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人际交往拓展训练

大学生人际交往拓展训练

大学生人际交往拓展训练 一、 团体名称:人际交往拓展训练营 二、 团体性质:同质、封闭的成长小组 三、 团体规模:16名大学生组成(不包括指导者)

四、 参加对象:在校大学生,同质,年龄基本相同,来自同一班级,有强烈的自 我认识,自我探索的意愿,性格各异,但都对人坦诚,成员之间最初是完全熟悉的。 五、 团体活动的时间、地点、费用 时间:平均每周一次,共有 5次,每次1.5〜2小时。 地点:安静且较大的有可移动椅子的活动室。 费用:活动材料费等。 六、 团体目标 帮助在大学校园中无法交到知心朋友,无法敞开心扉,自我开放不够深刻,性格 内向的同学。在温馨,融洽的气氛下,引导他们逐渐抒发内心感想,找到问题所在, 通过我们的真诚帮助,积极互动,共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从中能深入的了解、 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能和同学更加真诚,融洽的相处,以健康的心态迎接生活 中的困难与挫折,走好大学四年的路。把当事人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终极目标 是让成员了解人际方面的特质,使成员认知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七、 理论依据 (一) 符号互动理论(象征性交往理论) 以美国学者米德为代表,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的意义。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 基本单元,强调人类意义上符号与语言的作用,重在研究个体、群体和社会是如何 发出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提出了象征性交往理论模式图。 米德感兴趣的是将个人、群体社会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息及其对方的反应。 最主 要的是语言的信号。 (二) 自我呈现理论 1. 以戈夫曼为代表,这一理论主要阐述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强调自我呈现是 社会影

响的重要手段,强调交往中的动机和目的。 2•自我呈现是一种手段,报答才是目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行动,为 了要引起别人的赞美就首先赞美别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行动。用自己的真诚来换 取别人的真诚。 3. 有强调自己的目的极端的个人主义之嫌。

(三)社会交换理论 1. 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 个理论

强调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对方的反应给个体带来的奖赏或惩罚。一般说来, 一个人在交往中给予别人的多就要从别人那里多取得一些作为报酬,用来强化,个 体与别人交往如果带来奖赏,那么类似的情景出现就会有更多的交往行为,比如。 这里的利益不仅仅包括有物质的,还有精神上的好处。 2. 分配上的公平,就是和别人交往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如果发现自己的利益与自 己的投

入之比和别人的是类似的,认为就是公平的,心理上是平衡的,类似的行为 会发生。如果觉得自己吃亏就会抱怨,中止,如果对方的高那么就有愧疚感。只有 平衡才能保持平衡的状态。 3. 这个理论是赤裸裸的将个体的行为看作是交往关系, 忽略了支援、 无私的帮助, 献

身的行为,贬低了人的关系。当然在现在管理中很多比较适用的。 (四)人际特质理论 1. 心理学家舒茨为代表,提出三种人际关系行为模式。

2. 霍妮 K.Horney 根据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把人际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是逊顺型、 进取

型和分离型。 3. 逊顺型就是朝向别人,在任何场合都是想到他喜欢我吗?被动,适合做医学教 育者。

4. 进取型就是对抗别人,窥视别人的力量或别人对自己的好处来采用对策,是自 我中心

主义者。适合金融、商业、法律等。 5. 分离型就是疏远他人, 这种类型的人躲避别人的影响, 自命清高。 适合艺术类。

(五)归因理论 1. 归因是一个人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做出的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 的推论过

程。 2. 海德认为有两种需要,一种是对理解的需要,一种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 满足这两

种需要,就要预测人们怎么样行为,因而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 3. 我们都有确定其他人的稳定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假定一个行为是有很多原 因造成的。对一个事件归因于内在状态还是外在力量。归因于内在状态是内在原因, 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外在是周围的环境其他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由外 在还是内在互相作用的结果。 八、 团队领导者 1•必须接受系统的团体训练,具有专业资格。

2. 保护当事人利益不受侵害。

3. 尊重成员参加团体的自愿选择权。

4. 个人及要求团体成员保密。

5. 精心选择团体活动方式。

九、 参考文献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 十、团体方案 次数 活动名称 目 标 活动内容

-一一 共建精神家园 相识,共建团体交往规范, 认识到人际交往中保守秘密的 重要性。

1•为自己取一个名字

2. 知你识我

3. 对对碰

4. 连环自我介绍

5. 棒打薄情郎

6. 签定合约

二二二 建立信任 形成温暖信任的气氛,让 成员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 观察他人,理解他人,增强人 际交往的敏感性。

1. 找帮助

2. 信任跌倒

3. 可怜的小猫

4. 镜中人

5. 无家可归

-三 团队合作 增强小组凝聚力,让成员 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正确 地表达自己,保护自己。

1•解开千千结

2. 突围闯关

3. 哑口无言

4. 关注练习 四 认识自我 赞美他人,肯定自己,学 习体祭、运用语言行为促进相 互肯定和接纳。

1•同舟共济

2•瞎子背瘸子

3. 人际关系中的我

4. 戴高帽子

五 悦纳自我 开放自我,学习体察、运 用语言行为促进相互冃疋和接 纳。 1•小小动物园

2. 秘密大会串

3. 热座

六 发展自我 培养成员解决问题的能 力。

1•目光炯炯

2. 做自己的主人

3. 人际情境大试演

七 温馨祝福 体验彼此的冃疋与支扌寸, 鼓励继续成长。

1•我的收获

2真情告白

3.大团圆

卜一、具体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 (一) 为自己取一个昵称 每人为自己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昵称,并想好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昵称,在以后 的整个团队活动中均用此名。 (二) 知你识我 目的:初步相识。 时间:10分。 准备:可以移动的椅子。 具体操作: 小组长先让团体成员在房间自由漫步,见到其他成员,微笑着握手(在尽量短 的时间里与尽量多的人握手),在这过程中可以用最简短的言语表达自己。在一分钟 的时间里让成员自然相遇,然后小组长说“停”,每个成员面对或正在握手的人就成 为好朋友,两人一组,那椅子面对面地坐下,各自作自我介绍

介绍的内容包括:姓名、家乡、学院班级、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也可介 绍你最爱吃的水果,最喜欢的明星、电视、运动等等,以及个人愿意让对方了解的 有关自我的资料。每人三分钟,然后漫谈几分钟。注意当对方自我介绍时要全身心 地投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观察,尽可能多的了解对方。 (三)对对碰 目的:扩大交往圈子,拓展相识面。 时间:约 10 分钟。 具体操作: 刚刚自我介绍的两个组合并,形成 4 人一组,他者介绍。每位成员将自己刚才认 识的朋友想另外两位新朋友介绍,每人 2 到 3 分钟。然后 4 个人一起自由交谈几分 钟。 (四)连环自我介绍 目的:进一步扩大交往范围,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 时间:约 20 分钟。 具体操作: 全部的人为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个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中必 须包含三个内容:姓名、所属、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规则是:当第 1 个人说完后, 第 2 个人必须从第 1 个人开始讲起,这样做使全组注意力集中,相互有协助他人表 他人表达完整正确的倾向,而且在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他人的信息。 (五) 棒打薄情郎 目的:尽快相识,增进团体凝聚力。 时间:约 20 分钟。 准备:用挂历纸或旧报纸卷成一根纸棒。 具体操作: 初次聚会,全体成员围圈而坐,轮流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出生年月等个人资 料。每个人都专心去记其他成员的资料。然后站成一圈子,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 间,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专叫出一个成员的姓名,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的人面 前。被叫的人马上再叫出另一个成员的姓名。如果叫不出来,就会受当头一棒。然 后由他执棒。依此类推,直到大家熟悉互相的姓名为止。如果一个人 3次被打就必 须出来表演,作为惩罚。此活动适合青少年,在游戏中相识。 (六)盖章契约、活动构想 最后当然要定契约了,所谓 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时, 在这个 过程中我们也要把心理学方面的约束写进契约里去(比如保密) ,以保证成员 的身心安全。 目标:形成团体规范,让所有成员自愿投入团体的历程; •澄清成员对团体的期 待。 时间:约20分钟。 具体操作: 1. 领导者先说明活动规则。

2•领导者首先示范,提出对团体活动的要求,如希望大家不要隐藏心中想说的话。

3. 言毕,以手杖碰地(也磕碰自己的大腿或膝盖),状似盖章动作,代表自己愿 意遵守此

诺言。 4. 其他成员认为自

己可以遵守者,亦以手掌碰地(或大腿、膝盖) ,状似盖章动 作,代表自己愿意遵守此诺言。 5. 自领导

者顺时针方向,每位成员轮流表达个人对团体的期待,方式同前 2、3、 4。(期待内容包括:不希望有人早退或中途离席、希望老师准时结束团体、希望大 家尊重(倾

听)别人的发言、不愿意看到有人在团体内恶意攻击、共同守密、不把 团体中发生的事告诉他人 .......................... 6. 最后,由领导

者统一整理归纳成员的诺言,形成团体公约(规范) 。当次团体 结束后,写在海报纸上,以后每次团体进行前,张贴于团辅室。 注意:如遇到成员无法遵守难以盖章者,领导者宜鼓励其他成员以尊重、关怀的 态度,共同协助该成员探讨其困。 第二次活动: (一)找帮助 目标:团体人际温度测量; 建立信任的关系。 时间:约20分钟 具体操作: 1. 指导者请成员环视团体,观察每一个成员,然后问一些问题,比如: 迷路

了,你会找这个团体中谁问路? ”要求成员作出选择并把手搭在那个人的肩上。 如果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