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XX区网格化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XX区始终着眼于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
“发展稳定并重、惠民安民共进”的工作导向,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放在突
出位置,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平台化运行为抓手,以信息化支持为保障,推
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初步形成了全域网格化、全程网格化、全员网格化的基
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坚持全域网格化,实现扁平网格无缝覆盖
进一步整合党建、组织、综治、相关职能部门及群团组织网格资源,将党
委政府在基层的工作对象、社会事务以网格为责任单元进行精细管理,实现“一
域一格、一格多元”。一是网格划分精细科学。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
定清晰”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基层网格,对网格进行综合服务管理。
网格划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各区域内所有主
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工业区块、商业区块、
山林流域、外来人口集中聚居区等特定行业、特别区域以特殊网格纳入管理,实
现基层全面无缝覆盖。全区各镇(街道)积极动员,将下属科、所、站、室的职
能与基层网格全面对接,进入网格工作状态。二是职能部门多网合一。将基层网
格统一定位为党委政府由村(社区)向下延伸一级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单元,打
破职能部门壁垒,将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机制工作平台。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工作
资源,统一工作标准,将各项职能工作有机融入网格,全力推进网格规范化建设。
按照“1+1+1+X”模式配置网格管理服务工作力量(即一位网格长、一批网格员、
一批网格指导员和若干网格志愿者),实现资源充实、力量下沉、管理精细、服
务到位。规划建立区级平台,整合现有的网络问政、区长热线、区长信箱、81890
市民服务平台等系统资源力量,实现全区各类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和社会服务的
系统化管理、一体化运行。三是工作职责规范合理。按照“一岗多职、一员多能”
的标准,要求网格长一是当好信息员,掌握反映网情、域情、民情,及时有效地
采集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二是当好处置员,受理处置居民群众诉求,调解
化解简单矛盾纠纷,协助做好防控防范工作;三是当好服务员,为网格内成员单
位和居民群众提供服务帮助,排忧解难,维护合法权益;四是当好宣传员,向网
格内成员单位和居民群众开展平安宣传、传播道德文明、宣传政策法规。
二、坚持全程网格化,实现便捷高效服务管理
按照“发现在网格、处置在网格、绩效在网格”的目标,把服务居民群众
作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点,实现“全程跟踪、贴心服务”。一
是问题发现一网无遗。按照“紧贴群众、延伸到底”的要求,把网格工作延伸到
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对网格管理服务工作要求网格长做
到“三知三清六掌握”,即知户情、知格情、知民情,清楚辖区内重点人员、社
会组织和公共设施,掌握辖区内基础信息、问题隐患、矛盾纠纷、从业就业、违
法犯罪和较大事件,实现网格内各类信息一网无遗。推行“全能社工”的做法,
强化便民服务,推动社区工作者由“专业单项”向“一专多能”转变,腾出更多
时间和精力进网格入户走访开展工作。二是部门处置一步到位。通过网格管理服
务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力量,形成信息联通、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事
件联处、服务联合的问题合力机制,使情况掌握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明确镇(街道)办、中心、站、所的职责,党政办、纪委、组织办、综治办等部
门在明确职能的前提下,全面参与网格工作。党政办对网格综合事务进行统筹、
对资源进行统筹;纪委负责对网格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监督;综治部门负责对网
格工作开展的一些具体业务加强指导和协调。依托eXX信息工作平台的流程运转,
各级职能部门在得知问题情况后,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由“事后救火”向“事前
防火”迈进,主动回应和满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实现网
格处置的一步到位。三是督查考核一目了然。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效果考
评之间相互制约配套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
量化、细化、实化考核指标。将整个镇(街道)的考核体系围绕网格化管理工作
来展开,将各村(社区)、网格长开展具体网格工作,各办、中心、站、所参与
网格工作等都列入考核。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
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
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各单位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
格划分全景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坚持全员网格化,实现社会力量众流归海
整合共享网格内各类资源,激发社会组织和公众活力,发挥各自优势,建
立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实现“社会参与、力量协同、共建
共享”。一是正确规范引导,做强做大社会组织。按照“规范活动类,做实维权
类,发展慈善类,壮大服务类”的思路,做实做大做强一批社会力量。立足民事
民办,做大服务类社会力量,有效解决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社会问题;做实调解
类社会力量,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广泛吸收专业人士加入志愿者
服务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强基层综治类社会力量,
按照“平安建设,人人参与”的要求,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平安建设;做壮慈善类
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孤寡老人关照、留守儿童关怀、困难群众帮扶、重病群众帮
助等活动,立足困难民助,有效解决一批政府力所不及的社会问题。二是增强示
范效应,提升社会公众认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尤其是互联
网等媒体媒介广泛宣传社会力量在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
力量的性质、作用以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创造条件引导和促进人们树立网格化服
务管理工作须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
服务管理作用的正确共识。把社会力量真正看作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主体,推
动社会力量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推进职能转移,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推动社会力
量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承接和参与更多的政府社会治理职能。向社会力量开
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努力形成全方位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格局。例如
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公共服务领域,推动社会力量承接和参与微观层面的事务性
服务事项、生产技术服务事项、社会慈善和社会公益事项等;在网格化服务管理
的自治领域,推动社会力量承接和参与决策咨询、统计调查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