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的可循环经济体制 作者:白峣 目 录: 一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 钢铁企业实施此战略的必要性 三 钢铁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四 我国大型企业对此战略的研究 五 国外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政策及启示 六 我国钢铁企业绿色化之路 七 结语 摘 要: 在金融危机导致钢铁需求大幅萎缩和钢铁投资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下,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已经相当突出。据估算,我国过剩钢铁产能总体规模已经高达1.5—2亿吨,产能过剩率超过30%。这样庞大的产能过剩,给钢铁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和冲击。
关键字:钢铁;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一个应用范围非常广的概念,不仅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运用,而且教育、生活、艺术等方面也经常运用。[1]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只要是持续而不停顿的发展皆可叫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际上解决的是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因此,我们以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可重新表述为:“既顾及当前利益、近期利益,又顾及未来利益与长远利益,当前、近期的发展不仅不损害未来、长远的发展,而且为其提供有利条件的发展”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江泽民在该全会闭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正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提了出来。此后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肯定,使之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重大发展战略。 2000年11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进行了论述。 2012年6月1日,报告编写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并介绍了该报告总体情况,对外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杜鹰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一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 二是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三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 四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 五是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钢铁企业实施此战略的必要性 首先,能源和资源日益紧张,使得钢铁企业的原燃料价格日益上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企业。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的“瓶颈”日渐突出,原燃料价格长势迅猛。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电、油、运输全面紧张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由于钢铁行业是耗电大户,电力短缺的矛盾同样会制约钢铁行业的发展。所以说,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钢铁企业要想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降低消耗、挖掘投入产出潜能,以维持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利润空间。 其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行业相关政策和环境保护等因素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那些消耗大、产能低、装备水平不高、污染严重的企业最终必将被国家列为限期整改和关停的对象。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加快淘汰落后的步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用装备大型化、结构最优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 再次,钢铁行业承担了重要的能源与资源转换与循环利用的责任,这同样要求钢铁行业必须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和产生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到全国工业水耗的9%以上,而且我国钢铁行业的能耗和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先进水平,所以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和资源平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目前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使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钢铁企业必须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2]
三. 钢铁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1.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建立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 对钢铁工业系统而言,其生态化的核心就是物质和能源的循环,整个系统实现闭循环,不向外界排放废弃物,使整个废弃物都实现循环利用。按照生态系统循环过程,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与能量都在循环中转化,且都在循环中被利用。 具体而言,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应当包括以下一些方面:① 原料:多用可再生资源,如焦炉、转炉煤气利用和废水串级使用与处理回用等。②生产过程:不用有毒物质。多用企业废弃物如废钢尘泥等。③产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产品及其副产品对环境污染负荷。④与其他行业和社会关系是友好型。充分发挥能源转换与处理利用社会废弃物的功能。 2. 营造社会友好型的钢铁企业绿色生态环境 钢铁企业是一种特定的人工生态系统,人们在这里组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大规模生产消耗氧气,排出CO,CO2,氮化物和二氧化硫、氢化物等气体,以及劳动者本身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全部靠系统内部的绿色植物的转换、调节,创造局部环境予以弥补,才能把工厂建成适宜于劳动者生存的绿色生态环境。[3] 所谓生态型园林绿化工厂,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整体规律,以植物主体,在掌握植物间竞争优胜劣汰、共生循环、相生相克、植物种群生态学等理论的基础上而设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建造这种生态型园林工厂的目标,是提高绿地率与绿视率,提高叶面面积系数,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解和合成作用提高循环能力,提高景观质量,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从而创造出无污染、高效能、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更好地为生产、为职工和为社会服务。
四.我国大型企业对此战略的研究 1.经济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对GDP历史数据修订 数据显示,“十五”时期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8.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将促进钢材消费量的持续增加,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十分有利的,钢铁企业应抓紧这个发展机遇。 2.竞争环境分析 由于国家针对钢铁投资过热进行宏观调控,将会导致钢材需求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 趋势,进而会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世界钢铁 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与战略联盟之势越来越猛。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的资源和市场控制能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钢铁巨头。 3.人力资源环境分析 近年来,随着钢铁投资不断升温,一些地方小型钢铁企业缺乏骨干人才,不惜花重金到大型钢铁企业挖墙角,再加上竞争对手之间进行的人才大战.导致了大型钢铁企业出现不 同程度的人才流失,这不但降低了大型钢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且还随之造成了一批客户、技术等的流失。 4.生态环境分析 随着国家排污标准的日益提高,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难度以及所需的投资也会越来越太。[4]这就意味着钢铁企业要付出更高的扩张成本。另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实施,将从更加严格的角度强制钢铁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钢铁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将直接影响到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乃至关系到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5.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5.1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做好总量控制 5.2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产品结构 5.3加强对资源的占有和控制,构建战略供应链 5.4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加强战略联盟的构建 5.5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五.国外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政策及启示 从节能效果比较来看(见图1),以日本钢铁企业能源单耗为100计算的指数分析,韩国钢铁企业能源单耗略大于日本为105,欧洲为110,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为130,全行业则为150,也就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是日本的1.5倍,中国与日韩钢铁在节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较了日本、韩国在钢铁产业政策中的有关节能措施,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现有的节能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节能的政策建议。 而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比例的14.96%,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巨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迫在眉睫。[5] 1.结构调整与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是当务之急 严格贯彻环保法、技术质量监督,以及行业市场准入的规定,整顿、淘汰不合格的小厂商,合理配置资源,减轻环境污染负荷,提高行业集中度。 2.借鉴国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是现阶段的主要途径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节能环保技术最高的国家之一,韩国和欧洲也拥有相当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中国钢铁业正面临着全球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钢铁成本压力,以及后京都时代的环保压力,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应抓住这个发展的契机,借鉴国外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迅速提高钢铁企业的节能水平,实现节能减排。 3.倡导自有知识产权的钢铁节能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是节能减排未来的发展趋势 要真正使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自有知识的开发和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六.我国钢铁企业绿色化之路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6]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 2.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 3.与相关工业链,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 4.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