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电路交换技术

第三章 电路交换技术

交换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交换单元; 不同交换单元间的拓扑连接; 控制方式。
10
交换网络的分类(1)——单级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按拓扑连接方式可分为: 单级交换网络、多级交换网络
输入
输出
需要交换的信 息从交换网络入 线到交换网络出 线只经过一个交 换单元
单级交换网络
11
交换网络的分类(1)——多级交换网络
13
交换网络的分类(2)—存在内部阻塞
多级交换网络的内部有可能存在着阻塞,如果在 交换网络的入线、出线尚有空闲的状态下,但因交换 网络级间链路已被占用而无法建立新连接的现象,称 为多级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把存在内部阻塞的交换 网络称为有阻塞交换网络,而不存在内部阻塞的交换 网络称为无阻塞交换网络。
7
3.2.1 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
➢ 程控交换系统实现网络核心的交换功能,它是 由信息传送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两部分组成。
➢ 控制子系统是交换机的“指挥系统”,交换机 的所有动作都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 控制系统完成对交换机系统全部资源的管理和 控制,实时监测资源的使用和工作状态,为呼 叫连接请求分配资源和建立连接等,包括存储 器、中央处理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电路交换模式,交换设备只为通信双方建立透明的 通路连接,不对用户信息进行任何检测、识别或处 理。
电路交换设备,常称作程控交换机,在软件控制下, 接收和处理用户呼叫信令,分配资源,提供双向通 信电路。
3
1.电路交换的实现过程
电路交换技术是基于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 即在电话通信的双方语音传输之前预先建 立起一条物理链路;并且在整个通信过程 中,这条链路被独占;直到通信结束再释 放链路资源。因此电路交换的过程分为建 立连接、传送信息和拆除连接三个阶段。
0
0
1
1
2
2
3
3
4 5
息45从需交要换交网换络的输信
6
入6端到交换网络
7
输7出端需要经过
多级交换网络
多个交换单元
12
交换网络的分类(1)——多级交换网络
多级交换网络也称为多级互联网络 MIN(Multistage Interconection Network),一个N级 交换网络的定义:
所有交换网络的入线都只与第1级交换单元的入线相 连; 所有第1级交换单元的出线都只与第2级交换单元的入 线连接; 所有第2级交换单元的出线都只与第3级交换单元的入 线连接; 依此类推,所有第N-1级交换单元的出线都只与第N级 和入线连接。
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关阵列的特点
开关控制简单,从入线到出线具有均匀的单位延 迟时间。
开关阵列适合于构成较小的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的性能依赖于所使用的开关的材料特性. 控制信号简单。 容易实现同发和广播功能。
25
2.2.1 空间接线器
空间交换单元也称为空间接线器(Space Switch),简称为S单元或S接线器,他用来实 现多条输入复用线与多条输出复用线之间同一 时隙内容的空间交换,即交换了信息所在的不 同的入线和出线,而其所在的时隙位置并不发 生变化。
4
电路交换技术的实现过程
5
2、电路交换的特点
面向连接:呼叫建立时向网络申请资源,建立一条主叫 到被叫的通路;呼叫结束时释放该通路。如果申请不到 资源,则发生呼损。
实时性好,时延小:当通信链路连接建立后,通信双方 的所有链路资源均用于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传输延迟 之外,不再有其他延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32
空间接线器——输出控制方式
0
TS8
TS12
1
2
TS8
TS12
T..S. 0 0
12
TS8
02

T..S.12 0
2
TS31
0
1
TS8
TS12
2
33
空间接线器——输出控制方式
S接线器工作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共配置了3条入线 和3条出线,他们都复用了32个时隙单元,其控制 存储器按照出线数目配置了3个,每个控制存储器 对应时隙数有32个单元,每个单元存放着该时隙数 据是来自于哪条入线上,图3.12中的交换单元的内 容已在连接建立时被写入了数据。如图在TS8时隙 到来时,第1条出线的数据,在其对应位置查找 CM1控制存储器Ts8单元内容为“0”,则此时应该 立即打开入线0与出线1相交叉的开关,则来自0入 线的数据立即被输出到第1条出线上。
15
交换网络的分类(2)——存在内部阻塞
b)可重排无阻塞交换网络:不管网络处于何种状 态,只要连接的起点和终点是空闲的,任何时 刻都可以在交换网络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已有的 连接进行重新选路来建立一个新连接。
c)广义无阻塞交换网络:指一个给定的网络存在 着有阻塞的可能,但又存在着一种精巧的选路 方法,使得所有的阻塞均可避免,而不必重新 安排网络中已建立起来的连接。
➢ 需要控制存储器的个数? ➢ 每个控制存储器的单元数? ➢ 每个单元的bit大小?
28
2)空间接线器——控制方式
S接线器有两种控制方式:分别为输入控制方式 和输出控制方式。
输入控制方式是指控制存储器按照输入复用线 进行配置,控制存储器的个数与输入线的条数 对应,控制存储器的单元数与输入线的复用的 时隙个数对应;控制存储器的每个单元存放了 该条输入复用线对应时隙的信息数据被交换到 哪条输出线的地址。因此,如果该S接线器有M 条入线和N条出线,且都复用了I个时隙,则在 输入控制方式下,必须配置控制存储器M个, 每个控制存储器包括I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最小 容量Tbit,满足2T≥N。
17
3.2.3 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的基本概念 交换单元的连接特性 空间交换单元 时间交换单元
18
1、交换单元的基本概念
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最基本的组成元 素,由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 构连接起来构成交换网络,因此,交换单 元是实现交换功能最基本的部件。
一个交换单元对外的特性有一组入线(可 以编号为0~M)和一组出线(可以编号为 0~N),还有对交换单元的进行动作指令 的控制端和用来查询交换单元内部连接情 况的状态端。
若入端t∈Tc,称其处于占用状态;否则称其处于空 闲状态。
若出端r∈Rc,称其处于占用状态;否则称其处于空21
交换单元的连接特性—— (2)函数描述方式
连接函数
一种连接对应一个连接函数,连接函数 表示相互连接的入线编号和出线编号之间的 一一对应关系,如果用x表示入线编号,这里用
二进制编码表示,则f(x)表示连接函数,即表示的 是出线的编号。
14
交换网络的分类(2)——存在内部阻塞
对于无阻塞交换网络,存在严格无阻塞交换网络、
可重排无阻塞交换网络、广义无阻塞交换网络三种不同意义的
无阻塞交换网络类型:
a)严格无阻塞交换网络: 不管网络处于何种状态,只要连接的起点和
终点是空闲的,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在交换网络中 建立一个新连接,且不会影响网络中已存在的其 他连接。
同步时分复用:通信过程中,双方始终占有这条通路, 保证数据快速传递。支持实时的、交互的通信,但线路 利用率低。(固定分配带宽)
只提供透明传输:对通信内容,交换系统不进行差错控 制(信令除外)。
6
3.2 数字交换网络
3.2.1 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 3.2.2 交换网络的构成和分类 3.2.3 交换单元 3.2.4 多级交换网络
控制存储器的单元数匹配于输入线或者输出线的时隙
个数;控制存储器的每个单元的最小容量取决于输入
线或者输出线的个数,具体是取决于输入线还是输出
线取决于S接线器的控制方式。
27
空间接线器——基本结构举例
例如一个42×42的空间接线器,有42条输 入复用线与42条输出复用线,每条入线与 出线复用了32个时隙,那么问:
现代交换技术
第三章 电路交换技术
1
本章主要内容
3.1 电路交换概述 3.2 数字交换网络 3.3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硬件结构 3.4 程控数字交换的软件系统 3.5 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2
3.1 电路交换概述
电路,指承载用户信息的物理层媒质,可以是一对 铜线、一个频段或时分复用电路的一个时隙。

集合描述方式
连接方式:C = { c1, c2,… }为由若干个连接组成的集 合。
➢ 连接方式的起点集:Tc = { t; t ∈ci , ci ∈C }为该连 接方
式中所有连接的起点组成的集合。
➢ 连接方式的终点集:Rc = { r; r∈ Rt , Rt ∈ci , ci ∈C } 为该连接方式中所有连接的终点组成的集合。
26
1) 空间接线器——基本结构
S接线器的构成:交叉点矩阵、控制存储器
交叉点矩阵:开关阵列;
控制存储器(CM-Control Memory):它控制每条输入复用 线与输出复用线上的各个交叉点开关在什么时候打开或闭合。
M条输入复用线和N条输出复用线(每条入线和出 线都复用了多个时隙).
控制存储器的个数匹配与输入线或者输出线的个数;
30
空间接线器——输入控制方式
0
TS8
TS12
1
2
TS8
TS12
T..S. 0 0
12
TS8
02

T..S.12 0
2
TS31
0
1
TS8
TS12 2
31
空间接线器——输入控制方式
S接线器工作在输入控制方式下,共配置了3条入 线和3条出线,他们都复用了32个时隙单元,其控 制存储器按照入线数目配置了3个,每个控制存储 器对应时隙数有32个单元,每个单元存放着该时 隙数据被交换到哪条出线上,图3.11中的交换单 元的内容已在连接建立时被写入了数据。如图第2 条入线的数据,在TS8时隙内,在其对应位置查找 CM2控制存储器TS8单元内容为“2”,应该打开 入线2与出线2相交叉的开关,则该数据立即被输 出到第2条出线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