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 17 世纪至 蒸气机时代
本世纪初
3 20 世纪初至 电气化时代
50 年代
4 20 世纪 50 年 宇航技术
代以来
核工业
认识论 听天由命
方法论 无能为力
局部安全 系统安全 安全系统
事后型 亡羊补牢
综合对策 系统工程
本质安全,超前, 主动,预防型
一、从历史角度揭示安全哲学
2、安全理论发展带来管理方法论的变革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罗 云 教授(博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和谐社会与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原理与安全文化 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学基础 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安全行为文化分析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例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人文思想的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
孔子思想:
学习方法论: 沉思--最高明的学习方法 模仿--最容易的学习方法 经历--最痛苦的学习方法
三、人文思想的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
战国时期政治家荀况:
先其未然谓之防 发而止之谓其救, 行而责之谓之戒。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第四讲 安全文化学基础
一、安全文化提出的背景 二、安全文化的定义 三、安全文化目的及意义 四、安全文化的内涵及范畴 五、安全文化的功能及作用
四、安全文化的范畴
• 形态体系
❖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物态文化
四、安全文化的范畴
•对象体系
企业系统:负责人、管理者、专业人员、 员工、家属等; 政府系统:一把手、行政人员、监管人 员等; 社会系统:大众、学生、居民、用户等
四、安全文化的范畴
• 领域体系
企业:班组、车间、部门、公司、工厂等; 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 行业:矿山、建筑、石化、交通、民航、消 防等; 地域:生产、生活、商场、娱乐
事故理论→事后管理模式 危险理论→缺陷管理模型 风险理论→风险管理模式
•风险管理模式
-管理对象:风险 -特点:超前预防型管理,预警机制,定量分级,全 面、系统、科学性较强; -缺点:管理标准高,实施难度大;




























一、从历史学揭示安全哲学
一、从历史角度揭示安全哲学 二、从文化学角度认识安全哲学 三、人文思想的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
2 完善 安全 法制
构加 建大 完安 备全 安法 全制 法监 规管 体力 系度
3 落实 安全 责任
健建 全立 完科 善学 安安 全全 监指 管标 体体 制系
4 增强 安全 科技
5 加大 安全 投入
加 强 安 全 科 学 理 论 研 究
实 施 “ 科 技 强 安” 战 略
推 行 合 理 安 全 经 济 政 策
观念文化六大转变
• 认识论:从“宿命论”变为“本质论”; • 态度:从“革命精神”变为“科学精神”; • 伦理:从“财产优先”变为“生命优先”; • 认知:从“安全常识”到“安全科学”; • 价值观:从敏感安全成本变为注重安全价值 • 责任:从单纯效率观点变为综合社会效益
现今在中国在进城农民工1.2亿,2020年将达3亿; 建筑业占79.8%,矿业 占52.5%;
一、我们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1 社会发展处在高风险的时代-微观层面
• 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的实施,晚发达国家30年; 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70年代初期颁布职
业安全健康法,我国2002年颁安全生产法。 • 每年安全生产投入<GDP1%,发达国家3.3%; • 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科技投入仅是美国的1/200;
一、安全文化提出的背景
安全文化的起源 ❖核工业安全起提出 ❖人因是安全之根本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
一、安全文化提出的背景
• 人的安全素质 基本素质:知识、技能; 根本素质:意识、观念、态度、道德、伦理、
情感和行为准则。
二、安全文化的定义
基本定义
–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人类为防范(预防、控制、降低
• 人的安全特征:气质、性格、兴趣、性别、 学历等;
• 人的安全能力培养:宣传、教育、培训、训 导、演习、实践、管理等。
二、从安全系统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1 安全系统构成要素 人;物(机、境);能量(工艺);信息。
安全系统


能量
观念,意识 机的本质安全化 机械能,电能,
行为,品德 良好的环境 化学能,热能,
二、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与国际之差距
✓ 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1人以上,是发达国家的5-6倍; ✓ 民航运输飞行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约1.8,是发达国
家的2-3倍; ✓ 森林火灾受害率5.99‰,是世界年均水平的6倍;
国策
—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
1 建设 安全 文化
大 力 弘 扬 “ 安 全 发 展 观
实 施 全 民 “ 安 全 素 质 工 程
第一讲 和谐社会与安全文化
一、我们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二、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与国际之差距 三、建安全国策之势,成和谐社会之业
一、我们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1 社会发展处在高风险的时代 1.2 安全风险现实水平急待改善
一、我们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1 社会发展处在高风险的时代-宏观层面
•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人均GDP不到达2000美元,GDP增长率高达
提 高 安 全 投 入 保 障 水 平
建安全国策之势 成和谐社会之业
如何做?How to
✓ 一个国策
将“安全”纳入“人口、资源、环境 ”的国策系统之中,将“安全保障”型社 会的建设列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 全保障”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体系中。
建安全国策之势 成和谐社会之业
如何做?How to
✓ 五项策略
2 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之一
文学艺术的方法
❖安全文艺 ❖安全漫画 ❖安全文学:小说、成语、散文、诗歌等 ❖…….
三、安全文化建设
2 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之二
宣传教育的方法
❖企业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安全文艺 ❖社会的宣传与教育 ❖…….
三、安全文化建设
3 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之三
科学技术的方法
❖安全科学普及 ❖安全科学发展 ❖安全工程技术 ❖…….
二、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与国际之差距
✓ 工矿商贸企业职工10万人死亡率9.6,是发达国家的 3倍;
✓ 亿元GDP事故死亡率2006年为0.558,是发达国家 的10余倍(英国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02,日 本为0.05,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在0.04至0.06之 间。)
✓ 道路万车死亡率7.6,是发达国家的近10倍; ✓ 煤矿百万吨煤死亡率2.8,是发达国家的数十倍;
人-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环境不良 管-管理欠缺
一、从事故致因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3.事故模型 ❖人-物轨迹交叉模型
一、从事故致因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 人的安全素质:知识、技能、意识、态度、 观念、情感等;
• 人的安全能力:生理、心理;知识、技能、 意识等;
一、从事故致因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人的本质安全理论
五、安全文化的功能及作用
• 功能: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
– 约束力:通过强化政府行政的安全责任意识,约 束其审批权;通过管理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决 策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其管理行为; 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约束员工的安全生产施工 行为,消除违章。
– 导向力:对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观念、 态度、行为的引导。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生产或 生活领域、不同社会角色和责任的人,安全文化 的导向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
五、安全文化的功能及作用
• 功能: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
– 影响力是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决策者、管 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强化社会 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
– 激励力是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 每一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具体对于企业决策 者就是要对安全生产投入的重视、管理态度的积 极;对员工则是安全生产操作、自觉遵章守纪。
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 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成诺,工作作风和 精通程度。 中国安全科学主编: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 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 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 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安全文化的定义
人文安全素质 物的安全状态 声能,辐射能...
信息
原始信息 加工信息...
第三讲 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
一、从历史学揭示安全哲学 二、从文化学认识安全哲学 三、人文思想的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从历史角度揭示安全哲学
1、技术发展带来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
阶段 时 代 技术特征
1 工业革命前 农牧业
手工业
第五讲 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一、古今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二、中西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三、我国安全观念文化六大转变 四、现代企业安全观念文化的建立
事故如同无形的战争!
分析中西安全文化
中西文化的差别 • 西文文化的根基是科学、法律 • 东方文化的根基是艺术、道德 • 科学主理性、重法则、讲程序; • 艺术主感性、谈境界、重体会;
基本定义
– 安全文化的内涵 1 是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所创造的; 2 为了实现生命安全、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持续
发展; 3 包涵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
二、安全文化的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