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小麦品种抗低温能力比较

不同小麦品种抗低温能力比较

不同小麦品种抗低温能力比较冯素伟,董娜,胡铁柱,李淦,李笑慧,茹振钢(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河南新乡453003)摘要:选择基因型不同的14个小麦品种进行超低温处理,观察植株地上部的受冻级别及幼穗受冻情况,比较

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抗低温能力,探讨小麦品种的整体抗寒性以及评定抗寒性的标准.试验表明:品种类型不同,其抗低温能力有很大差异.越冬期幼穗分化在二楞期前不易受冻,一般偏春性品种冬前幼穗分化状态在二楞期后,冬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在当地以单楞状态越冬.试验中忍耐低温较强的品种有:非黑土地24、邯郸6172、淮麦0454和百农矮抗58.地上部冻害级别结合观察越冬期幼穗分化时期及幼穗冻害级别,不仅能准确评定新品系的抗寒性,而且还可鉴定新品系的冬春性.关键词:抗寒性;冻害级别;幼穗分化;评定标准

中图分类号:S852.6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516(2010)03-0004-04

AnalysisontheintegratedwinterhardnessofdifferentwheatvarietiesFengSuwei,DongNa,HuTiezhu,LiGan,LiXiaohui,RuZhengang(Centerofwheat,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Xinxiang453003,China)Abstract:The14wheatvarietiesofdifferentgenotypewereelectedtocarrythroughtreatmentofover-low

temperature,andobservedthesufferingfreezelevelsandyoungspikecoldresistance,discussedwholecoldresistanceofwheatvarietiesandassessedstandardofcoldresistance.Theresultsshowedthatthecoldresistancehadgreatdifferencebetweenwheatvarieties,youngspikesdifferentiationwasnotliabletofreezeindoubleridgestagewithinoverwinteringperiod;thestateofyoungspikeofrelativespringvarietieswereafterdoubleridgestagebeforeyoungspikesdifferentiation;winterandhalfwintervarietieswereasstateofsingleridgestagelocally.Intheexperiment,thevarietiesofstrongwinterhardnesswereFH24,HanDan6172,HuaiMai0454andBaiNongAK58.thewinterinjurelevelofabove-groundleavescombinedtoobserveyoungspikedifferentiationstageanditswinterinjurelevelsduringoverwinteringperiod,notonlycouldassessthewinterhardnessofnewseriestruly,butappraisewinterorspringvarietiesofnewseries.Keywords:wheat,winterhardness,winterinjurelevel,youngspikedifferentiation,assessingstandard

抗寒性是植物对低温寒冷环境长期适应中,通过本身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获得的一种抗寒能力.长期以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对小麦的抗寒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关植物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及其指标[1-5].

由于农业技术措施的改革,秸秆还田技术大面积实施,复种指数不断提高,使得晚播数量加大,漏风田面积增加,再加上抗寒性弱的一些小麦品种大量推广,种植界限盲目向北推移,这些都使抗寒性的

第38卷第3期

383Vol.No.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of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2010年9月

2010Sep.

收稿日期:2010-1-29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产业化研究与开发”(081100110200)

作者简介:冯素伟(1978-),女,河南濮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研究与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茹振钢(1958-),男,河南焦作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与教学工作.

doi:10.3969/j.issn.1008-7516.2010.03.0024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冬季干旱持续天数是近50年以来罕见的,干旱的同时冻害大面积发生,黄淮流

域受冻面积达到45%以上,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提高小麦的抗寒性,克服或减少冻害损失,达到小麦的稳产和增产,已经成为生产及育种上的重要研究领域[6-8].过去学者大多只从生态、形态、生

理、生化等单一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把小麦的外部表现与内部发育结合起来,来准确评定小麦的综合抗寒性.冬小麦的抗寒性研究不仅关系到麦区划分的界限,而且也是引种、选种、栽培技术确定和种植制度制定的重要依据[4,6].本文采用人工气候模拟与幼穗分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抗低温能

力进行比较,以期为小麦大田生产以及新品种的推广区域界定提供技术支撑,为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系进行抗寒性评价提供鉴定方法.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于2008年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进行,供试品种14个,主要是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与新近育成的小麦品种,半冬性品种有:新麦21、洛麦23、轮选01-1、淮麦0454、百农矮抗58、豫农982、浚麦99-7、郑育麦9987、淮麦0566、洛麦21.偏春性品种有:郑州9023、偃展4110,偏冬性品种有:非黑土地24、邯郸6172.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桶栽,桶的容积为10L,每个品种播种3桶(其中两桶为试验桶,另外一桶为取样桶),于2008年10月12号进行播种,间苗后保证每桶有5个单株,各个品种在一致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同时做好浇水、防病、防虫工作.1.3试验方法根据生产经验及以往的气象资料,并结合小麦栽培情况所得到的不同发育阶段可能出现的最低气温,设置不同的处理温度,处理用天津生产的“澳珂玛”可调式超低温冰箱进行,在小麦的越冬期进行低温处理,晚上处理12h,白天取出在室外正常的环境下生长,处理温度分别为-10℃、-12℃、-14℃、-16℃,处理时间分别为5d、5d、4d、3d,每一温度处理结束后在室外生长7d,调查记载叶片冻害级别及幼穗受冻情况,确认植株大部分分蘖受冻且幼穗受冻,不再进行下一级试验.1.4测定项目与方法1.4.1冻害级别划分地上部冻害级别的划分.1级:无冻害;2级:叶尖受冻发黄;3级:叶片冻死50%;4级:叶片全枯;5级:植株或大部分分蘖冻死.幼穗受冻情况分为:无冻害;轻微受冻或部分受冻;受冻害.1.4.2测定方法于小麦越冬期进行低温处理,每一处理结束后7d,参照河南省区试鉴定冻害的标准,划分冻害级别,同时取样带回实验室用日产“OLYMPUS(奥林巴斯)体视显微镜”观察幼穗受冻情况,并用“佳能A640型数码相机”照相,放大倍数5.6×7.1.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的冻害级别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温度处理下,不同小麦品种的抗低温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郑州9023地上部冻害在-10℃时就达到5级,偃展4110在-12℃时达到5级.-14℃达到5级冻害的有洛麦23、轮选01-1和豫农982;-16℃时达到5级冻害的有郑豫麦9987和洛麦21;-16℃时地上部冻害达到3级的有:非黑土地24、新麦21、邯郸6172、淮麦0454;在-16℃时地上部冻害达到4级的有:百农矮抗58、浚麦99-7、淮麦0566.综合来看,偏春性品种的抗低温能力较弱,半冬性品种次之,冬性品种较强,在-16℃低温条件下,叶片仍能保持部分绿色,这为光合积累奠定了基础.近几年黄淮麦区每年的极端低温均在-10℃以下,不抗冻的小麦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优胜劣汰,逐年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均是广适性的高产小麦品种.表1表明,在-10℃条件下,偏春性品种的地上部冻害在4级以上,偏冬性品种无冻害或冻害较轻,而半冬性品种的地上部冻害在2级以上.而且随

冯素伟等:不同小麦品种抗低温能力比较第3期

5着温度的降低,冻害加重.因此,在作物育种中可根据小麦越冬期极端最低温度鉴别冻害级别,同时还可根据冻害级别判断小麦的冬春性.表1不同处理温度小麦的冻害级别

处理温度(℃)

品种叶龄

-12-14-167.06.26.86.86.87.16.56.56.86.37.46.76.86.7-10

5+

122-

232+

3+

3-

2+

4+

33+

3

3+

24+

343343+

54+

3-

4+

335+3-534+53-4-44-33-

3-

34

4-

5+

4-

5

郑州9023

非黑土地24

新麦21

洛麦23

邯郸6172

轮选01-1

淮麦0454

百农矮抗58

豫农982

浚麦99-7

偃展4110

郑育麦9987

淮麦0566

洛麦21

注:“+”表示冻害较所标注的轻,但已超过上一级冻害标准,“-”表示较所标注的冻害重,但未达到下一标准2.2不同品种受冻级别与幼穗的关系不同品种类型主茎幼穗受冻害时的温度也有很大差异,由表2可知,偏春性品种其幼穗受冻温度较高,例如郑州9023和偃展4110,在-10℃时就已经受冻.冬性品种的受冻温度较低,非黑土地24的致死温度可达到-16℃;半冬性品种介于冬性与春性品种之间,幼穗致死温度在-12℃与-16℃之间,但不同品种间存在着差异,例如,半冬性品种轮选01-1幼穗受冻温度只有-12℃,大部分的半冬性品种的幼穗致死温度为-14℃,而邯郸6172、百农矮抗58、淮麦0454的幼穗受冻温度达-16℃.幼穗抗冻性较强的非黑土地24、邯郸6172、淮麦0454、百农矮抗58,其幼穗分化均处在单楞期,处在二楞期的洛麦23、轮选01-1、浚99-7、偃展4110和洛麦21的抗冻性较单楞期弱,而处在小花原基分化期的郑州9023和处在二楞末期的偃展4110,主茎幼穗受冻温度只有-10℃.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主茎幼穗分化时期越早其幼穗抗冻性越强,随着分化时期的推进抗冻性逐渐减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