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给药【全】

第十二章 给药【全】

第十二章 给药 §12-1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1、种类(根据给药途径) (1)内服药:固体剂型(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液体剂型(口服液、酊剂、合剂) (2)外用药:软膏、搽剂、酊剂、粉剂、栓剂、涂膜剂 (3)注射药:水溶液、混悬液、油剂、结晶、粉剂 2、领取 (1)门诊:患者凭医生处方在门诊药房自行领取; (2)住院 ①病区:常用药(设药柜,备一定数量,专人负责管理,按期领取及补充) 贵重药物及特殊药物(凭医生处方领取) 毒麻药(固定数量,使用后凭医生处方领取补充) ②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人员摆药,病区护士核对并取回,按时给患者服用 (3)药物保管 ①药柜放置:通风、干燥、光线明亮处,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整洁,专人负责,定期查质量 ②分类放置: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等分类放置,先领先用防失效 贵重药、毒麻药有明显标记,加锁保管,专人负责,专本登记,严格交班制度 ③标签明显:药瓶上贴有明显标签(内服药-蓝边,外用药-红边,毒麻药-黑边) 标签字迹清楚,注明药名(中英文对照)、剂量、浓度 ④定期检查:如有变质、标签脱落及字迹不清,立即停用 ⑤妥善保存 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药物:装瓶,盖紧瓶盖 易氧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有色密盖瓶中,或黑纸遮光的纸盒内,阴凉处 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和抗生素:干燥阴凉(约20℃)或冷藏(2-10℃) 易燃易爆的药物:单独存放,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远离明火 易过期药物:按有效期先后有计划使用 患者专用的贵重或特殊药物:单独存放,注明床号、姓名 二、给药原则 (1)根据医嘱准确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五个准确(准确的药物、剂量、途径、患者、时间)、三查八对 (3)安全正确用药(4)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三、给药途径 吸收顺序:静脉、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四、给药次数与时间 qd每日一次 bid每日两次 tid每日三次 qid每日四次 qh每小时一次 q2h每2小时一次 q4h每4小时一次 q6h每6小时一次 qm每晨一次 qn每晚一次 qod隔天一次 ac饭前 pc饭后 hs临睡前 am上午 pm下午 st立即 DC停止 prn需要时(24h) Sos需要时(12h)12n中午12时 12mn午夜 R/Rp处方/请取 ID皮内注射 H皮下注射 IM肌内注射 IV静脉注射 po口服 Ivgtt/ivdrip静脉滴注 OD右眼 OS左眼 OU双眼 AD右耳 AS左耳 AU双耳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2-2 口服给药法 一、概念: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二、目的:协助患者遵照医嘱安全、正确的服下药物,以达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协助诊 断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给药前评估 1、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治疗情况;2、患者的吞咽能力,有无口腔及食管疾患,有无恶心、呕吐状况; 3、患者是否配合服药及遵医行为; 4、患者对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四、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2、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60℃温开水送下,勿用茶水; 3、婴幼儿、鼻饲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用的固体药,发药前将药片研碎; 4、增加或停用某种药物时,应及时告知患者;5、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五、药物注意事项 1、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吸水管吸服后漱口,以保护牙齿; 2、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舌下含片应放舌下或两颊粘膜与牙齿间待其溶化; 3、健胃药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饭后服,催眠药睡前服,驱虫药空腹/半空腹服; 4、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准时服,保证有效血药浓度; 5、对呼吸道起安抚作用的药物(止咳糖浆)服后不宜立即饮水; 6、磺胺类药物:服药后多饮水(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结晶堵塞肾小管; 7、强心苷类:加强心率及节律监测,低于60次/分或心律不齐时停用。 §12-3 注射给药法(皮内、皮下、肌内、静脉、动脉) 一、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前后洗手,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物品无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6、注射药液现用现配;7、注射前排尽空气;8、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9、注药前检查回血; 10、无痛注射技术:(1)解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合适体位;(2)两快一慢加匀速; (3)刺激性药物:细长针头、进针深;刺激性先弱后强。 二、抽吸药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2、抽药时勿握住活塞体部,排气时不可浪费; 3、根据药液性质抽取药液;4、现用现抽吸,避免污染和效价降低。

六、细胞色素C(细胞呼吸激活剂,作为组织缺氧治疗的辅助用药)

1、皮内试验:取细胞色素C溶液(2ml/15mg)0.1ml加NS至1ml,皮内注射0.1ml,20min后观察 2、划痕试验:前臂下端内侧,取原液1滴于皮肤上,用无菌针头在表皮上划痕两道, 长度约0.5cm,深度以有微量渗血为度,20min后观察 3、阳性结果判断:局部发红、直径大于1cm、出现丘疹。 七、头孢菌素类(以先锋霉素VI为例,0.5g) 皮试液500μg/ml,皮内注射0.1ml,30min后观察

§12-6 局部给药 一、滴药法:滴眼药法、滴耳药法、滴鼻药法 二、插入法:栓剂,直肠栓剂(沿直肠朝脐部方向插入6-7cm)、阴道栓剂(阴道后下方送入5cm),熔点37℃

三、常用注射法 项目 常用方法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D/H 肌内注射IM 静脉注射IV

目的 1、药敏试验; 2、预防接种; 3、局麻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 2、预防接种; 3、局麻用药 注入药物,不宜口服或静脉而要求比皮下起效更快

定位 1、药敏试验:前臂掌侧下段;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3、局麻:麻醉处 1、上臂三角肌下缘;2、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1、臀大肌(十字法: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髂棘最高点做一垂线 ,两线相交外上象限,避开内角处; 联线法:髂前上棘至尾骨做一联线,其外1/3处) 2、臀中肌、臀小肌(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髂嵴、示指、中指间构成一三角形区域,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3、股外侧肌:大腿中段外侧,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 4、上臂三角肌: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肌肉较薄,可作小剂量注射)

1、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股静脉:股动脉内测0.5cm

消毒 75%乙醇 常规消毒 进针角度 5° 30°-40° 垂直 15°-30°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1、药敏试验: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消毒忌用碘酊或碘伏;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发生意外;结果如为阳性,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再用该种药物,记录在病历上; 2、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为宜。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3、注射前询问用药史; 4、消瘦者:捏起局部组织,减小角度,不宜超过45°。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配伍禁忌; 3、2岁以下:臀中肌和臀小肌; 4、针头折断:稳定患者情绪,固定局部组织,无菌止血钳取出;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外科处理; 5、长期注射者:更换部位,细长针头;有硬结时热敷、理疗等。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刺激性强的药物: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再注药。 §12-4 雾化吸入法: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

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 常用方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压缩雾化吸入法、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1、概念:应用超声波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2、特点:雾量大小可调节、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深而慢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3、适应症 (1)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不畅、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治疗手段(湿化气道) (2)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 (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3)支气管哮喘(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4)胸部手术前后(预防呼吸道感染) 4、常用药液 (1)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 (2)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沙丁胺醇 (3)稀释痰液,帮助祛痰:α-糜蛋白酶 (4)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地米 5、注意事项 (1)水槽保证水量足够,水温不宜超过50℃; (2)注意保护药杯及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操作及清洗动作轻; (3)观察患者痰液排除是否困难,若因粘稠的分泌物经湿化后膨胀致痰液不易咳出时,应 与拍背以协助排出,必要时吸痰。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1、概念:借助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方法。 2、注意事项 (1)指导正确呼吸:紧闭唇深长吸气,屏气1-2s,用鼻轻松呼气,如此反复; (2)正确使用供氧装置:所用氧流量一般为6-8 L/min;注意用氧安全,室内应避免火源; 氧气湿化瓶内勿盛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内稀释药液影响疗效; (3)观察及协助排痰:注意观察患者痰液排出情况,如痰液仍未咳出,可予以拍背、 吸痰等方法协助排痰; (4)使用雾化器时,应取下湿化瓶。防止湿化瓶老化,注意使用安全。 三、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 1、概念:利用拇指按压雾化器顶部,使药液从喷嘴喷出,形成雾滴作用于口腔及咽部气管、 支气管粘膜而被其吸收的治疗方法。 2、目的:通过吸入拟肾上腺素类药、氨茶碱、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解痉药,改善通气功能。 3、适应症: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4、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 (2)指导正确呼吸:深吸气、屏气(时间尽可能长,最好坚持10s左右)、呼气; (3)每次1-2喷,两次使用间隔不少于3-4小时; (4)雾化器使用后放置阴凉处保存,外壳定期清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