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家长工作策略

幼儿园家长工作策略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总之,在儿童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观念平等共育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Working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 for Parents//Liu Weiwei Abstract"Kindergarten Guidelines(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pointed out:the family is an important partner of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make an effort for parental understanding,support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equality and cooperation,so as to help parents raise their own education ability.In short,in the systematic project of educating children,the parent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Key words concept;equality;cooperative educationAuthor's address Wenjiao Kindergarten in Shuangtaizi District of Panjin City,124000,Panjin,Liaoning,China《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新的幼教理念要求我们将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心从以往的“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为实现家园平等合作就要确认家长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并充分利用其资源,使家长切实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形成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1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过去各个方面受传统观念的约束,我们幼儿园单位在家长工作方面也做很多行动,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

仔细地考虑一下,原因可能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顺从家长走:由于中小学应试教育给部分家长的育儿观念带来冲击,我们为了立足市场、留住生源,也顺从幼儿家长不合理的教育要求,将知识技能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

其次是拽着家长走:开展家长工作仍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教师只是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但是家长并不了解教师在教育目标、幼儿在园的情况,因此家长很难和我们老师在对幼儿教育等方面主动地配合。

要是上面所述的都不转变,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转变家长工作的重要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一,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幼儿园家长工作制度,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幼儿园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家长和教师都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

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处于主导地位,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用高效的家园共育活动,提高家园合作的质量。

只有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支持,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第三,热心服务家长,调动家长积极性。

教师在家长中不断尝试新的沟通方式,调整沟通策略,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家长需要,用心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家园合作更紧密、更和谐、更有效。

2研究工作策略,创新幼儿园家长工作新思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南,有对教师在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正确的角色定位,有对新时期幼儿园家长工作目的、任务的正确认识,我们做好家长工作就有了充分的信心。

2.1平等对话、真诚沟通,这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基本基础2.1.1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首先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我们做到:学期初公布幼儿培养目标;家园联系栏公布月工作目标、每周活动安排。

在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首先把主题教学计划和网络展示在主题墙面上,让家长和孩子有目的地进行关注,并在家园联系栏中增设“请您配合”一项,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

如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月亮》,教师在“请您配合”中写道:请家长带孩子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好记录,讲一讲有关月亮的传说等,使家长明确了教育目标,知道了为配合教育目标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2.1.2创新沟通方式,保持家园互信的最佳思路对于工作忙的年轻家长来说,电话联系、家园联系册等传统的联系方式虽然是很好的沟通方式,但缺乏直观性,因此,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家长工作至关重要。

利用班级网站,为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提供方便;利用博客,为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打造空间;利用QQ群,为家长和教师沟通搭建桥梁。

这样孩子们的父母可以详细了解孩子在园情况,而老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孩子在家的表现,彼此交流沟通既具体又贴心。

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邮件,利用语音聊天听到老师的声音,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这样的方式既时尚又便捷,又能更好地推动家长工作的开展。

2.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

在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盘锦市双台子区文教幼儿园辽宁·盘锦124000)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4-0089-02!!!!!!!!!!!!!!!!!!!!!!!!!!!!!!!!!!!!!!!!!!!!!任务。

如大班的“圣诞节”活动,家长了解活动的目标、意义,共同策划活动方案,找图片、找影像等,全力以赴地支持教师,在国外生活过的家长为教师提供很多真实的圣诞节素材,使活动更加得真实。

又如,每班设置了“回收箱”,用于老师、家长和孩子收集生活中无毒害的废旧物品,经过处理消毒充实到活动区中,供孩子们操作探索。

教师按计划组织亲子小制作、薯片筒奶粉桶创意大赛、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器材,召开趣味运动会等。

家长感受废旧材料带给我们的快乐,同时也唤醒了家长的环保意识。

由于家长的参与,部分工作不仅省时省力,也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3探索家长亲子教育是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的又一项举措家长在家中开展活动时缺乏目的性、计划性,教师要引导家长,让家长知道和孩子玩什么、怎样玩。

教师利用家园联系栏、家长座谈会、个别沟通等定期向家长推荐适合本班孩子近阶段开展的亲子活动,为每个家庭选择合适的家庭游戏,并把亲子活动扩展到体能、语言手工、智力、劳动等诸多方面。

教师可以将教学准备、节日活动需要、活动延伸等需要家长和孩子做的告知家长,教师和家长可通过网络、书信、观摩等形式相互交流家庭亲子活动的经验和心得。

2.4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实现家园资源共享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幼儿园丰富的教育资源,每学期初,我们对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家长的某些特点,邀请他们到幼儿园当“老师”,设计组织活动,讲解有关知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家长职业优势,中一班王一凡的爸爸是儿科大夫,我们请他为家长讲解关于春季幼儿流行病预防知识。

另外还利用“家园联系栏”中“互动内容”介绍班级幼儿实际情况,并提出各种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吸引家长积极参与讨论,并将好的文章张贴在联系栏中,有幼儿园写真、观念与行为、家庭指南、早期阅读、教师手记、交流园地、亲子游戏等,家长投稿踊跃,质量高,内容丰富,是家教的好参谋。

来自各个行业的“老师”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素材,使孩子们开阔了眼界,获得了一些社会知识和经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认知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儿童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就能抢占幼儿教育的制高点,从而获得社会对幼教工作的肯定、认同。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家园共育。

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双赢。

参考文献[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Z].[2]家庭与社区教育[J].幼儿教育:科学版,2008:47-48.编辑李少华发他们进一步与人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营造环境氛围,在墙面布置一棵“合作、分享树”,让幼儿都来参与,通过大家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了这棵既普通又不平凡的树。

随后,鼓励孩子们经常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来,如照片、图片、书等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欣赏、分享“树”上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喜爱经常更换。

这样,一棵“普通树”就变成了“分享树”、“快乐树”,使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3.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大型玩具、玩娃娃家等,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处处充满着“合作”的机会。

因此,在合作初期老师会特别注意观察引导,不放过适时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的机会,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

例如,按学号摆放水彩笔是小朋友日常整理的内容之一,是需要大家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当孩子们为谁先拿到水彩笔由谁来摆放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时,教师通过问题抢答的方式,引发他们的思考、协商、确定成功快速摆放水彩笔的方法,支持孩子们的合作。

3.3用个别教育的方式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不可能客观的分析,才能掌握幼儿的特点。

例如:我们班有位叫帅帅的小朋友,平时少言寡语,不会合作、不爱分享,没有自己的朋友,显得比较孤立。

根据对帅帅的观察,发现孩子有交朋友的愿望,由于方式的不正确,导致他没有朋友。

因此,我们把培养帅帅的重点放在“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建立与同伴合作与分享的良好关系”这一层次上。

一方面利用分享日鼓励他带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看、一起玩;另一方面及时表扬他的分享行为。

久而久之,他能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关系了。

综上所述,孩子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要珍惜孩子的交往,不能太溺爱自己的孩子,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去交往,多启发他们,让孩子从小与同龄孩子接触,适应集体生活,使孩子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活泼、快乐、健康地茁壮成长!参考文献[1]陈莉.幼儿人际智能的发展特征及培养[J].早期教育,2002(6).[2]俞小琴.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J].幼儿教育,2007(5).[3]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幼儿教育,1999(9).[4]吕芳,刘云艳.4-5岁儿童合作对象与合作策略认知特点的调查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心理发展,2009(1).[5]杨云芳.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J].探索与争鸣,2004(1).编辑李少华(上接第89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