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玻璃行业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是我国平板玻璃的高速发展时期。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一)新增产能过多,平板玻璃严重过剩
2009年~2011年平板玻璃产能连续上升,三年新增84条浮法生
产线,共计产能3.2亿重量箱;2012年又新增浮法线13条,5800万
重量箱产能。目前平板玻璃总产能已达12亿重量箱,产能利用率不
足60%。2012年1~11月份,平板玻璃利润总额0.94亿元,同比下降
93.61%;加工玻璃好于平板,但也处于下降趋势;技术玻璃利润总额
82.99亿元,同比下降19.93%。
来自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2
年底,浮法玻璃生产企业86家,生产线总数274条,其中在产运行
的生产线是213条,冷修停产61条;对应浮法玻璃产能是107233万
重箱/年,其中在产生产线的产能为88198万重箱/年,停产冷修生产
线产能为19035万重箱/年。
(二)市场需求趋缓
随着“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经济工作目标以及“坚持房
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的实施,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连续释放,从而
导致整个市场的需求减少,造成生产企业的经营困难。据重点监测浮
法玻璃统计,2012年累计销售浮法玻璃50423万重量箱,与2011年
相比下降了5.55%。
(三)平板玻璃的成本不断增高
原煤、重油、煤焦油、石油焦粉等价格2012年虽有部分小幅回
落,但总体仍处于历史高位,同时物流、人员成本都在不断增加,导
致玻璃的制造成本大幅上升。目前浮法玻璃产品平均综合成本(含期
间费用)已经接近70~75元/重量箱,毛利率不足10%,多数企业处
于亏损状态。
(四)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出口减少
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蔓延、部分发展中国家浮法生产线的快
速增长等因素,导致当前外贸出口难度加大,从而加剧了国内供求关
系的矛盾。
(五)玻璃期货为产业链带来机会有限
虽然玻璃期货上市以来,以其小合约的设计吸引了大量投机资金
入场,成交量也屡创新高;特别是在期货市场上走在前面的玻璃生产
厂商、经销商以及其他产业链成员都获得了额外的竞争优势,为改变
玻璃产业链的原有格局创造了条件。但整体看,目前尚未形成有一定
深度的影响。
(六)2013年前景不容乐观
随着“国五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玻璃消费市场短期内不会
有大的变化,产能过剩用成本增加依旧困扰着生产企业,纵观2013
年度玻璃市场不会有大的好转,企业仍然要有严冬的准备。
201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