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售化妆品非卖品的民事违法性分析-以商标法和合同法为研究角度

网售化妆品非卖品的民事违法性分析-以商标法和合同法为研究角度

司法探讨知识产权・2014年第3期

网售化妆品非卖品的民事违法性分析

——以商标法和合同法为研究角度

陶 乾

内容提要:在众多的商品中,日化类商品与其他类商品在销售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生产商通常会给销售商提供商品非卖品。纵观中国各大电子商务网站,以聚美优品、乐蜂网等为代表的主营护肤品、彩妆品等商品销售的网站上,均存在大量标有“not for sale”(不为销售)字样的化妆品非卖品销售,并且此类销售占了整个网站销售量的很大比例。在淘宝等网购平台,销售化妆品非卖品以及其他日化类产品的非卖品也非常普遍。从商标法角度,欧盟法院审理的两起案件的裁决表明,商标权利穷竭理论无法为销售非卖品构成商标侵权开脱。从合同法角度,根据具体情形,化妆品生产商可从赠与合同、委托合同、附随义务等角度寻求违约责任的救济。

关 键 词:化妆品非卖品 商标权利穷竭 赠与合同 委托合同

Abstract: Among all kinds of commodities, the sale of cosmetics shows a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producers usually provide testers and samples to the sellers. Among Chinese main E-Commerce websites, lots of products labeled “not for sale” exist in those websites that sell cosmetics for skin care or makeup or perfumes as their major business, such as and , and the sales of these testers account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volume. Such sales are also quite common on E-Commerce intermediary platforms such as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emark law, the two judgments made by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demonstrate that the doctrine of the exhaustion of trademark rights cannot absolve such activity from infrin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ct law, cosmetics manufacturers can seek for remedies on the ground of donation contract, commision contract, or accessory obligation on a case-by-case basis.

Key Words: cosmetic testers; exhaustion of trademark rights; donation contract; entrustment commision

引 言

化妆品非卖品通常是由化妆品生产商制造的,与待售同种类化妆品所含成分完全一致的商品试用品,通常包装与待售装相比较为简单,且标注有“not for sale ”或意思近似字样。有的非卖品体积和重量较小,称为小样或赠品,通常被用作赠品,赠送给购买了该商店的或该品牌的商品的消费者。有的非卖品与正常的专柜待售化妆品体积与重量一致,但通常没有外面的纸盒包装,此类非卖品多摆放在专柜柜台,用于消费者现场试用,称为试用装。为论述的方便,下面将

作者简介:陶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本文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校内专项——双轨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00391354490408)资助,为该项目研究成果。a Case 127/09 Coty Prestige Lancaster Group GmbH v Simex Trading AG,3 June 2010.b Case 324/09 L'Oréal SA and Others v eBay International AG and Others,12 July 2011.c

UMG Recordings v Augusto, 558 F. Supp. 2d 1055 (C.D. Cal. 2008) .商标权人生产的用于销售的化妆品称之为待售品,将化妆品试用装、赠品、小样统称为非卖品,将化妆品的生产商称之为商标权人。

销售商从生产商或者从上游供应商处取得的化妆品非卖品是免费的,有的商家就会将非卖品出售给消费者从而获利。从法律上讲,化妆品生产商能否禁止他人销售其化妆品非卖品,在欧美国家已经有此类纠纷出现。欧盟法院对于科蒂集团诉Simex 贸易公司案a 、欧莱雅集团诉eBay 网站案b 的两份裁决,美国法院审理的UMG 唱片公司诉Augusto c 案可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

司法探讨

知识产权・2014年第3期d

I ZR 63/04 Perfume Tester Bottles [2009] ETMR 9,Bundesgerichtshof (the German Federal Supreme Court).e

L'Oreal SA & Ors v EBay International AG & Ors [2009]zswq15467y EWHC 1094 (Ch) (22 May 2009),England and Wales High Court.f

Adams v. Burke, 84 U.S. 17 Wall. 453 (1873).g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又译作《欧盟运作条约》。h

Case 78/70 Deutsche Grammophon v Metro SB [1971] ECR 487, para 12.i

First Council Directive 89/104/EEC of 21 December 1988 to approximate the laws of the Member States relating to trade marks.j

Council Regulation (EC) No 422/2004 of 19 February 2004 amending Regulation (EC) No 40/94 on the Community trade mark.k Article 7 Exhaustion of the rights conferred by a trade mark: The trade mark shall not entitle the proprietor to prohibit its use in relation to goods which have been put on the market in the Community under that trade mark by the proprietor or with his consent.

l

马强:《商标权权利穷竭研究》,载《现代法学》2000年2月第22卷第1期,第83页。一、网售化妆品非卖品是否违反商标法

随着网购化妆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而网络电商不像指定商场专柜那样容易受品牌生产商的监督和掌控,因此化妆品小样的网络销售市场非常活跃。电商宣称其网站上所销售的化妆品及化妆品非卖品均来自合法渠道,属于正品,因此,其辩称根据商标法上的商标专用权“权利穷竭”原则,商标专用权人一旦将产品投入某国市场之后,就无权基于商标专用权而禁止合法获取该产品的人对该产品的进一步商业流通。正是以此为理由,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欧莱雅(L ’Oréal )与国外著名的网购平台eBay 网的一起案件中d ,判定商标专用权人欧莱雅公司无权禁止他人销售其化妆品非卖品,因为欧莱雅公司在非卖品上的商标权已穷竭,即使该非卖品并非欧莱雅公司直接销售给第三人。然而,在英国高等法院审理的类似案情的同样是欧莱雅诉eBay 案e 中,法官则认为德国法院的处理并不正确,于是提请欧盟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对于这类法律问题给予解释和裁定。

下面将结合上述欧洲的几起案件,分析销售产品非卖品是否构成商标权侵权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特殊问题。

(一)商标权权利穷竭原则

商标权权利穷竭原则指的是商标专用权人或经其授权的人所制造的产品在被第一次投放到市场后,权利人即丧失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它的进一步的控制权,凡是合法取得了该商品的人均可以对该商品进行自由处分。该原则又称为权利用尽原则,在英美法系国家也被称为首次销售原则。此处的商品是被特定化了的物,而不是种类物。因此,此处的商标权指的是针对该特定产品的商标权。此处的市场指的是本国或者本地区的

市场。如果该商品从未进入过该国或者该地区,则不能适用权利穷竭原则。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法中明确规定了商标权权利穷竭原则。美国最早是在1873年最高法院审理的一起专利侵权案件f 中最先提出权利穷竭原则,随后在著作权、商标权领域予以适用。1971年欧盟法院(ECJ )依据《欧盟工作模式条约》g 第34条和第36条的规定,在案例中创设了著作权领域的发行权权利用尽原则h 。1974年该原则被扩展到了商标法领域,在1989年的《欧盟商标法协调指令》i 第7(1)条与1994年的《欧盟商标法条例》j 第13(1)条中予以了明确规定,进而确定了商标权的权利穷竭原则。“带有商标的商品经商标专用权人本人或者经其同意被投放到欧盟市场之后,商标专用权人不再享有禁止他人在该商品上使用该商标的权利”k 。该原则在欧盟的各个成员国商标法中予以实施。

商标权权利穷竭原则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一,当商品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到流通领域之后,商品所附商标的商标专用权人即失去了对该商品的物理意义的控制权。通过获得许可、购买等合法方式取得该商品的销售商或者消费者获得了针对该有形产品的排除他人干涉的物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权能。因此,如果允许商标专用权人通过行使商标权来限制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则会侵犯合法获得商品的人的物权。所以说,“权利穷竭的本质原因是,特定的产品经商标权人或经其同意以销售、转让、交付等方式合法处分,产品的所有权发生移转,商标已达到使商标权人通过商标制度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他不能再控制该批特权属于别人的产品,不能再对商品的流向进行干涉”l 。该原则的宗旨是在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商标专用权的同时,兼顾销售者和一般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促进商品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