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2.2 保护和发展模式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切实保护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促进特色村寨良性发展,许多地方都在不断探索保护与开发 的新模式,也不乏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不少优秀经验。
20பைடு நூலகம்8.06
但纵观全局,目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模式还不 是很完善,甚至部分地区始终没有适合自身保护和发展的方 法。这就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及村民自己,积极思考,不断研 究,努力完善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模式。大墩村流传千百年, 自然有自己成型的村落保护方法。相关部门借鉴村寨传统保 护方法,结合现代高科技,进行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其次,从 宏观的层面来分析,不少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一直 采用的静态保护模式,这种保护方法较为单一,通常只重视保 护古建筑,而忽视了周边环境管理,导致民居建筑与环境发展 不协调,破坏了古村落的文化艺术气氛。
1.2 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根源
村寨文化是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 语言、服饰、饮食、节日等文化符号,在村寨文化中都有集中体 现。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 积山石大墩村遗存的静安古堡城墙遗址、积石锁钥碉楼遗址、 烽火台遗址以及部分传统民居为根本,通过对静安古堡、积石 锁钥碉楼的复原以及传统民居的修缮,凸显大墩村的历史文 化气息。所以,保护少数民族村寨,就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 源头。
建筑规划与设计
Doors & Windows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陈宏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根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文 化随之流失。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就尤为重要。本文以积石山县大河家 镇大墩村为例,从特色村寨保护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1.3 村寨是有效开展民族工作的平台
民族工作涉及领域广,民族部门经济实力有限,所以,想 要有效开展民族工作,就必须有侧重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就 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建设特色民居,扶持特色产业,不仅为特 色村寨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有效了开展了民族工作。尤其 在一些偏远地区,扶持项目难以覆盖,就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 况,发展特色项目,来体现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村寨自然成了 这些地方的重点工作,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也正符合民族政策 的要求。开展这项工作,既保护了民族文化,又促进了村寨经 济发展。同时,让民族工作部门更加了解少数民族村寨,在以 后的工作中目标更加明确。
2.3 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长期性的艰巨任 务,不能一蹴而就,但目前,好多少数民族开发地区对次认识 不足。村民热情很高,希望早见成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干 部急于求成,希望以此彰显政绩。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 保护与开发的规划与方案设计不严谨、不科学,导致开展工作 的突破口选择不当,措施不合理。例如:在政府开始注重大墩 村文化保护和旅游业发展之初,村民参与热情很好,对外来游 客很热情。但随着时间推移,村民的这种热情逐渐下降,甚至 有排斥心理。这不仅影响了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的进程,还 暴露出了相关工作部门的缺点。
2 保护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存在的 问题 2.1 保护和发展方案不科学
要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必须要有科学 的规划与方案。这些方案既要贴合当地实际发展状况,又要 符合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规律。现阶段,部分地方对少数民 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方案不重视,自行制定规划和方案, 不严谨、不完整,可操作性低。运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案进行特 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不但不能取得显著成果,而且还暴露出 了许多问题。大墩存居民的房屋构造多为土木结构,容易被 风雨侵蚀,容易腐烂,这就要求不能原封不动的一味保护,更 要不断创新。另外,发展特色村寨,依然以旅游业为主,但旅 游景点、特色产品盲目复制,重复率太高,不能激发游客的购 买需求。而且,政府对大量的村寨文物故居实行博物馆保护 方式,各种器具、字画、书籍和生活用品被当作供游客参观的 室内文物,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的可持续发展,使馆藏艺术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隔离,呈现 出一片静态,不利于开发少数民族村寨建筑的文化资源。
3 保护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措施 3.1 明确目标,优化保护和发展方案
优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方案,首先要正确 把握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村特色村寨,是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因此,保护与发挥在特色村 寨的方案设计必须把传统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把国家 政策和人民需求相结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村民居住环境改 善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科学的保护与发展方案。其次,应该促 进静态保护模式与活态化保护模式的有机融合,在实施“原真 性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基础上呈现民族历史文化 的整体风貌,而且,应该发挥少数民族人民的主管能动性,让 他们兼任特色村寨创建者,延续传统民族文化与古老的生产 方式,如农耕、纺织、刺绣、歌舞和其他传统技艺等。另外,方 案的制定不能只依靠政府工作部门,还可以参考专家意见,听 取人民代表的想法,集思广益,取其精华。大墩村地处偏远地 区,教育条件落后,其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 的出谋划策。因此,专家学者应协同国家政府全面提高人民 群众参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热情, 加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人民群众进行有效地培训 和教育,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建议,联合村民重温民族传统文 化,发展民居建筑,并科学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优化旅游产业 结构,从而有效促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1 保护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意义 1.1 村寨是少数民主人口的主要居住地
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而少数民族农村 人口的居住地以自然村寨为主。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苗寨、 傣寨、侗寨等,这些村寨的居民都以单一的少数民族为主。除 此之外,在我国甘肃、山东、河南等地,也有以少数民族聚居为 主的传统村寨。这些村寨的形成有历史、地理原因,也有民族 融合、人口迁徙等因素。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地处甘肃 与青海的交界处,是我国保安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这些居民 长居于此,形成了独居特色的民族村落,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 况下,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保护少数民族村寨,就是保护 少数民族的居住地,保护他们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