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综合布线
【摘要】简述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综合布线的现状与发展以及特点和优势;分析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综合布线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综合布线的主要施工工序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综合布线
21世纪以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无线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层出不穷。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建筑弱电系统带来了巨大变革。
对建筑管理弱电系统综合布线提出了结构化、个性化的高要求。
建筑智能化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已为现代化智能建筑所广泛采用。
所谓综合布线,就是对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实现中监视、控制和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体系。
布线技术是从电话预布线技术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非结构化布线系统到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过程。
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
1 特点与优势
1.1 先进性
由于结构化综合布线对于五类非屏蔽双绞线能够提供155mb/s信息的传输能力,因此,结构化综合布线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1.2 兼容性
结构化综合布线提供的是综合式完整的全开放系统,因此,它可
以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端子排,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及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设备的不同传输介质全部转换成相同的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
1.3 灵活性
传统布线方式由于各个系统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
要迁移或增加设备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而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atm、10baset 工作站。
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以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
(四)可靠性。
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通道。
每条通道都采用专用仪器校核线路衰减、串音、信噪比,以保证其电气性能。
(五)经济性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方式相比,综合布线是一种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又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的高科技产品。
综上所述,一般都在弱电设计中把电话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统一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而对其他弱电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仍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
所以,采用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当前大多数弱电设备厂家的系统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兼容。
要想使这些弱电系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平台上运行,则必须增加转
换设备。
这样做既麻烦又不经济。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品种单一与我国国情结合不够,难以适应不同需要
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存在高低不同的档次,不同的类型的现实,但智能化系统却越来越趋于雷同,家居布线系统的配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品种比较单一,其系统功能和信息服务却毫无特色,这就很难适应不同层次居住用户的需要。
2.2 标准不符合国内实情,国内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商的智能化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基本上都按国外标准ansi/tia/eia570a(以下简称570a标准)进行生产。
但它与我国智能化住宅建筑发展的现状并不符合,近期,国内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蓬勃发展,在工程中选用大量国内外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产品(包括智能家居布线系统),由于是各个生产厂商各自开发生产,往往会出现接口协议不规范,或开发时无标准可依。
因此产品之间存在难以协调和配合的诸多问题,给系统集成带来困难,造成建设投资大、效果不理想,甚至不能使用的后果。
2.3 产品应符合住宅建筑用户真正的信息需要
国内智能化小区或智能化住宅建筑中采用的有关智能化系统产品(包括智能家居布线系统),主要来源于国外,少数由国内供应。
总体看来,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少,水平低,有些性能还不能满足各类智能化小区的要求。
这一方面急需加强研究开发,积极生产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
智能化住宅建筑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实事求是
地研究他们的需要,建设成符合国情民意、功能实用、物美价廉的住宅。
3 主要施工工序的注意事项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剔槽预埋施工部分、穿接校线施工部份、设备安装部分、调试初验部分。
3.1 剔槽预埋施工部分
(1)查阅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网图,确认开槽埋管的正确位置。
(2)对与小口径的pvc管弯管时应用弯管弹簧弯折,弯曲半径大于6倍管径。
(3)对墙面隐蔽预埋管路,应做到图纸所标点位位置,误差距离不得超过150mm。
(4)墙面预埋管路应垂直于地面,不得斜拉管路。
(5)对有弱电井部分,管子出口应排列整齐,所留长度相等。
(6)所有pvc管预埋,在管口处均应用防水胶带包严,并做标记,利于找管。
(7)终端暗盒预埋时应做到与水电暗盒标高一致,以水平黑线向下700mm,但实际安装时应多和水电协调暗盒标高。
3.2 穿接校线施工部份
(1)铁丝拉线时,用力要均匀,防止拉断线。
(2)整卷线在穿线前必须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断线。
(3)终端盒接线宜留长度为200mm。
(4)穿线后及时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
(5)跨施工阶段的线路应做到每星期检查一次。
(6)用万用表查线时应在欧姆档1*10档位以下测线,同时对每根线进行短路、开路测试,对多芯线的检测,应进行每根线间的交叉测量,确保线路通畅,无短路现象。
(7)每根线要在两端头用白胶布注明线号、楼层号,并在图纸上注明。
(8)弱电井内的线应分线号,分线材类别缠绕整齐。
(9)采用接线端子时,接线应牢固,无松脱现象。
3.3 设备安装部分
(1)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2)认真阅读设备安装说明书,做到心中有数。
(3)由专业技术工程师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样榜施工。
(4)设备通电运行一前必须仔细检查线路情况,避免短路烧坏设备。
(5)设备安装端正,保持表面清洁。
(6)严格按照设备接线图进行接线。
(7)所有设备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入大楼接地端排。
(8)设备通电由专业项目负责人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9)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安装和施工。
4 结语
总之,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指围绕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所进行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按规定的要求满意的实现,它包括使项目所有的功能活动能够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得以实施。
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创造必要的资源条件,使之与项目质量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刘玉田.小议智能建筑的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j].民营科技,2008(05).
[2]谢鸿智.浅析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方法与思路[j].民营科技,2011(06).
[3]张庆元,史伟,卢念功.浅谈智能建筑弱电设计方案与综合布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9).
[4]王英常.论智能建筑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民营科技,2007.(09).
[5]高宇,郑建勇.综合布线弱电系统设计探讨与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