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
建议最低学分:
建议开设时间:
二、课程性质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是以《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和《公共管理导论》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公共管理最新发展,即非常规管理的专业课程,有助于提高理论水平、分析问题能力和追踪当今公共管理前沿水平的课程。
三、课程目的
公共危机管理是当今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政府现代管理体系构建中的新内容。本课程通过《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结合当今中外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使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其在当今时代发展过程,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及运行机制,以及在当代中国尤其是 2003 年 SARS 事件以来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实践及探索。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公共危机管理的理念及实践,促使学生了解当今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及危机预防、应对措施及善后处理机制,公众的参及程度及媒体沟通等,培育学生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应发突发事件的素质及能力,提高学生的相关理论水平问题分析辨别能力,对将来有志于从事公务员职业和公共管理职业的学生有极大的帮助。
四、课程简介 2 / 58 本课程在内容上通过危机及危机管理等概念的界定及分析入手,讲授危机及风险的异同及识别、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大致分类、主要特点及重要影响;当今危机管理研究综述及最新发展趋势;公共危机及环境、公共危机处理及公共关系、公共危机及媒体应对;危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国际经验及借鉴;政府危机处理的目标、特点、难点、预案制定、处理程序、处理机制及信息策略;政府危机管理的政治责任、组织架构、制度分析、管理机制、信息沟通、领导力等;转型期中国面临的公共危机及其影响;中国政府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时间序列、组织行为、决策过程、体系及机构等的建构等。
五、教学时数
32 学时
六、教学方式
作为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公共危机管理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前者注重对公共危机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阐释,后者侧重对公共危机管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介绍,特别是应急管理方面的分析。本课程以任课教师讲授为主,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理论性、述评性和研究性的内容由老师讲授为主,同时把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大量运用最新、最典型的丰富案例分析来阐释危机管理的基本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参及积极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案例由老师提供相关典型案例,设计一个选课学生都可以登陆下载讲课资料的公共邮箱和网络学堂,选课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对所布置需要探讨的案例同时附上所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每个小组的主讲同学上台发表小组集体讨论的观点及其理由,有条件的同学在事先做好 PPT课件,运用 PPT 演示以达到最佳效果,每位同学讲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之后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其他同学针对这些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质疑或不同观点,被质疑的同学要做出回答。每3 / 58 个案例分析小组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认真阅读参考书,形成集体意见。老师在最后作总结性发言。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到国家有关危机管理部门和危机管理应对中心去参观,增加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直观感受。
七、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30 分(包括读书笔记、课堂反应、出勤),期末论文 70 分。
八、参考教材
1.(美)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符彩霞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美)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年版。
3.《学习时报》编辑部编:《国家及政府的危机管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4.龚维斌:《公共危机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5.李经中编著:《政府危机管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年版。
6.任生德等编著:《危机处理手册》,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年版。
7.万军:《面向 21 世纪的政府应急管理》,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年版。
8.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9.许文惠、张成福主编:《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0.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1.阎梁、翟困主编:《社会危机事件处理的理论及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12.张小明主编:《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3.《美国联邦反应计划》,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译,地震出版社,2003 年版。 4 / 58 第一章公共危机概述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危机的内涵、基本要素、分类及影响,危机事件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更准确地理解危机的概念。
教学要求:学生要了解危机及风险;危机事件及紧急事件、突发(性)事件、风险事件、意外事件的区别及联系;危机及风险、问题、应急的区别及联系;公共危机及政府危机、国家安全危机、外交危机、军事危机及社会危机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 公共危机的内涵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及内涵 1.危机概念的起源及发展: (1)危机概念在中国及西方的最初起源: (2)危机概念的扩展: 2.当今学术界关于危机内涵的理解: (1)认为危机是一种事态说、状态说、态势说、情势说的观点: (2)认为危机是指一种事件说的观点: (3)认为危机是一系列事件的互动说观点: (4)认为危机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说的观点: 3.本课程对危机内涵的界定及原因: 二、案例
第二节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按照诱因分类
1、外生型: 5 / 58 2、内生型:
3、内外双生型:
二、按照层次分类
1、全球性:
2、国际性:
3、国家性:
4、地区性:
5、组织性:
6、个人性:
三、按照领域分类
1、政治性:
2、社会性:
3、宏观经济性:
4、生产性:
5、自然性:
四、按照利益主体分类
1、一致性:
2、冲突性:
五、按照方式分类
1、渗透性:
2、定期性:
3、突发性: 6 / 58 六、按照后果分类
1、有型损失性:
2、无形损失性:
七、按照速度分类
1、龙卷风型:
2、腹泻型:
3、长投影型:
4、文火型:
八、案例
第三节公共危机的特性
一、危机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特点
1.有的认为是三个,即“严重性、时限性、突发性”:
2.有的认为是五个,即“突发性、破坏性、无序性、不确定性、时效性等”:
3.有的认为,危机的特征是突发性、危害性、公众性、紧迫性、二重性五个方面:
4.本课程对危机基本特点的界定:10个
突发性、威胁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破坏性、无序性、隐蔽性、公开性、社会性、扩散性
二、案例
第四节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7 / 58 一、产生的因素:
1、社会因素:
2、自然及环境因素
3、国际因素
4、政治因素
5、经济因素
6、文化因素
二、案例
第五节公共危机的发展周期
一般经历5个阶段:
潜伏期
爆发期
持续期
解决期
善后期
第六节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
一、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危机呈现出一下发展趋势:
1诱发公共危机因素不断增多,公危机发生得更加频繁
2地区性危机事件减少,跨国性危机事件增多
3公共危机信息扩算的速度加快
4公共危机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5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呈增长态势
6公共危机的种类增多 8 / 58 7单一型危机事件减少,复合型危机事件在不断增多
二、案例
三、危机的影响
1.直接影响: 2.间接后果及未来的长远影响: 四、关于风险及危机的区别及联系
复习及思考题
1.你是如何理解危机的概念及内涵的,为什么? 2.如何对公共危机进行分类? 3.危机及风险的区别及联系是什么? 4.导致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公共危机发展周期分哪几个阶段?
6.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案例分析:美国9.11事件和中国“非典”事件分析公共危机频繁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及模式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对危机管理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的论述及分析,对危机管理研究文献资料的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成果,加深对公共危机管理理解。
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在当代中外的起源、发展及现状,了解当今公共危机管理张的薄弱环节及长期以来中国危机管理中“捂盖子”现象的社会根源及文化心理根源。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 9 / 58 1、危机管理概念的论争:关于危机管理的定义大多主要是从目的和手段来进行界定
2、本课程对危机管理概念的界定:
(1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
(2公共危机管理的重点
(3公危机管理的功能
(4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工作
(5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
二、公共危机管理及其他危机管理的区别
1、公共危机管理及企业危机管理
2、公共危机管理及政府危机管理
3、公共危机管理及国家安全管理
第二节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
一、危机管理的过程 1、过程:危机管理的过程是:危机管理是一个典型所非程序化决策过程,主要包括危机开端(危机初始管理、征兆期)――危机冲击(危机冲击管理)――危机恢复管理
二、危机管理的特点:
1、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产品
2、公共危机的可预防性——通过检测危机管理对象,采取预防措施,可预防危机爆发或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
3、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
4、公共危机管理的处置具有应急性
5、公共危机管理依法行政,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6、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和预测具有不确定性
7、公共危机管理的预控和预案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