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题 目 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研究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中小企业在浙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数量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可以说中小企业推动着浙江经济的发展。但是,多年来,资金流转不畅、现金短缺始终是浙江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制约瓶颈。这实际上是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弱的表现,它同现金流量有着密切联系。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浙江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资金链非常脆弱。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浙江中小企业注销共2.2万家,为6年来最多。有资料表明,浙江中小企业倒闭的一个普遍的重要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浙江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和社会环境制约,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规模小,资金不足,重生产与销售,忽视企业内部管理,筹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投资没有计划等,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本文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凸显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科学可行的方案,期许能够为浙江中小企业度过难关贡献一份力量。

(二)意义

1、理论意义

现金流量管理作为公司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进入20世纪,企业的破产风险迫使其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现金流量表得到广泛采用。西方财务学界对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现金流量管理之谜”悬而未决,所以现金流量管理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尚未解决的财务难题之一。本文的研究将可以对现金流量管理理论有一定的补充。

2、现实意义

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给了很多中国企业以致命的打击,尤其是中小企业。而有数据表明,大多数中小企业破产的根源是资金链断裂。所以,恰当的现金流量管理,不仅可以在风平浪静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创造企业价值,更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解救企业,脱离困境。本文对提高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促进浙江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现金流量管理的研究

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探索可行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家的迫切愿望和工作重点。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制定的现金流量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查阅国外文献,笔者发现会计史上,直接报告关于现金流量的信息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尽管对它的重视和应用远为久远。1987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将现金流量表添加到财务报表中。1991年,英国发布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准则原被称为财务状况变动表,经1992年修订后改称为现金流量表。20世纪90年代初,现金流量表才得到广泛采用。除了对现金流量表的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的另一个研究侧重点是现金流量指标,即各种财务比率。但是这些指标都比较零乱,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另外,还有现金流量管理环境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例如美国丹尼森在1976年认为,销售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会导致大多数企业“现金短缺”。

此外,斯科特A.查理森(2005)认为,现金流量是过度投资的决定因素,它们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因为,企业不是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运作,资本市场的各种摩擦阻碍了管理者从外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为了确保自由现金流量确实分配给外部资本市场,还有相当可观的交易与监督管理费用。在这样的一个资本市场上,通常自由现金流量为正的企业更可能过度投资,每一美元的自由现金流量也更多地进行过度投资。

帕罗·佛门罗(2002)认为,现金流量是一个事实,净收益只是一个观点。他主张用现金流量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不是净收益。帕布洛费尔南德斯还提出了以下的现金流量计算公式:股权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及摊销-增加的营运资金需求-金融债务本金的支付+增加的金融负债-增加的其他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及摊销-增加的营运资金需求-增加的其他资产+抵税后的利息+出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2、国内对于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研究

(1)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现状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必不可少的,自2008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众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在现金流量的管理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做得普遍不足,问题大同小异。

李静(2009)指出,就在2007年,企业界还在资产增值、膨胀的浪潮中沉醉着,手中持有现金还被视为一件危险、甚至愚蠢的事情。所有企业都在不断地进行融资、投资,不断地扩大规模。但是2008年,形势急转直下,金融危机、出口萎缩以及股市和房地产的低迷中断了这一繁华胜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中小企业接连破产倒闭,其中不乏规模较大的企业,究其根本,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所致。

张小燕(2007)认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资信不足、筹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同时重生产与销售,忽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能力薄弱,缺乏内控,随意性大,注重短期利益,缺乏对现金流量的管理。

岳翠凤(2009)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在现金流转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良融资行为:迅速变更募集资金的需求或融资以后长期找不到投资渠道;由于非正常经营需要而过量融资;一些企业自身有大量的存款却还要去借款;非本企业发展战略所要求而进行融资。由于过量的融资行为而导致了资金过量沉淀、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和机会成本等问题,增加了不必要的现金流出。

王雅宏(2009)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比较频繁,但投资能力较弱,大部分企业对外投资活动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投资收益较低,现金回笼量较小,投资管理相对落后。中小企业的这些弊端不利于现金流量的良性循环。

(2)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投资的盲目性、融资的无计划性、其管理者现金流量管理意识的薄弱、现金流量制度不完善和内部控制的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张哲(2010)认为,虽然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当前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尚处于较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实务中,绝大多数企业实行的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现金开支范围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往来收付结算、以经验和内部牵制制度为主体的管理办法。规模较大、管理基础较好的少数企业企图通过内部银行进行现金管理,但收效甚微。

闰国豪(2010)认为,现金流量控制不切实际。现金流量的理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但实践中还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相结合,灵活运用。比如,生产制造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工作就明显不同,商品流通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快、次数多,较之生产制造企业,它对现金流量有更高的要求。

刘懿(2006)认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意识到经营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即风险性,促使其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结果企业有限的资金被分散在各个经营或投资项目上,而分配到每个项目上的资金更显不足,最终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另外,企业在多元化过程中,对新的经营或投资领域比较陌生,在这种陌生的领域,又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因此,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或投资,不但不能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反而加重了分散了企业的资金负担,影响了主业的发展,恶化了现金状况,最终导致企业现金流量循环出现断流。

陈靖和羊海燕(2009)指出,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层次低下等原因,管理模式通常表现为典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集权现象严重。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较低,管理素质较差,许多管理者根本不懂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且也无意识或无力聘请专业的财会人员为管理。因此,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现金流量管理的理论和科学方法,从而导致现金流量管理混乱。

刘建琴(2010)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薄弱: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3)解决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从对现金流量管理问题的分析看出,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困难,既有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但主要还是企业内部的原因。因此,针对这些“病因”,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谢瑾(2007)认为,现金流量管理是时间安排与空间规划、财务收益与财务风险整合,对现金流量的控制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实施现金流量控制,要借助现金流转的原理,以市场为导向采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进行有效地价值管理与过程控制,充分挖掘企业的资金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廖凯和杨威(2009)则透过飞跃集团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告诉我们企业要重视风险控制和成本管理,要谨慎地使用高杠杆性的快速扩张战略。并且在战略上要避免盲目扩张、过分崇拜国际化,应充分考虑到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现状,以及投资盈利可行性。并且,民营企业应当逐步转变管理模式,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规范管理,实现战略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

朱华(2009)认为,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比较脆弱,因此,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提出了现金流量管理策略:①做好现金预算工作。②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经营。③持有现金以求新的投资机会。④降低企业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⑤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且运用好商业信用。

顾新连(2009)提出,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对策有:①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控制投资风险。②强化信用观念,拓宽融资渠道。③编制现金预算,建立现金流量考核指标体系。④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提升现金流管理效率。⑤合理税收筹划,节约现金流出。⑥重新发挥创业精神,做好自身转型。

石海平(2010)认为,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大约有5.5万亿元,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价值的60%以上是应收账款。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考虑通过应收账款质押有效地盘活中小企业手中所持有的大量应收账款。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总结上述研究成果,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各地区,综述根据国内外各位学者对于各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现状的描述,转述对现金流量管理问题的原因的看法,使大家对于目前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及成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理论文献进行阅读,笔者发现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基本上都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研究,针对某一省或某一区域的则比较少,即研究的地域范围太广。(2)在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研究中,涉及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的研究比较少,即结合当下背景不深。正因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就有了该篇论文。本文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以浙江一家企业为例,分析中小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建议,以探索改善现金流量管理的有效方式。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现金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在阐述现金、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量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强调现金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2、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特点。收集相关资料,总结概括浙江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分析其现金流特点。

3、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收集的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数据资料,总结分析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4、浙江中小企业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对策。根据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现状和分析的原因,提出对其进一步管理的具体对策建议。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根据收集的有关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数据资料,分析总结浙江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对浙江中小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