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摘要]风险投资家们如何顺利利用创业板完成风险投资蜕资?创业板的投资者
们如何在合理控制高风险的同时实现合理预期的高收益?
[关键词] 风险投资创业板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上最热门的词汇是什么?中国股民的回答一定是:创业板!
如果再问到风险投资和创业板的关系问题,也许就会难住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了。
其实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比创业板要早一些,而且风险投资行业和创
业板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创业板作为风险投资重要的蜕资“出口”,
在风险投资整个运作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创业板的成败关系着我
国风险投资事业的繁荣,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着
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发明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鼓励创新、允许失
败的大环境使得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从而也为风险投资事业奠定了基础。
风投事业的蓬勃发展又使得资本市场上与之相关的创业板呼之欲出。“风险投资”
是“Venture Capital”的一种中文译法,其另一种译法为“创业投资”。“创业板”的提
出就是基于后一种译法。所谓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将风险资本投向新兴的
迅速成长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未上市公司(主要是高科技公司),在承担很大风
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
通过上市、并购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蜕资)并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
种投资方式。而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 NASDAQ市场为
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
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
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
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风险投资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一些富裕的家庭和个人将资金提供
给一些新办企业,培育出大批世界性公司,通过风险投资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
创造了高出口,高增长,高盈利,低通货膨胀、低失业和低预算赤字“三低三高”
的经济奇迹。在世界经济的融合中,中国大陆于1985年9月成立了第一家专营
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国创业投资公司”,随后一些地方及部门也相继成
立了一些以科技融资为主要业务的小公司,在中国形成了一个短暂的发展热潮,
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有效的资本市场,其发展历程一直非常迂回曲折,
甚至最早的中国创业投资公司也业已倒闭。1998年政协提出了有关风险投资“一
号提案”,风险投资作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工具,再一次受到了科技界、企业界
和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后,风险
投资事业将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我国每年取得的科技成
果众多,但转化率很低,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在于资金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发
展风险投资能满足高科技创业的需求,促进科技成果向商业市场转化,将创新转
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风险投资最终的目的是退出投资(蜕资)并获得较高的行业
超额利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现值收益和透支收益”,而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最能
即时体现并方便兑现其所追求的这种收益的地方无疑就是资本市场了。
根据美国的统计,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大约有70%是通过兼并或收购蜕资的,
只有30%是通过上市蜕资,因此上市并非蜕资的主渠道。但由于我国居民储蓄额
高企,从开拓投资渠道、引导居民正确投资的角度来看,发展风险投资,支持创
业板的建设不但可以分散金融风险,提高投资效率,也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创业板的设立可以说是市场内在需求和自发演进的产物,创业板的开设不但为高
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也为早期进入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提供了蜕资
的渠道,由此形成了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在这种大环境的召唤下,证监
会制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9
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股市创业板正式开启。7月26日,证监会开
始受理创业板上市申请。9月17日创业板首次发审会召开……中国创业板在面壁
十年后大幕正徐徐拉开。那么,在中国相对年轻稚嫩的证券市场中,创业板的开
启能否在中国也造就出一个个美国式奇迹?
创业板能否顺利起锚?风险投资事业前景如何?市场正拭目以待。然而,在
首单创业板IPO即将开闸之际,大部分证券营业部却并未出现类似主板那种人挤
人扎堆开户的现象。创业板有它特殊的风险收益机制,未被创业板所淘汰的企业
我们看到的只是微软、思科,没有看到更多的比他们要差劲很多的被淘汰的企业
的身影。中国的创业板其实已经错过了创业板最佳的时期,因为上个世纪60年
代出现的创业板,其辉煌是由IT风潮造就的,当时美国和欧洲的政府给整个IT
业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是今天的IT风潮似乎过去了,下一轮以新能
源为代表的绿色经济能否形成对IT风潮的另一种替代,现在还有很大的未知数。
风投行业流传“成三败七”的生存法则,应当而且事实上存在着“高风险”和“高收
益”,“高收益”来源于分享被投资企业的行业超额利润、垄断利润以及基于这一基
础条件和管理素质而获得的现值收益和透支收益,而“高风险”则来自于小企业的
成长风险、投资决策中的逆向选择、创业者的道德风险和变现风险。相较于风险
投资家和其所支持的创投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参与创业板的众多市场投资者尤
其是中小投资者们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风险或许会更大。所以在对创业
板寄予厚望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保持一分清醒和谨慎。
风险投资家们如何顺利利用创业板完成风险投资蜕资?创业板的投资者们如
何在合理控制高风险的同时实现合理预期的高收益?创业者和管理者们如何继续
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让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政府如何才能呵护好一个符合
国情的创业板并富有智慧的引导风险投资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战略目标?
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