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副产品粉、海水鱼商品料和鱼下脚料对老鼠斑生长影响的比较研究Wing-Keong Ng1 , Rossita Shapawi2, Saleem Mustafa21Fish Nutrition Laboratory,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Penang11800, Malaysia (wkng@usm.my).2Borneo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i Malaysia Sabah, Locked Bag 2073, 88999 KotaKinabalu, Sabah, Malaysia.引言亚洲的海水鱼养殖商业规模巨大,主要的生产国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印尼的的总产量约为550.000吨。
接近85%的海水鱼养殖产品产自浮式网箱,据估计,上述五个亚洲养殖国的海上网箱多达1,117,533套(图1)。
泰国,马来西亚,68,403 , 6%图1. 亚洲各主要海水鱼养殖国拥有的海上网箱的数量中国,1,010,000 , 9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海水鱼生产国,拥有超过1百万套浮式网箱,占主要生产国海上网箱总量的约91%。
在所有水产养殖生产中,饲料是最昂贵的投入。
在亚太地区,鱼下脚料仍然是饲喂肉食性海水鱼如鲈鱼的主要原料。
然而,水产养殖中使用鱼下脚料存在着以下几大关注点:•野生鱼类资源耗竭。
亚洲养殖鱼类每年约消耗5~6百万吨鱼下脚料作为直接饲料来源。
•这些有限资源的生态可持续性。
为了保障其生态可持续性,其供应须具有季节性,由此将带来(淡季)价格的上涨。
•使用这些潜在的食品级渔业资源饲喂动物而非作为人类直接食物所带来的伦理问题。
•进料损失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饲料转化率为6 ~ 17:1)。
•鱼类疾病传播。
鱼下脚料可能携带各种各样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能够传染养殖鱼。
•由品种组成和恶劣的储存条件(能够导致变质及维生素B1的缺失)带来的鱼下脚料营养品质的变动。
热带国家特有的湿热气候使得鱼下脚料必须冰冻或冷藏以防止其变质及养分的流失。
•投喂给鲈鱼之前,鱼下脚料须去内脏、去骨及去头,因此须投入大量劳力。
基于以上这些关注焦点及海水鱼养殖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渔民已经开始采用颗粒饲料饲喂养殖鱼。
使用颗粒饲料的最大障碍是人们觉得加工饲料价格太高或者在尝试使用颗粒饲料时遇到困难。
由于(生产商)不了解各种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海水鱼商品饲料的品质相差很大。
大多数饲料被生产商当作所有海水鱼的通用饲料而投放市场。
随着我们对鱼类营养认识的渐长,我们现在知道并非所有热带海水鱼的营养需求都是一样的。
经济有效的颗粒饲料的开发应用将大大推进地方性鲈鱼养殖生产工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大多数海水鱼商品饲料采用鱼粉作为主要蛋白来源。
全球范围内鱼粉供不应求的现状及陆生动物饲用鱼粉带来的竞争导致鱼粉价格大幅度提升。
因此,寻求鱼粉的适当替代品就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在早先的研究(Shapawi, Ng, Mustafa,2007,水产养殖273: 118-126)中曾指出,高品质家禽副产品粉(PBM)能够替代老鼠斑饲料配方中50%以上的鱼粉,而不会给老鼠斑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带来不良影响(图2,表1)。
对植物油在海水鱼饲粮中应用的研究也显示了鼓舞人心的结果(Shapawi, Mustafa, Ng, 2008, 水产养殖研究 39: 315-323)。
因此,我们决定将本实验室开发的两种鲈鱼基础料进行评定,并与两种常规海水鱼商品料和单品种组分的鱼下脚料进行对比试验。
图2. 鱼粉及家禽副产品粉的养分组成表1. 家禽副产品粉(PBM )及鱼粉的氨基酸组成氨基酸 鱼粉 食品级PBM 宠物饲料级PBM 精氨酸 5.05 6.00 5.64 胱氨酸 0.60 1.70 0.87 组氨酸 1.62 1.48 1.57 异亮氨酸 3.66 3.10 2.80 亮氨酸 6.11 5.55 4.99 赖氨酸 5.67 3.51 4.12 蛋氨酸 2.07 1.43 1.76 苯丙氨酸 3.48 3.30 2.84 苏氨酸3.38 3.15 2.70 酪氨酸1.942.12 1.80 色氨酸 0.69 0.62 0.63 缬氨酸4.054.143.30老鼠斑饲养试验老鼠斑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肉食性热带海水鱼(图3),出场价30~60美元/千克,零售9%5%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抽提物10%7%价格约为90美元/千克,视乎鱼的大小而定。
老鼠斑生长缓慢,大概需要2年时间才能达到1千克左右的上市规格。
该鱼的蛋白质需要量非常高,须占饲料组分的50%。
网箱饲养的老鼠斑通常投喂鱼下脚料,但其实如果幼龄期就开始投喂颗粒饲料,则完全可以用颗粒饲料替代鱼下脚料。
图3. 上市规格的老鼠斑带有鲜明的圆点花斑我们以参与该研究项目的两所大学的简称(马来西亚Sabah大学和Sains大学),将两种鲈鱼基础料分别命名为U-MS/SM1和U-MS/SM2。
两种试验商品料包括当地的一种海水鱼开食料(商品料1)和一种重要的海水鱼膨化饲料(商品料2).所有饲料都是下沉很慢的颗粒化饲料。
第五个处理组投喂鱼下脚料,即将小沙丁鱼绞碎并手工压制成球状再投喂。
表2列出了这5个日粮处理组的营养组分。
本试验以老鼠斑小鱼为试验对象,每个处理设三个重复,每天人工投喂相应试验饲料两次,至鲈鱼表现出明显的饱感,连续饲喂14周。
同时,试验采用流水系统以保证实验过程良好的水质参数。
试验结果图4和5显示了连续饲喂家禽副产品粉基础料、商品料或鱼下脚料14周的老鼠斑小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
表2. 颗粒饲料和鱼下脚料的常规组分和氨基酸组成日粮处理*U-MS/SM1U-MS/SM2ComDiet1ComDiet2Trash fish主要成分 (g/100g, dry basis)水分11.311.48.58.375.2粗蛋白49.750.345.251.670.1粗脂肪10.810.410.917.5 4.4粗灰分13.413.59.29.915.1氨基酸组成 (g/100 g amino acid)组氨酸 2.8 2.7 2.8 3.1 3.5精氨酸8.98.97.49.48.4苏氨酸 4.6 4.4 4.2 4.5 4.7缬氨酸 4.5 4.6 5.2 5.1 5.0甲硫氨酸 2.7 2.4 2.8 2.3 4.0异亮氨酸 3.9 4.0 4.6 4.6 4.7亮氨酸 6.4 6.78.67.88.2苯丙氨酸 4.8 4.4 5.1 4.7 5.5色氨酸 1.30.8 1.3 1.1 1.9赖氨酸5.55.35.85.68.6图4. 饲喂原型料、商品料或鱼下脚料的老鼠斑的生长情况100200300400500600%增重率U -MS /S M 1U -MS /S M 2C o mD i e t 1C o mD i e t 2T r a sh f i s h饲料分组图5. 饲喂原型料、商品料或鱼下脚料的老鼠斑的饲料转化率饲喂了颗粒料的老鼠斑表现出高达90%以上的存活率,而鱼下脚料处理组存活率仅为50%(图6)。
鱼的体组分也受到饲料影响,其中以脂肪含量最明显。
饲喂鱼下脚料的老鼠斑体脂含量最低,而商品料2处理组的鱼脂肪沉积量最高。
饲喂了两种商品料的鲈鱼表现出较高的肝-躯体和内脏-躯体指数以及较高的脏器脂肪沉积。
商品料和鱼下脚料处理组的鲈鱼拥有比试验标准料组更高水平的n-3脂肪酸(表3)。
图6.连续14周饲喂家禽副产品粉、商品料或鱼下脚料老鼠斑的成活率0.511.522.533.544.555.5饲料转化率U -M S /S M 1U -M S /S M 2C o mD i et 1C o mD i et 2T r as h f i s h饲料分组255075100% 存活率U -M S /S M 1U -M S /S M 2C om D i et 1C om D i et 2T r a s h fi s h饲料分组表3.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总脂肪酸)脂肪酸U-MS/SM1 U-MS/SM2 常规料1 常规料2 鱼下脚料饱和脂肪酸34.3 31.2 31.1 32.9 33.1单不饱和脂肪酸35.5b 38.9b 28.1a 33.9b 26.5a多不饱和脂肪酸30.3ab 29.2a 40.2c 33.1b 40.2cn-3 PUFA 17.9b 14.4a 26.2d 21.8c 34.3en-6 PUFA 12.0bc 14.4c 13.7bc 11.1b 5.7an-3/n-6 1.5ab 1.0a 1.9b 2.0b 6.1c结论✓高品质家禽副产品粉能够替代老鼠斑(肉食性热带海洋鱼类)饲料中相当大分量的鱼粉,而不会对鲈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造成不良影响。
✓饲喂家禽副产品粉颗粒化饲料的鲈鱼生长性能优化于饲喂鱼下脚料的鲈鱼。
✓U-MS/SM1和U-MS/SM2饲料的饲喂效果接近或优于进口的海水鱼商品料,商品料2。
✓与饲喂当地海水鱼商品开食料的鲈鱼相比,饲喂U-MS/SM1和U-MS/SM2饲料的鲈鱼生长更加良好。
✓鱼下脚的饲料转化率非常低。
✓鱼下脚料处理组的水槽水质受到破坏。
✓颗粒化饲料处理组的鲈鱼存活率显著高于鱼下脚料处理组。
✓高脂肪含量的商品料2显著增加了鲈鱼的内脏脂肪沉积,而鱼下脚料处理组导致鱼内脏脂肪沉积减少。
✓从n-3/n-6比值(>1.0)看,家禽副产品粉处理组鱼肉营养品质优良。
✓通过在生长缓慢的海水鱼如老鼠斑的饲料中添加更大量的家禽副产品粉能够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发展方向亚洲的海水鱼养殖业需要借鉴已经成功运作近海养鱼相当久的欧洲同行的经验,尤其是后者在大西洋鲑鱼养殖中的经验。
亚洲和欧洲近海养鱼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点:•多品种与少品种。
•传统的家庭式养殖与产业集约化生产。
•亲鱼/小鱼混杂与统一的鱼生长周期•污染和疾病问题与基于R&D的有效控制•鱼下脚料与最适颗粒化水产饲料亚洲的很多渔民认为鱼下脚料是海水鱼最适的饲料,且人工养殖的海水鱼并不能很好地适应颗粒干饲料。
他们也同样认为,颗粒化饲料比鱼下脚料昂贵很多。
从本研究和其他研究的结果综合来看,与鱼下脚料相比,颗粒化饲料能够使鱼获得更好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和存活率。
对大多数人工养殖的海水鱼而言,若其在早期就停止进食活体饲料,则颗粒化饲料对其将具有极高的适口性。
试验结果还表明,以干物质重来衡量,在高价值海水鱼品种的人工养殖中使用颗粒化饲料比鱼下脚料更为经济有效。
为了更好地推动亚洲地区使用颗粒化饲料,以下几点值得一提:✓要针对种属特异性水产饲料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