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恒等式说课获奖课件

会计恒等式说课获奖课件


业务类型
资产间一增一减 权益间一增一减 资产权益同增 资产权益同减
基本等 式方向
资产总额 权益总额
左边 不变 (同侧) 右边 不变 (同侧) 左右两边 等额增加 等额增加 (不同侧) 左右两边 等额减少 等额减少 (不同侧)
课后作业:练习册P4
第1、2、3、8题
谢谢!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我想开一间摄影店
张三摄影服务店
10000元
60000元
摄影店资产共计90000元
20000元
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 ; 另一方面,这些资产总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 也就是说,企业中的各项资产都应该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
若你是一位张三,你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吗?
张三向妈妈借款30000元。这样摄影店资 产总额增加到120000元,当然对资产的要 求权(权益)也相应增加了,不同的是: 这次所增加的资产是通过借款获得。
两种不同资产来源形成的 权益有本质的不同,为了 表示区别,上述等式被扩 展如下
资产(120000) = 负债(30000) + 所有者权益(90000)
五、说教 学程序
1.企业的资金是如何运动的?
2.会计核算的要素有哪些?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形式:
资金 投入
供应
资金 退出
资金 周转
生产 销售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 权益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收入 费用 利润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 毕业后我做点什么呢? • 打工? • 自己创业?
二、说 教材
说 教 材
选材 章节 地位 作用 内容 处理

选自《基础会计》第二章第三节《会计 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本章的重点 全书的核心 核算的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日常生活 由浅入深进行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 会计要素的基础 上理解各要素之 间的关系。 2、掌握会计要素 之间的平衡原理。
会计恒等式的运用:会计恒等式或称 为会计方程式,平衡公式,它是设置账 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 依据,是一切会计方法的出发点和基础。
经济业务的类型:
1. 资金流入企业 2.资金在资产内部变化
3.资金在权益内部变化 4. 资金退出企业
例1. 张三摄影店收到外商 投资150万元,存入银行。
说学法 三种学法
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动 脑 动 手
合 作 探 究
善 于 归 纳
埃德加.富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 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四种教法 说教法
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赏识激励法
任务驱动法 启发思考法 创设情境法
银行存款 +150万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150万
银行存款 资 产 +150 万
资 产
例2
张三用现金购买原材料800元。
现 金 -800元
原材料 +800元
资产 现 金 原材料 资产 +800 -800元 元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例3. 经研究,摄影店按法定程序 将资本公积20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资产
债权人提供 投资人提供
负债

所有者 权益
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静态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任何一时点,企业所有资产,无论其处于何种占用形 态,必须有相应来源,或者是借入,或者是所有者投
入,或者是经营过程所赚取,换言之,企业所有资产
必定有相应的来源。
会计基础说课教案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Contents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说教学 程序
说教法 学法
说理念
说教材
说教学 对象
一、说 理念
教学理念
•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 线的教学思想 • 创设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 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可持续 性的培养
资本公积 -20万
实收资本 +20万
负债 + 资本公积 负债 + 实收资本 -20万 所有者权益 +20 万 所有者权益
资产 资产
例4.摄影店用银行存款10万元向 国家上交税金。
银行存款 -10万
应交税金 -10万
资产 资产 银行存款
-10万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应交税金 负债+ -10万 所有者权益
什么是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方程式或平衡等式,是指 利用数学等式,是对会计要素或项目之 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所作出的概括和科学 表达。
企业会不断发生各种经 济业务,那么会不会破坏会 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呢?
张三的摄影店越做越好,想扩大经营规模, 可资金不够,于是他向他妈妈借了30000元 思考:除了资产增加了,其他的会计要素有 没变化呢?
四、说教 法学法
教法学法
创设情景法:采用创设张三摄影服务店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任务驱动法:以实例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法贯穿始终, 辅以讲练结合法。 启发思考法:对已经学过的会计要素进行复习提问,对新知识进行启发思考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动态平衡过程,效果直观明了
你公司资金的来源(权益)与运用(资产)是否等 价?
当你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时,权益与资产仍能 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吗?
以提问方式,激发探求欲望
设问:张三的资产是多少呢?
摄影店全部资产都是张三 投入的,显然张三拥有这 90000元的资产的权益。
最初的会计等式
资产(90000) =
所有者权益(90000)
课时 安排
复习引入 新课讲授 课堂实践 评价与小结 作业
5 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8 分钟 2 分钟
三、说教 学对象
说教学对象
知识 能力 分析 心理 生理 分析
学情
பைடு நூலகம்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该专业学生对会 计学习积极性都较高,思想较为活跃,主动参与意识较强,但学生基础参 差不齐,有的同学理解力较好,有的同学理解较差 。
• 设张三的摄影店经营的第一个月,营业收入为 15000元,费用共计9000元,则利润额:
收入(15000) — 费用(9000) = 利润(6000)
会计恒等式
资产 收入


负债 费用

所有者权益 利润

• 从时间角度来看,资产负债表等式反映的是某 一时点企业所有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的来 源(时点性),而收益表等式则反映了某一时 期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时间性)。
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会计等 式的动态平衡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能力、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让学生学会积极 思考与动手实践 相结合的学习方 法,养成主动探 究问题的习惯, 培养创新思维能 力和团结协作精 神
说 教 材
教学 重点 理解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掌握会计恒等式
教学 难点
对会计基本等式的理解及为什么 经济业务发生后不会影响会计等 式的平衡
• 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 况下,其左右双方的平衡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益表等式
•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通过生产、交付商品或提供
劳务等方式,赚取收入,市场经济是一个等价交换
的经济,企业为了取得收入,就必然会发生一定的
支出,这些资源流出企业,就构成了费用。
会计恒等式的验证结果:
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资产 和权益产生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或在项目内部一增一减,金额相 等的变化,但都不会破坏会计恒 等式的平衡关系。
练一练
1.向银行借入半年期借款100000元.
2.开出支票支付办公用品费1400元.
1.确定业务类型 2.分析验证恒等式
重点:会计恒等式的原理 难点:不同经济业务的影响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