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扫描

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扫描

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扫扌苗
苏联解体后,尽管因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存在着很多困难,但由于苏联时期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和工业基础,乌克兰在军事装备的生产及军事技术的研发方面仍有一定的优势,许多研究思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乌克兰认为,由于陆军编成及作战使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历史时期对坦克装甲车辆的具体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当前,由于各种反坦克武器及弹药的全面使用,对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单靠采取个别防护措施已无法满足全面防护的要求,而是应采取综合防护手段,特别应优先使用主动防护技术及现代隐身技术。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实现以下目标:首先避免被发现,如果被发现,则避免被命中,如果被命中,则避免被击穿,如果被击穿,则避免被摧毁。

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的概率主要需降低坦克装甲
车辆的可见光可视距离、红外辐射强度、雷达反射强度等。

乌克兰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多功能迷彩涂层、使用多功能伪装网、减小坦克装甲车辆的有效反射面积、安装动力舱及行动部分红外屏蔽材料等。

这些措施的使用可以较好地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可见光、红外、雷达侦察和观察设备发现的概率,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精确制导弹药的作战效能。

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命中的概率主要通过减小坦克装甲车辆的投影面积及提高自身机动性能来实现。

更重要的是要使用现代化的干扰对抗设备,包括光电对抗干扰系统、激光测距干扰系统、主动防护系统等。

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击穿的概率主要通过采用高性能复合装甲、新型爆炸反应装甲等。

降低坦克被击穿后被摧毁的概率主要通过安装防崩落
衬层、能够在40〜100毫秒内发生作用的快速灭火抑爆系统、采用防爆、防火弹仓、为坦克乘员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弹背心、防弹头盔等。

反侦察技术
乌克兰设计人员认为,传统的防护措施已无法防护精确制导武器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打击。

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在全天候状态下对300 千米以内的战略和战术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基本达到了发现即摧毁的效果。

因此,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的概率在当前阶段成为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

2002 年,乌克兰研制出采用新型伪装材料的新型“反差” 伪装网,并在T-84 及其它装甲车辆上进行了使用试验。

试验证明,这种伪装网可以使坦克装甲车辆被精确制导弹药锁定的概率降
低9 倍。

采用这种伪装网的T-84 主战坦克具有较好的伪装效果,用光学观察器材观察时,只有在500 米以内才可发现它。

这种伪装网可以极大地降低主战坦克的红外辐射强度和雷达反射强度,既可以用于保护固定目标,也可以用于保护运动目标,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火及抗腐蚀能力。

同时,乌克兰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还研制了其它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概率的技术及设备,包括传动及行动部分热屏蔽层、新型动力舱散热盖、改进车辆外形技术、减小有效雷达反射面积的技术等。

这些技术与设备与新型伪装材料共同使用,使坦克装甲车辆的反侦察能力大大提高。

光电对抗技术世界上第一种光电对抗系统是苏联研制的“窗
帘”光电
对抗系统。

该系统的激光探测范围为0.7〜2.5微米,而目前
新型激光测距仪的工作波长范围已增大为0.63〜10.6微米,因此“窗帘”光电对抗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防护需要。

针对这一问题,乌克兰设计人员开发出采用硒锌材料,探测范围为0.6〜14微米的激光探测头,并进一步研制出新型的“警卫”和“室女座”光电对抗系统。

这两种光电对抗系统均由精确激光照射感受器、概略激光照射感受器、红外干扰机、气溶胶布撒系统等组成。

可以探测到方向360 度和高低20 度内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激光照
射,精确激光探头的定位精度不低于 3 度27 分,防护范围比较大,作战效果较好。

主动防护及爆炸反应装甲技术
乌克兰防护技术开发人员认为,单位重量爆炸反应装甲的防护性能与1.7〜3倍重量的均质装甲的防护性能相当,超过了多层复合装甲的防护效能。

因此,爆炸反应装甲在提高未来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性能方面大有可为。

不过,仅靠爆炸反应装甲来提高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还是不够的,在未来装甲车辆上还必须安装主动防护系统。

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就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防护系统及新型爆炸反应装甲,现已经开发了多种型号的爆炸反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最先进的就是“警卫”主动防护系统和“剪刀”爆炸反应装甲。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主要用于保证坦克装甲车辆在受到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破甲弹以及穿甲弹攻击时,提前击毁来袭反坦克弹药,从而使坦克装甲车辆避免被摧毁。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的原型为苏联在上世际80 年代未开
始研制的“壁垒”主动防护系统。

在“壁垒”主动防护系统的基础上,乌克兰进行的最大改进是增大了可拦截弹种的速度范围。

原“壁垒”主动防护系统只能拦截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而经过乌方改进后,“警卫”主动防护系统除了能拦截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还可拦截由火炮发射的破甲弹和穿甲弹。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无需对车辆进行改装就可安装于任何一款坦克装甲车辆上,安装也比较简单,坦克乘员就可以完成。

该系统的反应时间为0.001〜0.005秒,比俄罗斯“竞技场”系统要快得多(“竞技场”为0.07秒)。

当“警卫”主动防护系统工作时,探测雷达不间断地对距装甲2〜2.5 米范围内的空域进行环形探测,当发现来袭反坦克弹药后,主动防护系统判断来袭目标,并迅速发出发射拦截弹药的指令,拦截弹药发射后迅速在来袭反坦克弹药前方爆炸(此时反坦克弹药一般距车辆0.5〜1 米),产生大量高速破片。

在高速破片的作用下,聚能反坦克弹药会解体,脱
壳穿甲弹则会改变飞行方向,或者飞离坦克装甲车辆,或者
以较小的命中角命中装甲,由于命中角较小,所以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将大大降低,从而无法穿透坦克装甲车辆的装甲。

与俄式主动防护系统相比,“警卫”主动防护系统的反应时间短,作用速度快。

同时,由于雷达的探测距离较小,不易被雷达
侦察设备所发现。

而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安装,且不会造成明显的电磁干扰。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通常可以安装在车体的上部和炮塔上的任意位置,这样安装的好处在于不会增加坦克装甲车辆的可视面积,不降低车辆的伪装效果。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苏联曾研制出两种爆炸反应装甲:披挂式的“接触” 1 爆炸反应装甲和内置式的“接触”5 爆炸反应装甲。

这两种爆炸反应装甲对聚能弹的防护效能相当不错,但在对付脱壳穿甲弹时的防护效果不好,而且爆炸反应装药工作时容易对装甲本身造成损坏。

为了克服缺点,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军方要求其设计部门研制新一代爆炸反应装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高对高长径比穿甲弹的防护能力,保持并提高对聚能弹的防护能力;提高爆炸反应装药工作可靠性;降低被诱爆的机率;提高对自成型反坦克弹药(新一代攻顶弹)的防护效果;简化维护和修理难度等。

根据军方需求,2003 年,乌克兰设计部门研制成功新代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并正式投入使用。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采用新型爆炸反应装药,优化了爆炸反应装药的外形,
它使用新型的细长型聚能爆炸反应装药,防护性能是“接
触” 5爆炸反应装甲的2〜3倍。

当反坦克弹药命中“剪刀”爆炸反应装甲后,弹药的金属射流、穿甲弹芯或是成型弹丸将命中某一块爆炸反应主装药,使该主装药块发生爆炸,由于主装药的外表面覆盖着一层金属药型罩,
所以将会产生向外的金属射流,高速、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会切断来袭弹药的弹体或射流,同时使其飞行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实现降低其穿甲效能的作用。

在爆炸反应主装药块发生爆炸后,同时来引爆其下边的附加装药,附加装药发生爆炸,使该爆炸反应主装药块所属的爆炸反应装甲模块内的其它主装药块依次发生爆炸,进而不间断地对来袭弹药实施破坏,最大程度地降低其穿甲效果。

对穿甲弹穿甲果的降低程度达50%〜90%。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主要利用聚能射流的冲击能量来摧毁来袭反坦克弹药,射流的重量大、速度快、具有较长的有效作用长度。

它不需要任何起爆装置,在投入使用后也无需任何维护和修正。

爆炸反应装甲模块在受到轻武器射击,及被炮弹破片或燃烧弹命中时不会诱爆,而且爆炸反应装药起爆时对主装甲的损害较小。

该爆炸反应装甲可以在战场环境下由使用分队自行安装与更换,不需要特殊的安装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