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高层建筑电气设计

浅议高层建筑电气设计

浅议高层建筑电气设计
在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在设计中完善建筑的使用功能,并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是建筑电气设计人员的职责。

通过笔者设计实践及了解,总结了几点体会,在此提出,以供探讨。

标签高层建筑;建筑电气;设计的概念
1、建筑电气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一个构思表达、再构思表达、反复推敲、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评价的过程。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博览、创意、构思、表达等几个阶段。

设计过程从一开始到深入下去,各阶段思维的广度、深度都不同,表达方式、工具也可能是多样化的。

表达方式和工具要适应思维的速度,推动思维发展成熟。

2、层建筑供电系统设计
2.1 电力负荷的确定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主要依据。

电力负荷预算时应分别计算动力电和照明电。

电力负荷预算正确与否,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保证电气设备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对整体工程的经济分析和相关设计,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层建筑的电力负荷计算,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2.2 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至少设两个独立电源,采用10KV标准电压双回路供电。

两路各带一半负荷同时供电、互为备用。

10KV双回路供电电源分别来自不同的变电站,或来自双回路超高压变电站的两段独立母线。

某些超高层公共建筑可选择10KV三回路电源引入,采用两路使用一路备用的运行方式。

针对高层建筑中存在大量的一级负荷,还需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15s内自动恢复供电,应付意外情况的发生。

2.3 变配电所的布置。

对于高层建筑的用电设备来说,它们的负荷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很大的一部分是一、二级负荷,所以常常变电所的规模一般来说会比较的大。

总配电所最好是设置在地下层内,因为变配电所应靠近用电负荷。

对于高层建筑的总变配电所来说,管线进出的程度会比较多,有高压也有低压的电缆。

2.4 高低配电系统的设计
2.4.1 高压配电系统: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

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

母线分段数目,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

只有当供电电源为一主一备时,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结线。

电源进线几乎全部采用电缆进线。

2.4.2 计费方式,采用高供高计。

但在低压侧,仍装设计费电度表,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

有些地方供电部门又把空调设备的用电,全部划人照明计价系统,一般做法是安装总表及动力表,由总表减去动力表以后,全部为照明电费。

2.4.3 为减少变压器台数,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一般都大于1000kV A。

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中间设联络开关。

照明和动力分开设变压器,当动力用电容量太小时,动力变压器可不分开装设,而在低压侧应对动力负荷分类计费。

2.4.4 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

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

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

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

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

每层楼竖井设层间配电小间。

层间配电箱经插接自动空气开关从竖井母干线取得电源。

当层数较多负荷数较大时,一般按层数分区供电,或将变压器分散设在地下层、中间层或最顶层。

2.4.5 低压配电系统各级开关均采用自动空气开关(断路器),设置瞬时、短延时、长延时三级过流保护装置。

各级自动空气开关的保护整定,应注意选择性配合,防止越级跳闸。

2.4.6 所有电梯均要求采用两路不同变压器引出的专用电缆进线。

在电梯机房的末端配电箱,设两路电源的自动切换装置,互为备用。

2.4.7 功率因數按规定应补偿到0.9-0.95。

无功补偿都采用集中补偿方式。

为降低变压器容量,多集中装设在低压侧,与配电屏放在一起,但必须采用干式移相电容器。

2.5 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要正确选取变压器的变压比和电压分接头,最好采用补偿无功功率的措施,要尽量减少电压偏差,要降低系统的阻抗,最好使得三相负荷比较平衡。

2.6 应急电源设备的选取。

自投装置的动作时间,如果是能够满足允许中断供电时间的,则可以选取带有自动投入装置的专用线路,而使得其是出于独立于正常电源的装置。

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选取那些蓄电池静止型的供电装置,来进行不断供电。

2.7 对于功率因数的方法的确定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就是提高变压器和电动机的负载率到75~80%,以及选择本身功率因数较高的设备。

对于非线性负载电路(在通信企业中主要为整流器),则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将畸变电流波形校正为正弦波,同时迫使它跟踪输入正弦电压相位的变化,使高频开关整流器输入电路呈现电阻性,提高总功率因数。

3、注意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3.1 高层建筑由于照明及空调负荷多,电梯等运输设备多,给排水设备多,所以用电量特别大,且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3.2 在高层建筑中,照明与动力基本上不共用干线。

动力负荷多采用放射式供电,照明负荷则多采用母线槽配电,与动力分开。

3.3 由于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大柱距,形成大空间,使墙面安装的设备增多,必然使地面管道增多。

3.4 由于建筑构件的预制装配化及干法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顶棚一般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的吊顶。

3.5 电气设备的管线应采取防火措施。

3.6 空调设备等主要用电设备分散,多数要求集中管理,即要求采用电脑管理和监控系统。

3.7 采取防震措施。

如配电屏、灯具等电气设备的防震;管线的层间贯通和建筑伸缩缝与沉降缝的耐震处理等。

3.8 消防要求高。

因为高层建筑高度高,体量大,人员密集,设备多,装饰豪华,建筑本身火灾隐患多,故对消防要求很高。

4、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
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因此,各行各业提出了节能的要求,节约二次能源——电能,也就成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焦点。

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原则建筑电气节能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4.1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4.2 考虑实际经济效益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

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4.3 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

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

5、智能化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微机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楼宇智能化的实现已成为可能。

未来的住宅楼应有一个由检测单元、执行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和微机组成的智能监控系统,由该系统对楼宇内的设备运行、电气故障、火灾、盗情等进行集中监控。

再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将一定区域内的楼宇按星型拓朴结构建成小区局域网,进而所有局域网连接,同时与公安、消防、电讯、广播住宅管理等部门连网从而建成城市住宅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住宅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6、结语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因此,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就成为设计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同时,在能源紧张的今天,更要注重节能的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