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张萱仕女画的艺术特点指导教师:郑未姓名:彭远鑫专业:美术教育系准考证号:020*********年月日目录一、引言 (4)二、张萱(生平简介) (4)三、仕女画艺术特点 (4)(一)用线 (5)(二)用色 (5)(三)构图 (6)四、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7)五、结语 (7)参考文献 (8)摘要隋唐绘画,灿烂辉煌,光彩夺目,特别是唐代,如同诗是文学领域中的盟主一样,绘画是唐代美术的主流。
人物画在艺术风格名族化方面,成绩卓然。
人物画在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唐代工笔仕女画的艺术价值一直位于中国美术史之首列。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盛唐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兴盛。
都是因为这些前提原因使得工笔仕女画在唐代达到鼎盛的原因。
此前也有对唐朝绘画进行研究的文章,但是对于研究盛唐工笔仕女画的不多。
这一时期尤为代表的人物张萱,其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所以我将着重从对于张萱的研究,从而从侧面了解盛唐工笔仕女画。
工笔仕女画到唐代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工笔画能在唐代盛行起来,一方面是在绘画技巧上日益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材料的改进。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上或者宣纸上。
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围绕题目分为三个章节来叙述,第一章节是从张萱生平来介绍,第二章节主要叙述唐代仕女画的艺术特点(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分析),第三章节介绍张萱的艺术成就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仕女画;张萱;盛唐;《虢国夫人游春图》浅谈张萱仕女画的艺术特点一、引言张萱出身于盛世唐朝,擅绘贵族仕女、宮苑鞍马著称。
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的摹写,但是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
而如今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张萱的画作堪称该时期的艺术瑰宝。
尽管传世下来的是摹本,但是还是较完成的再现了张萱画作的原貌,这可以从仕女画很好的去研究当时盛世唐朝繁荣的时代背景。
至今画作依然生动细致、大气磅礴使人震撼。
唐代在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技巧上,提高了写实能力。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虢国夫人一行人骑马游春的实事场景,画中不但能够描绘出人物的外形,而且能够生动的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充分的应用和吸收了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盛唐时期的工笔仕女画的风格面貌,形成了中华传统绘画艺术的辉煌期,绘画创作的精品的出现,承载了社会的文明,延续了人类的艺术,是记载历史的图证。
研究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可以从古代传统绘画艺术的汲取精华,从而为当代的艺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张萱(生平简介)根据史籍记载《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三•画四》•张萱传;张萱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713~741)年间任过宫廷画职。
在画史上经常是比他稍后的仕女画家周昉并提的。
他自己本身就出生于名门贵族,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奉献在了画画上,并且也担任过唐朝的宫廷画家,作品也是非常具有珍藏性。
张萱的生平事迹其实是不详细的,只知道他是盛世唐朝的著名画家,由于开元年间曾担任过宫廷画职。
他经常画骑在马上的达官贵人,和屏风、帷幛、宫苑男女等画,是当时著名的画师。
张萱擅长画草图,他画的草图结构均匀、布局精确恰当。
他画中的亭台竹树、花鸟仆使,都各尽其态、各得其位,表现出幽远、传神的意境。
在《宣和画谱》中是这样介绍张萱的,说他的画“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
《唐朝名画录》中说他的画“点簇景物位置、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
相传他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
在这以前,以妇女为题材的绘画不多,描写生活中的妇女的作品更是难得。
张萱改变了这种情况,他所画的妇女面相丰满,体态健康,和现在看到的唐代雕塑的风格相似。
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因为张萱的宫廷职位为他自己创作工笔仕女画以及收集素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他经常近距离的观察鲜活真实的仕女形象,为其创作的形成提供录入客观条件。
张萱的个人生活经历与他的艺术创作所呈现的风格面貌是相铺相成的,华美典雅的艺术形象在纸上炎炎诞生。
张萱的真迹现在已经看不到,《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宋朝人的摹本。
这两幅作品为后世了解盛世唐朝工笔仕女画的风格面貌提供录入坚实的史料记载与鲜活的图证。
三、仕女画艺术特点张萱仕女画风格特点是肯定受唐代的时代背景影响的。
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张萱在任职期间已经开始注意到了通过表现宮怨类的题材去展示宫中女性世界愁苦的一面,同时也着力描绘了宫中下层女性沉重的劳作生活,这无疑展现出了张萱构思能力的精妙。
张萱在着色方面;其摹本中所描绘的唐人披帛、衫,裙等衣物,其中的色彩大多为红、黄、绿、紫色居多,这真实地反映了盛唐妇女的时装特色。
由于古代人的人物活动总是与马匹的关系十分亲密,所以其鞍马画的写实能力也是十分娴熟精湛的。
张萱在人物绘画的表达上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不管是在性别上的不同还是年龄上的不同,他都能把人物表现的唯妙唯俏。
而要真正的了解张萱仕女画的艺术特点还是要从其的作品上分析,才可以更好的揭示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一)用线“线”在中国绘画中是发挥的十分淋漓尽致的;追随到盛唐时期,“线”不仅养成了独特的品德,在用线造型上也达到了有骨有肉的高度评价。
在张萱杰出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是描绘的虢国夫人春天游历的真实的生活写照,画中仕女造型丰满肥壮;眉眼投足间体现出了高贵和超逸的质丽。
盛世唐朝正是以丰腴之美为时尚,张萱的作品也充分的表现了丰腴的造型形态,也就成为了世称的“张家样”。
在用线上,张萱较多的继承了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的绘画技法。
全画线描温婉劲丽,以线画体。
在作品(图3-1)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肌肤上还是衣纹以及鞍马的体积形态上,每条线条都起伏灵动,粗细得当,收放自如。
体现了张萱在用线上功力深厚;其实在整幅画中,作者是不会只运用一种线条的,作者通常都是以“铁线描和”和“高古游丝描”相结合实使用的。
画中都是以“铁线描”来描绘妇孺的长裙,线条精细又具有力量的感觉,也让我可以从表面的衣物看到内在的丰腴的体积感;而披在妇孺身上的纱巾则运用“高古游丝描”,这样不仅可以与长裙的技法区分开来,也让纱巾更能表现出轻盈飘逸的质地。
图3-1“线”的运用的重要性其实在早期谢赫在其著作中的“六法”,有一法就是“骨法用笔”,这无疑体现了线是绘画的骨架,而没有骨架整幅作品也就没有了支撑。
(二)用色在唐代仕女画中,线是十分具有重要性的,但是色彩也是至关重要的;张萱是唐代杰出的重彩人物画家,在颜色的搭配上是精致讲究的,张萱在人物塑造方面是生动而和谐为名,不管是环境的烘托,还是色彩的渲染绝妙,都是对于张萱人物画较为具有独特的地方。
张萱在对仕女的描绘上,他喜爱用较为艳丽的颜色,使整幅画色彩富丽但是又不失匀称,使其画面人物十分的和谐统一。
图3-2《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是用的艳丽又不失典雅的颜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盛唐时期是推崇艳丽的色彩。
就整幅画来说,妇孺多为艳丽的颜色,而男子都是以白色、黑色等重色为主。
画面中有许多相同的色调,但是其中还是会有细微的变化,达到大同小异的境界。
张萱在染色方面总是会注重颜色之间的相互呼应,就比如第一个骑马的男子和中间的男子服饰都是白色调,而画中的妇孺在衣纹的修饰上也采用了白色调,这就起了一个呼应;其实呼应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多都是暖色和冷色的相互呼应。
用色的交相呼应,以及服饰与饰品在点缀上形成了色块之间的相互关联,使整体画面达到了一种和谐之美。
其实,在色彩的运用上,张萱的作品中承接了阎立本色彩中的古雅之气,这也使得张萱的作品有一股诗意。
张萱在其作品上对纯染色的技术上的探究无疑是重点,他善于在人物面部上的细微处理,通常以朱晕耳根的方法使仕女面容靓丽,红粉透着胭脂,肌肤细腻如玉;在平涂渲染也十分的具有节奏感虚中带实,如图3-3,那匹漆黑的骏马、黑发、黑帽、黑靴,远看把原有的线条晕染的虚化,但是近看轮廓线条又有真实感。
图3-3在马的色彩上,张萱一改传统的绘画,在画中骏马上张萱运用了立体层面的明暗要素,在马头部和胸部都有微妙的高光,由明到暗的自然过渡。
从中可以看出张萱很好的汲取了西域绘画的特点。
题为“游春”而不画春的环境,这是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高明之处。
张萱是用“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现画的主题的。
画面人物所穿的都是轻薄鲜丽的春衫,线条勾勒得挺劲流畅。
色彩桃红嫩绿相互辉映,以及人物轻松的动态,马蹄的轻举缓步,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气息。
这也就看出了张萱在用色方面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由此盛唐时期的绘画中色彩观走向浓艳典雅而又华丽绚烂,这种艳而不俗的色彩成为了工笔仕女画最具有艺术表现的符号。
张萱使用这种简约、纯粹、华丽的创作形式,描绘出了现实生活的仕女富贵典雅的美;张萱的画作色彩饱满,不只是添加了色彩整体美感的魅力,而且展现出了画家本人更深层次的人文底蕴,使其成为绘画史的色彩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三)构图在古代看画并不是想我们现在那样,整幅展开欣赏。
盛唐工笔仕女画大多都是以长卷居多,慢慢的展开,所以无论是画面的结构、内容、形式上都要考虑再三,让画面具有流动感。
古代画家在构思时还要考虑长卷的绘画形式,不仅要考虑作品从右至左展开,还要考虑观赏者欣赏时展开的方向和时间。
张萱的绘画作品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以长卷为主。
张萱画面布局上,巧妙合理;在人物的安排上更是错落有致;画面的整体结构上,也是严谨精密的。
由图3-4可以看出张萱的画作构图整体趋势都是S型,整幅画面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前松后紧,充满变化。
三五抱团,前三人和后六人共骑八匹马,前三人稀疏有致,后五人重叠紧密;疏密相间,变化无穷。
张萱精益求精的构图处理,使这幅图更加具有耐人寻味的味道。
图 3-4四、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张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仕女画家,他的画作在刻画上不仅精细而且具有时代;之所以因为这样,这与张萱出生在唐朝的盛世有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仅给予了创作灵感,而且对于人和物的研究更有时间,能更深层的认识;这也导致了他的画作具有神韵的感觉。
张萱作为具有较高自身修养以及拥有成熟画技的画家,其创立了独特的面貌,他所创作的独特作品展示给后人,形成了还没有定型称谓的“张家样”。
他的艺术成就也影响了后世很大批人,就如,与他同一时期的仕女画领军人物在他的基础上也形成了独特的“周家样”,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周昉在张萱作出的艺术前提下,不仅概括、提炼了前人画家已经形成的艺术语言,也因为周昉深受民间画家的影响,其精湛的画技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上独树一帜,使后人以他的作品作为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