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电影院线产业盘点及模式分析May 20, 2010(厚力资本数据库)目 录1. 2009年度中国院线市场概况 (1)(1) 三大市场指标数据 (1)(2) 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 (1)(3) 从电影院线发展与经营的视角盘点2009年 (1)2. 09年院线市场主体分类及竞争性分析 (2)(1) 按院线市场规模的分类 (2)(2) 一线院线:市场升值――确立国内六大主力院线市场地位 (2)(3) 2009年全国院线冠军:万达院线 (3)(4) 2009年全国院线亚军:中影星美 (3)(5) 2009年全国院线季军:上海联和院线 (4)(6) 2009年全国院线第四名:中影南方新干线 (4)(7) 2009年全国院线第五名:北京新影联院线 (5)(8) 2009年全国院线第六名:广州金逸珠江 (5)3. 二线院线分析:稳健、增长、成长可持续性 (6)(1) 二线院线的产业细分(可分为三种形态) (6)I第一种形态的院线――稳健型 (6)II第二种形态的院线――具有强劲增长性院线。
(7)III第三种形态的院线――成长型院线 (8)(2) 二线院线的基本判断 (9)4. 发展趋势前瞻:两极分化――并购与重组是基本发展模式 (9)1. 2009年度中国院线市场概况回望2009年,年初虽有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国电影市场却一路高歌,一路惊喜,一路飘红。
概而言之,新年档的开门大红,春节档的百花齐放,暑期档创新纪录,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电影人“向祖国汇报”阵阵高峰。
一年走来,在最聚人气的年末贺岁,中国电影市场达到鼎沸。
2009中国电影人年考交出了一张大红成绩单。
2009年市场三大基本衡量评估市场的指标已经可见:(1) 三大市场指标数据2009年全国电影市场城市电影院可统计票房超过60亿,同比上年增长40%,可统计城市影院观影人次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长35%。
全国可统计城市影院放映场次超过570万场,增长17%。
在全球经济放缓,遭遇金融危机之年,电影等文化娱乐产业“逆势上扬”,无须去管是“口红效应”,还是慰籍心情的“心灵鸡汤”,总之全球电影产业飘红,大千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下,200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表现更加秀逸,市场精彩,增长迅猛,风头强劲。
电影市场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爆发性释放更是令世人属目。
(2) 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电影生产超过450部,其中约三分之一国产电影以不同规模、不同运作方式进入全国院线大银幕放映,加上全年发行放映各类型进口片50部,2009年在国内放映市场发行放映的新片超过200部,是近年来新片上市最多的一个年份。
全年新建影院超过160家,新增银幕超过600张。
资本对电影市场的青睐有增无减,对放映市场的投资持续高涨。
据电影主管部门公布,2009年国内电影院线共有37条。
院线可统计数据显示,接待观影人群超过两亿人次,贡献60多亿元票房。
从宏观数字看,中国电影的产出在全国经济大盘中依然微不足道。
但是由电影带来的社会影响,向世界展示的中国风貌,其影响力是越来越大。
(3) 从电影院线发展与经营的视角盘点2009年2009年,在国家电影主管部门备案注册的电影院线37条,其中新增院线3条:浙江横店、华夏大地、北京九州中原数字院线。
2008年的34条院线中,有几条院线虽有注册,但是经过重组后,经营已转入重组院线。
如:江苏扬子,青岛银星。
所以,在2009年,参与实际运营的电影院线,应该是35条。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每月向其会员单位公开上月全国电影院线经营数据,依据这个数据观察,我们发现,每月有10余条院线难入榜单,这10余条院线月票房淡季不到百万,旺季难超300万。
中国院线制改革经历7年的市场历练和打拼,院线间的强弱与高下,透过协会每月公布的数据亦可窥见一斑。
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爆发性增长,有必要锁定一个关键词:全面升级。
即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已进入全面升级的时代。
其明显标志是,市场规模放大,消费需求旺盛,终端容量扩张。
年度票房超过亿元的电影17部,其中有3部电影票房超过4亿,有4部电影票房超过两亿。
在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出现黄金周期之年,2009年中国电影院线亦创下不俗的业绩,成为产业年度进步的强大推手。
2. 09年院线市场主体分类及竞争性分析(1)按院线市场规模的分类盘点09年院线业绩,首先依据各院线规模与业绩,将35条院线划分为三种类型:①第一类,为第一方阵,堪称中国主力院线,标准是经营规模覆盖全国多省市,自主资产有超大影院,放映银幕超过三百张。
这就是当下排名前六名的全国六大主力院线。
②第二种类型,排名前25名的院线,其表述是,这类院线处于行业中间位置,经营规模位居中等,能生存、有发展,亦有继续上升的空间和机会。
这种游离于上下之间,居中的院线有18条。
③最后一种类型,传统的,经营规模偏小,受种种条件限制,艰难寻求生存与发展的10余条院线。
(2)一线院线:市场升值――确立国内六大主力院线市场地位国内六大主力院线(可以称为“国家队”)①6条院线可按资本结构与企业体制细分为两类,即新生代电影院线和传统的品牌院线。
I新生代院线:万达院线、中影星美、广州金逸珠江。
把广州金逸珠江院线列为新生代,是因院线经过资本介入进行过改造。
II传统品牌超大院线,也是三条:上海联和、南方新干线、北京新影联。
②2009年6大主力院线,年度总票房合计为40亿左右,占全国市场份额66.6%。
③6大主力院线拥有国内放映市场三分之二的规模,自然就拥有了对市场更为充分的话语权。
6大主力院线为第一方阵,每条院线皆有自己品牌特征,具备不尽相同的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也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动力。
所以,欲成为中国电影院线的龙头老大,6大主力院线皆有机会,可以肯定,中国未来院线的引领者一定诞生在这6大主力院线中。
(3)2009年全国院线冠军:万达院线业绩表现:年度票房8.33亿,观众人次2710万。
业绩较2008年上升63.6%。
万达院线从挂牌到全国第一,只走了短短的四年路程。
很多人认为,万达院线的快速发展是因背后有万达集团雄厚的资金支持。
其实资金雄厚仅是表象,要发展资金固然重要,但决不是主要因素。
万达院线的快速前进源于,它立志做一家百年企业,因而要用现代企业体制与机制建设院线,万达的内部管理体系不断在顺应电影产业市场化发展,使之更具优势创建品牌,并借助品牌加快扩张发展。
万达院线年度精彩之笔①首先,年初院线专门设立“培训师”职位,应对全院线的人员的培训、储存,引进并建立了一套人才培训、培养的规范、科学的运作模式,总部有6名获得资格证书的培训师,使全员培训成为常态,为满足院线因扩张而对人才的高需求量未雨绸缪。
②其二,为进一步开发电影附加增值,万达院线率先在全国对影院映前广告进行招标,提升了影院和电影作为一种媒体的价值。
当然更是强化和放大了电影院的品牌价值。
(4)2009年全国院线亚军:中影星美业绩表现:年度票房8亿左右,观众人次2450万。
较2008年院线增幅50%。
中影星美院线在2007--2008连续两年成为院线引领王者,2009年排名虽下降一位,若从院线发展纵向比较,依然呈现的是一个跨越式前进的弧形。
中影星美院线年度精彩之笔①首先,院线继续保持规模扩张与业绩同步增长,保持对影院投资商的强劲吸引能力。
②其次,2009年进一步完成院线在区域市场的整合,把控和推动。
比较明显的案例,如在深圳市场,继续保持高占有率。
对贵州市场的开发与整合,极大地加强其市场话语权。
(5)2009年全国院线季军:上海联和院线业绩表现:2009年年度票房7亿左右,观众人次2600万人次。
较2008年增长50.5%。
与这几年国内发展较快的院线,是依靠投资增量来加速度不同,上海联和自主新增影院的步子略嫌缓慢。
联和院线能在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坚守行业前三的地位,相当不易。
其动力主要源于院线优秀的团队,一直在做优存量资源上,深挖掘,细开发。
当然,上海联和院线具有依托上影集团支持的优势。
两者在电影产业的上下两端的配合极为默契,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功效。
上海联和院线年度精彩之笔①首先,院线把海派国产电影发行放映做得有声有色。
如《高考1977》,全国票房1500万,上海联和院线就放映了700多万,占全国份额50%。
《马兰花》全国票房约1000万,联和院线票房近500万,占全国份额45%。
《可爱的中国》,院线能够根据市场量身定制销售策略,取得票房200多万,位居全国第一。
②其次,上海联和院线对动画片的发行、宣传和放映已成为院线经营一大特色。
无论中外动画片,一到联和院线手上,均能放出很好成绩。
无论是国产动画《喜羊羊》《麦兜》《马兰花》,还是进口的《冰川世纪3》《飞屋环游记》《马达加斯加2》等,院线总能夺得单片冠军。
(6)2009年全国院线第四名:中影南方新干线业绩表现:年度票房6.1亿左右,观众人次1850万人次。
较2008年增长42%。
南方新干线在2009年发力很猛。
院线学者型老总赵军先生有一著名论点:做企业,“只有华山一条路,力争成为行业的前三名”。
观察院线2009年的经营轨迹,无疑不是在为进入全国行业前三在奋进努力。
南方新干线年度的精彩之笔①院线业绩在国内几个重要的区域市场有突破性发展。
重庆市场,两座影城占居市场份额50%以上。
对北京市场的开拓,引入了一种新的影院建设和经营的模式。
09年,新干线的内引外联,增强了院线对外发展扩张的实力,成绩可圈可点。
②其次,院线将业务积极向上游拓展,成绩显著。
年初合作发行《喜羊羊与灰太狼》,暑期参与的《麦兜响当当》发行,均取得骄人成绩。
③院线依托广东省电影公司,延伸院线业务范围,通过做全国市场的国产片发行打通产业上下链条。
同时,院线率先开发媒体资源,在珠江电影频道创建“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专题节目,正逐渐扩大辐射市场影响力。
(7)2009年全国院线第五名:北京新影联院线业绩表现,年度票房6.1亿左右,观影人次1950万左右。
较2008年增长56.4%。
北京新影联在2009最具成就感的是,北京市场继续保持“中国第一电影市场”之美誉。
新影联院线年度精彩之笔①其一,院线积极向产业上游延伸业务,组建的制片公司已初显成绩。
由于院线有深厚的市场经验与运作市场能力,2009年参与投资拍摄的电影,平均可达15%的盈利水平。
②其二,为进一步做大市场蛋糕,院线运用多年积累的市场营销经验,组建了全国首家由院线操盘的专业票务公司,2009年团体与大客户销售额达到6000万,开辟了院线业务新链条。
(8)2009年全国院线第六名:广州金逸珠江业绩表现:年度票房4.6亿左右,观众人次1400万左右。
较2008年增长66%。
把排名第六的广州金逸珠江,列入中国6大主力院线方阵,用以靠量的标准是着眼于这条院线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