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尤集中心学校关于在小学生中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思考

尤集中心学校关于在小学生中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思考

关于在小学生中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思考
现在的孩子会英语、懂电脑,知道比尔.盖茨,崇拜歌星明星,惟独对祖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丢掉中国文化的“根”。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所以我们认为在小学生中开展儿童经典诵读不仅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下面结合我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情况,浅谈一些思考:
一、小学生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出了许多世界级的大文学家,它们无一不是在幼小之时便饱读经典诗书,或幼时便可以写出一鸣惊人之作,或大器晚成写出千古绝唱。

古人所说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是很有道理的,让孩子直抵高层,感受名家大师风采,不失为一条佳路坦途。

1、古诗文诵读能开发孩子的记忆力。

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有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大体都在小学阶段,十三岁达到高峰。

此后,记忆力慢慢往下走,理解力慢慢增加,再开发锻炼记忆力,困难极大,效果也远不及童年。

因此,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去接受一生都受用的千古美文,既是为孩子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的文化准备,也是一项孩子黄金记忆力的抢救工程。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体会:少年时代背下的诗文,终生难忘,到了成年,想背那是难上加难。

因为记忆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已一去不复返。

那记忆的黄金年
代都应背些什么呢?是“小猫叫小狗跳”的浅显童谣,还是终生受用的中华经典古诗文呢?答案是不言而喻。

2、古诗文诵读能帮助孩子打好语言文字功底。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其原因就是语文基础差。

而古人读书,几年内就解决了语言文字问题。

私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背经典,熟读经典。

著名学者南怀瑾说:“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这是我十三岁之前熟背经典的结果。

”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历代美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而学习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幼时熟背。

倘若中学以后再去接触文言文,可谓既有“丝竹之乱耳”,又有“案牍之劳形”,往往是事倍却功半。

在小学阶段有了这些经过历史选择,千百年来大浪淘沙、代代相传的古诗文积累,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还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补上了人文修养这一大课,可谓一举多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古诗文诵读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我们开展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如美文中提到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

“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等,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古诗文中这些积极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诗文明志”,学生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
味的同时,也必将会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此外,古诗文诵读活动也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一项伟大工程。

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向子贡说的那样“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不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我镇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情况
为激活传统,继往开来,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和训练,我镇于2008年9月实施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古诗文经典是孩子们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现在的孩子们能理解最好,不理解也不必强求。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说,在上小学的时候,我背了不少名篇佳作,很容易就学会了,七十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犹恐相逢是梦中”等诗词的含义,因此,我们的要求是“不求理解,只求熟读熟背”,老师只奖励不强求,只表扬不批评,只要反复诵读,自然就能背诵。

各校每天20分钟晨读,课前2分钟诵读“每周一诗”,间操后全校学生集体诵读,这样就给学生们诵读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古诗文擂台赛、校园广播古诗文赏析、古诗文书画展及手抄报展评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书生朗朗,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

目前,我镇古诗文擂主中心校本部四年一班陆漫兮同学已能熟练背诵200余篇古诗文。

我们的目标是:小学生毕业时,都能熟练诵读300篇古诗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
诗也会吟”,到那时,学生即使达不到出口成章,但对其作文、做人、做事都将会是大有益处的。

经过这些经典智慧的熏陶,人生哲理的点化,生活善行实践的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他们将来走到哪里,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幸福的人生。

据心理学家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我们当然不必像学数学那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必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现在储备了,将来一定有用。

三、我镇古诗文经典诵读取得的阶段成果
作为中国人,有几个人读过《老子》、《孟子》?即使是一名专门学习中文的大学生,又有几个人可以背诵《论语》、《大学》?而这一切,在我镇各小学,一个几岁的孩子便可做到,而且他们因此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胸怀博大。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验,我们发现全镇小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改善:
(1)、记忆力加强。

自开展活动以来,有数据表明,有部分孩子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60%的孩子记忆力明显增强。

尤其是背诵课文中的作品,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容易,背诵英语单词的能力也随之加强了。

(2)、修养提高。

我镇书香校园建设文化品位高,传统底蕴厚,全镇各校喷绘、写真等宣传作品较多,容易损坏,维护较难,但两年多过去了,丝毫未损,实属不宜,足见学生素质在提高,知书达礼、端庄文雅的学子形象正逐渐形成。

(3)、语文能力提升。

诵读活动开展后,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背诵、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较以前有大幅度进步。

从各校汇报情况来
看,学生们变得能说、会写、善背了,爱看课外书了,同时也带动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4)、知识面扩大。

经典名篇涉猎到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来形容中国古诗文并不为过。

能熟背这些经典,不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还培养了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5)自信心增强。

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

本部一位同学成绩不是很好,在一次诵读活动汇报中,一位领导现场点篇目,他对答如流,得到大家高度赞扬,从此,他变得信心十足,学习劲头也大大增强,成绩明显进步。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及识字能力也远远高于一般的孩子。

著名学者吴宓总结出的诵读经典好处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

我们把这当作一种大境界来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只是是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书香门第环境,用圣人的思想,用圣人的哲理去规范他,养成一个良好的素养。

那么我们在开展儿童经典诵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避免急功近利。

我们让孩子背诵经典著作,目的是着眼于他的未来,是对他的一生起作用,所以希望眼光放得长远些,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

第二,避免强制。

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孩子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背诵下来。

从经验来讲,头一个月难一些,没关系,坚持下来就能成功。

第三,避免尝试心理。

要持之以恒,不能出现三分钟热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浅尝而止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心动不如行动,什么事都可以等,唯独孩子教育的事不能等。

读中国经典与圣贤为伍。

让我们在经典诵读的朗朗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瞻仰先哲的精神风貌,去梳理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吧!
尤集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2010年8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