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及举例
(3)正气大 伤,病 邪仍 盛 ----- 先 攻后补 ,先 补后攻,
攻补兼施。
附:扶正祛邪与八纲、八法
表证
解表法
辛温解表
(汗法)
辛辆解表
半表半里证
和解法
和解表里
(和法) 调和脏腑
幻灯
热证
清热法(清法)清热泻火,清热解毒
催吐法(吐法)
泻下法(下法) 润下、攻下
峻下逐水
实证 消导法(消法)消食、利水、祛湿、消坚
形寒、肢冷、消瘦-------脾胃虚寒
急燥、易怒、烦躁-------肝气犯胃
三.治疗要点:
(一)辨证遣药:
脾胃虚寒-------温中散寒 温里----干姜、吴茱萸
补脾----黄芪、党参、白术
肝气犯胃-------疏肝和胃 疏肝-----柴胡、白芍
幻灯
和胃-----茯苓、白术、
甘草
血瘀------祛瘀止痛------参三七、蒲黄、五灵脂
发作期 ---- 平喘 (治标)
缓解期 ---- 补肾 (治本)
冬病夏治 --- 冬天发作的病,在夏天治疗
如:哮喘、关节痛等。
3.“标本俱急,标本同治”
热性病过程中,
大便燥结不通,邪热里结 ---- 本 泻热攻下 标本同治
阴液受伤
---- 标 滋阴通便
哮喘病:
内停痰饮(“本”)+ 外感风寒(“标”)---- 哮喘发作
“标”病甚急时,先治“标”病,后治“本”病!
(1) 新病与旧病:先治新病,再治旧病。
(2) 后病与先病:先治后病,再治先病。
例如:
肝硬化腹水明显 ---- 先治腹水,后治肝硬化;
溃疡病出血 ---- 先止血,后治溃疡病。
2.“缓则治本”:
一般情况下,以治本为主。
慢性病缓解期:以治本为主。
例如:
哮喘病
第三节 辨证施治举例
30 分钟
请先看一个病例:
王**,男性,28 岁,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五年,秋冬发作
较频。近年来逐渐消瘦。半月前,忽闻父病危,心情焦急。上 幻灯
腹痛有作,按之不减,痛连两胁,伴泛酸,嗳气,心窝烧灼感,
口苦,大便干,舌苔黄糙,脉弦而数。
辨证提要:
(1) 首先要抓住“主症”;
( 2 )以“现在”的表现为主。
分析病因、病机性质
病位、疾病性质
确定治疗原则——法
选择恰当方剂——方
施治
选择相应药物——药
“辨证施治”要求:理、法、方、药四者基本一致。如果不一
致,就是违反了“辨证施治”基本原则。
第二节 辨证施治的指导原则
一、整体观原则:
20 分钟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病证是机体对致病动因的整体反应。
(参苓白术散)
温中止泻----参、术、苓、炮姜、附子
(附子理中汤)
肾虚泄泻----温肾涩肠止泻----补骨脂、五味子、吴
茱萸、肉豆蔻
(四神丸)
(六)涩肠止泻药物的选用:
1.有邪情况下,如急性腹泻等,禁用或者慎用涩肠收
敛止泻药物。
2.虚证,无邪的泄泻,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可适
当选用涩肠止泻药物。如:肉豆蔻、乌梅、补骨脂、
3. 疾病的所在部位与病因
4. 正邪盛衰及机体阴阳失调的状况与程度。
再如:
胃脘绵绵冷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
泛吐清水,食少脘痞,倦怠乏力,畏寒肢冷
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2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病位——脾胃(中焦)
幻灯
病因——内寒(阴虚所致)
性质——虚寒
邪正状况——正气虚弱
阴阳失调——阳虚
体质——虚弱(阳虚)
(五)按因论治:
湿热泄泻----清热燥湿-----黄连、黄芩、黄柏
(葛根秦连汤)
寒湿泄泻----散寒祛湿-----藿香、佩兰、苍术、苏叶 幻灯 (藿香正气散)
伤食泄泻----消食导滞-----山楂、六曲、莱菔子、
茯苓(保和丸)
9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脾虚泄泻----健脾止泻-----党参、白术、茯苓
幻灯
辨证分析:
1.主症:上腹部疼痛
特点:既往发病与气候(寒冷)有关
这次发病与情绪受刺激有关
痛连两胁,按之不减。
2.八纲辨证:里热证,本虚标实证
幻灯
3.脏腑辨证:肝胃不和(肝气犯胃)
肝胃不和证=肝气郁结证+胃气失和证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胁胀、胁痛、脘痛引胁
横逆
胃气失和------脘胀、嗳气、吞酸、嘈杂
提示——温中散寒(温脾阳、祛寒邪)
小小结论:
1.“辨证”——把握住疾病的整体规律和机体整体的反应
状态
2. 以“辨证”为基础的“施治”,是包括“整体治疗”,“病
因治疗”,“病机治疗”等在内的“治本”的治疗。它不
同于“对症治疗”。
三、 辨证施治的步骤与要点
1. 步骤:
第一步:详细了解和掌握病情(望闻问切)
辨证要点:
(二)腹痛腹泻情况:
腹痛腹泻,粪黄粘臭,肛门灼热-----湿热泄泻
腹痛绵绵,粪质清稀-----寒湿泄泻
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臭如败卵----伤食泄泻
大便完谷不化,时发时止,纳少----脾虚泄泻
黎明前腹泻腹痛------五更泻
幻灯
(三)病程:
病程短,起病急------湿热泄泻,伤食泄泻,寒湿泄
温化水饮
+ 发散风寒
---- 标本同治
三、扶正与祛邪原则
(一)含义:
扶正 ----- 扶助正气
祛邪 ----- 去除病邪
疾病的过程,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治疗疾病,就是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扶
助正气,去除病邪,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二)扶正、祛邪的要点:
1.基本点“扶正”
(1) “扶正” ----- 是为了更有力地祛邪
内
容
辨证施治及举例
引言
前面讲过: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学
脏象学说
病因
—— 中医发病学
诊法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中医病理生理学
热性病辨证
常用中药
中药学和中医治疗学
方剂概述
今天要讲的内容:
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综合
重点讲解“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教具及时间分配 3 分钟
第一节 辨证施治的基本要点 一、什么是“辨证施治”
1
二、关于“证”的概念
注意:是“证”,而不是“症” 症——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证——疾病的原因、病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状况的综 合,是中医诊断的一部分。证是中医特有的一个概念,既是 对疾病临床表现的概括,又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疾病本质的反 映。
例如: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浑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
(症)
“辨证施治”时:
既要注意局部的变化,更要注意整体状况。
既要注意人体,也要注意环境条件(气候地域/条件的
影响)。
二、治标与治本原则: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本质与现
象,因果关系,以及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标本的相对
性主要体现为标本相移,即标与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化,在
矛盾中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
27 分钟
辨证—— 辨别、判断,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机理 幻灯 以病史、症状、体症为依据 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准绳” 对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状况
等进行分析、判断 施治—— 根据“辨证”的结论,制定治疗原则和处方、
用药。
“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活动的核心,是中医的特色 中医的整个临床活动过程,就是“辨证施治”的过程
泻
有明显饮食不节史------伤食泄泻
病程长,反复发作-----脾虚泄泻,肾虚泄泻
(四)全身症状:
烦热,口渴,尿短赤,苔黄----湿热泄泻
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寒湿泄泻
腹胀,嗳腐酸臭,不思饮食-----伤食泄泻
辨证提示:
辨证要点:腹泻的特点
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参考:病程的长短
治疗要点:
止血------大黄粉、云南白药
(二)随症用药:
疼痛-----川楝子、延胡索、芍药、甘草、细辛
泛酸吞酸-----左金丸(黄连、吴萸)、乌贼骨
幻灯
(三)病机用药:
胃气失和-------行气和胃------半夏、陈皮
辨证用药 + 病机用药 + 随证用药 = 治胃脘痛方
例如:
半夏、陈皮+黄芪、干姜、桂枝+芍药、甘草-----温中散寒方
气候
----- 长期阴雨、长期干旱
6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环境情况 ----- 干燥、潮湿、高原
幻灯
“地” 气候条件 ----- 严寒、湿热
生活习惯 ----- 饮食嗜好,起居习惯
这些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效应,
均有一定影响。
例如:
(1)夏季 ----- 天气炎热,腠理开泄 ----- 不宜过用辛温
第二步:基础辨证,分析病因
幻灯
八纲辨证:辨病位——表里
重点
辨性质——寒热
辨邪正——虚实
可能的病因
第三步:分类辨证
热性病——卫气营血辨证
杂病——脏腑辨证,病机辨证
第四步:制定治法
治疗原则,可行的治疗方案
处方、用药
以上步骤,一环紧扣一环,不能颠倒
3
内
容
2.“辨证施治”的四个基本环节:
教具及时间分配 幻灯
消瘀、消痰、行气、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