价对成本的估算、矿石的可选性和环保问 题。 三、利比亚内战,中国近 200 亿美元项目搁置,中石油停 止开采利比亚内战,中国创造了世界撤侨史上的奇迹。然 而,创造奇迹的同时却是大量的项目被搁置或放弃。截至 利比亚动乱发生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 50 个,涉及合同金额 188 亿美元(约 1200 亿元人民币)。 国内 75 家企业,包括 13 家央企在利比亚有投资项目。 2011 年 3 月底,利比亚危机爆发后,上述 13 家央企在利项 目均暂停。 矿业领域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在利比亚有 5 个子公 司,内战前,中石油宣布停止开采活动,并撤回 400 名职 工。在这次内乱中,中石油的设施在利比亚的内乱曾遭到 了袭击。中国冶金在利比亚有 51 亿美元建设项目。教训: 战乱带来的损失几乎不可阻挡,能将人员撤出已属万幸。 至于为何在联合国会议上,对西方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 表决中投弃权票,则属于国际政治的范畴。 四、2009 年 6 月,中铝集团收购力拓的交易失败,力拓单 方面毁约(1)中铝收购力拓股权的始末力拓集团成立于 1873 年, 是全球第三大多元化矿产资源公司,同时是全球前三大铁 矿石生产商之一。 2007 年 11 月 8 日,必和必拓公司提出以该公司 3 比 1 的 比例和力拓公司换股。2008 年 2 月 1 日,中铝公司携美国 铝业以 140.5 亿美元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 12% 股权,震动全球。2008 年 11 月 25 日,必和必拓公司正式 撤回了对力拓公司的并购。2008 年 12 月,传出中铝将进一 步注资力拓的消息。 2009 年 2 月 2 日,中铝与力拓双双确 认谈判合作事宜,但并未透露具体合作的项目内容和涉及 的金额。有消息表示,中铝方面就收购力拓部分资产的交 易与国家开发银行洽谈融资方案。2009 年 2 月 12 日,中铝 与力拓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发布联 合公告,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中企 海外投资纪录。中铝公司本次与力拓集团合作共投入 195 亿美元,其中约 72 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 债,债券的票面净利率为 9%。中铝公司可在转股期限内的 任何时候选择转股。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 股比例将由目前的 9.3%增至约 18%,其中持有力拓英国公 司的股份增至 19%,持有力拓澳大利亚公司股份的 14.9%。本次交易的成功完成尚需要获得力拓集团股东和中 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监管机构的批准。2009年 2 月 16 日,中铝和力拓的“联姻”新增变数。据外媒报 道,力拓部分机构投资者向必和必拓摇起了“橄榄枝”,称如 果必和必拓发起新一轮对力拓的收购,他们将提供融资。 英国媒体引述力拓主要股东说法称,必和必拓收购力拓资 产。比中铝收购更为理想。2009 年 3 月 17 日,中铝 195 亿美元注资力拓的交易再生波澜。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 委员会 16 日在澳洲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将延长对中铝 与力拓 195 亿美元交易的审查时间,在原定的 30 天审查期 基础上,再增加 90 天。2009 年 3 月 26 日,在中国企业在 澳投资屡屡遭受延期审查之后,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 员会明确表示将不反对中国铝业公司注资力拓的交易。 2009 年 4 月 2 日,德国政府放行中铝注资力拓,这是继澳 大利亚反垄断部门批准后,该交易获得的第二个权威部门 的认可。中铝注资力拓,需要获得中国反垄断局、澳大利 亚外商投资评估委员会、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及德国联邦竞争法主管局共计五个 权威机构的认可。2009 年 6 月 5 日,中国铝业公司确认, 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 2009 年 2 月 12 日宣布的双方战 略合作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 向中铝公司支付 1.95 亿美元的分手费。至此,这单中国国 企目前在海外的最大并购案以失败而告终,尽管表面上 看,中铝会因对方的毁约行为获得近 2 亿美金的违约金,然而中铝不仅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付之东流,而且失去了 注资全球矿业巨头的重大机遇,中铝显然成了最大的输家。 (二)中铝收购力拓股权失败的原因1.被并购企业所在国 担忧中国收购威胁本国安全中铝收购力拓股权交易失败最 主要原因是政治方面的因素。澳大利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 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应该抵制中国收购澳大利亚的矿业 资产。澳大利亚的一些政客、媒体,也采取种种措施阻挠 和反对中铝的注资。中铝与力拓交易的失败,完全与力拓 董事会受到的政治压力有关。从此次中铝并购力拓失败的 经过可以看出,政治风险仍然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能源、 矿产企业的最大障碍。2.中铝的国有企业身份致使合作伙 伴担心未来不被平等对待。国有企业背后是国家力量作后 盾,其真正的实力往往比看上去的大得多,合作伙伴担心 未来不被平等对待,或者保持自己平等地位有困难,没把 握。澳洲国家党议员乔伊斯于堪培拉对记者说,力拓与中 铝交易破局,对澳洲人民来说太好了,避免了中国国有企 业持有澳洲资源所将造成的复杂与纠葛。交易若推进,显 然受益的是中国人民……但却会损害澳洲民众的利益。 3.中铝败在并购速度太慢。中铝 195 亿美元的注资案,实 际上是力拓方面救助于中铝的,当初力拓董事长甚至是急 于求得中铝的注资。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铁矿石价 格暴跌,力拓股价一落千丈,力拓急需资金偿还 2009 年 lO月到期的 89 亿美元债务,其到 2010 年到期的债务高达 387 亿美元,筹集这么多的偿债资金,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 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铝资金对力拓来说几乎是唯一的 救命稻草。但力拓方面没有想到的是,金融市场反转得如 此之快,短短几个月力拓股价升幅 70%,铁矿石等大宗商 品市场也大幅回暖,金融市场已显著改善,使得力拓与中 铝交易条款的价值显著下降。于是,力拓方面终于过河拆 桥,一脚把中铝踢开。这次中铝收购失败在 2009 年 5 月份 就已经是注定了,中铝败在速度太慢,明显准备不足。国 内企业对海外公司的收购,审批快慢也是成败的关键。国 内主管部门对国内企业的海外收购审批太慢,过程过于繁 琐也是影响海外收购的重要原因。4.中铝缺乏财经媒体公 关。之所以国外一些力量反对这次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中铝没有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 五、2008 年,中钢集团 13.6 亿收购西澳 Weld Range 铁矿 项目,项目暂停 2011 年 6 月 23 日,记者从中钢集团获 悉,其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 Sinosteel Midwest Corp。已经 宣布暂停在西澳的 Weld Range 铁矿石项目,原因是项目所 对应的 Oakajee 港口和铁路工程进度太过缓慢,并对中钢 造成每年 1 亿澳元的损失。“Oakajee 港口和铁路项目的竣 工日期又要从 2012 年拖延到最早 2015 年,这对我们当地 子公司的项目计划都产生了影响,所以 Sinosteel Mid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