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思考
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推进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2.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 长负责制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 用将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
•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6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1 6
健全多元投入 机制
7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1 7
优化改革发展 环境
8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9 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1 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0
1 1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1 2
提升信息化水平
1 3
提升国际化水平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组织实 施
高频热 词
同落实、同考评
• 树牢“四个意识”
•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
• 坚定“四个自信”
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
•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
(五)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组织实 施
高频热 词
-6-
1.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 养全过程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组织实 施
高频热 词
-4-
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高水平高职学校:50所左高右水平专业群:150个左右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技地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2022年
办学水平 服务能力 国际影响
显著提升
2035年
国际先进水平 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
形成一批 政策 制度 标准 更加成熟完善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四)加强党的建设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组织实 施
高频热 词
-5-
1.思想政治教
育
思政课 程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课程思 政
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工作格 局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 高度融合
“职教20条”
(十九)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 的全面领导
(九)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组织实 施
高频热 词
-11-
校企合作
合作内容: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 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 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 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合作要求: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国 内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主动参与供 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推动专业建设 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实质推进协同 育人。
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改革重点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 和课程标准 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 标准和教学内容 教学团队建设: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推动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 模块化课程、项目式教学;
重点领域
脱贫攻坚—— 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吸引贫困地区学生到“双高计划”学 校就学。
乡村振兴——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紧缺领域——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
继续教育
积极主动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十一)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合作形式: 现代学徒制——施行校企联合
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 学徒制。
任务式培养——推行面向企业 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职教集团建设 ——牵头组建职 业教育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实
“职教20条”
(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
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 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 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2.核心能 力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加强学生认知能力 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 职业能力
3.劳动教 育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 美
“职教20条”
(一)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 架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职教20条”
(九)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技术技能大师——具有绝技绝艺 兼职任教——行业企业领军人才、 大师名匠
培养体系: 教师职前培养 入职培训 在职研修
条件支撑: 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和
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十二)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 伍。
招聘条件:企业经历 考察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 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 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 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 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 度。 教学团队: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 块化教学。 双向流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 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收入分配: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 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 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研修访问: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
参与制订制定国际标准 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订
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 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 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源,建设 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 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 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 业;
资源整合:提高专业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 校内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建
合作对象: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
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八)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组织实 施
高频热 词
-10-
双师队伍
“职教20条”
建设标准: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 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 队伍。
建设重点: 专业群建设带头人——行业有权威、
国际有影响 骨干教师——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
艺、解决生产 技术难题
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 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 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 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 力资源开发。
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 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 按规定自行处理。
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 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 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 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
-2-
一个聚焦:高端产业 产业高端 一条主线: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三个要求:服务国家战略 融入区域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 四个目标:引领改革 支撑发展 中国特色 世界水平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组织实 施
高频热 词
-3-
坚持中国特色
“职教20条”
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十五)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 水深平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
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 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 匠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
神 “职教20条”
(六)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 工深作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改革,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 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职业标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教学标准: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 牵头 启动实施:试点——2019年3月
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 学徒制试点 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 培养方案 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 习实训 专业资源库: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线精品课程: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 育在线精品课程
(五)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组织实 施
高频热 词
-13-
健全内部治理体系 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
束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重点 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发挥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 设立校级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
职权 设立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和促进专业建设 设立校级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和促进教学改革 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审议学校重大问题。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二级院系管理自主权,发展跨专业教学组织。
供给模式升级 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推进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
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
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建设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
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十三)提升国际化水平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
组织实 施
高频热 词
-15-
总结——2020年下半年 推广——2021年以后 试点省份:自主申报
(六)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总体要 求
改革任 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