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浅谈语言风格生成的规律
摘要:语言风格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产物。表达主体、接受主体、表达对象、
表达手段、交际环境是语言风格生成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都
是人,在语言风格的生成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语言风格生成的核心要素。
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对语言风格的生成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路遥
《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来简单的谈一谈。
关键字:表达主体;接受主体;路遥;平凡的世界
文学创作是一门艺术,并不是说你随便拿来纸笔能够呈现在书面上的东西就
可以称之为文学作品了,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既要考虑到
自身的种种因素也要兼顾读者。一位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并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事
情,读者也参与其中。《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他创作
这部小说一共用了六年的时间,在创作这部多达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时路遥注入了
他的真挚情感,时隔20多年,今天我们读来仍然会被那种真情流露所感动。
一、《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与表达主体
表达主体,顾名思义就是文学作品的主要撰写者,是风格生成的第一位要
素,语言风格的生成与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生活经历以及其文化常
识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平凡的世界》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情感
“夫情动而言发,理发而文现”这一句是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里的一
句话,这句话也就是作者创作是真情流露的体现。言是为心声的,表达者的思想
情感制约着语言的运用,作者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是所体现的语言风格是受其思
想感情支配的。童年的路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贫穷、饥饿和强烈的自尊,中学时
他每个月只有十几斤粗粮,他把这种经历给了主人公孙少平,正像我们所在《平
凡的世界》第一部开头所读到的那样,正在长身体的孙少平只能怀着羞怯和那种
自尊的心理在最后的时候去拿那两个属于自己的黑窝窝头。路遥在创作时大量的
运用陕北的方言,而方言的选取正是路遥表达情感的需要,他所要表达的情感是
质朴的,是真切可感的,所以他经过对方言的选择、加工、锤炼恰到好处的对文
中主人公由于那种生活贫困所引起的自卑、自强的情感进行了阐述,包括后文所
呈现的朋友之间患难与共的关切之情,兄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或者
是恋人之间的心心相印、可歌可泣的爱恋之情,无不以其真实可信感动着读者,
牵动着读者的心。
(二).《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经历与语言风格
表达主体的生活经历与语言风格的生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经历就决定
了人的爱好与追求,很多优秀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变化也都是如此。如出
身农民家庭的赵树理,就是因为他的出身再加上从小就参加农业劳动,与农民生
在一起,活在一起,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才能够体现出那种浓浓的乡土气息,语言
才能够那样的平易、质朴,才能够创作出大众化的语言风格。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也是如此,扎根农村,立足现实,在创作
《平凡的世界》的六年时间里。路遥的生活可谓是苦不堪言。六年的时间路遥用
了三年的时间来搜集材料,体验生活,他来到了他的故乡毛乌素那里的大沙漠,
来到乡村城镇、工矿企业、个体的企业,饲养室、茅草棚、农家炕头„„他在写
第一部的初稿时把地点定在了一个偏僻的煤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只有
这样的近距离的接触煤矿生活,人民语言,才能将作品中孙少平在煤矿的生活真
实的呈现在作品当中。路遥比较看重体验生活这个阶段,通常是能触及的他触及,
不能触及的他就想办法克服。他在写第二部之前曾让一个省委书记的熟人说服保
姆趁省委书记不在家的时候来到省委书记的家中逛遍了每个房间为第二部的写
作积累了素材。如果路遥没有童年时那些苦难的生活经历,近三年的生活体验,
就不可能创造性的使用陕北的方言更别提将陕北的方言融汇在作品的整个叙事
话语系统当中了,也就不可能有煤矿生活的真实描写,自然而然,路遥的这部语
言朴实、平淡的小说也就不会存在了。
(三).《平凡的世界》中的文化学识与语言风格
人的文化学识,特别是语言修养,会直接左右语言风格的形成。学识渊博、
有深厚文化素养的人其说出来的话是文雅的,写出的文章是具有典雅色彩的;精
通民族语言的又善于继承和发扬民族语言光辉 传统的人,其文章的语言风格就
能最充分的体现出民族风格①。在深厚的文化学识的奠基下,表达主体总会形成
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它们或是豪放、繁丰、蕴丽、庄重、文雅、谨严的,或是
简约、明快、朴实、幽默、通俗、疏放的。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
部巨著的创作是对路遥的一次挑战。路遥在进行创作之前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工
作,除了体验生活之外,他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读书,读报。遥读了很多书,古
今中外都有,有长篇巨著,也有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方面的书,
还有农业、商业工业、科技的专门著作养鱼、养蜂、气象、民俗等有关的知识性
小册子。其中他重点研读了《红楼梦》和《创业史》两部长篇著作,分析大师们
是如何独具匠心来建构这些作品的②。因为长篇小说的结构通常是比较难以把握
的,有了这些前期的工作准备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才能够有这么一部以一场批斗
会开始又以一场庆贺盛典为结局,首尾相互呼应,浑然天成的“全景式”的鸿篇
巨制,规模庞大,气势磅礴的《平凡的世界》的诞生。
不难看出,《平凡的世界》结构是谨严的,这无不是表达主体文化学识的体
现。而对陕北方言的熟识与精通,又使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语言体现出了浓郁
的地方色彩,“烂包”、“恓惶”、“穷家薄业”等等这些词语的使用通俗、平易、
简洁但却又能够真真实实的反映陕北世世代代所积淀下来的农村生活面貌
二、《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与接受主体
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面对读者并且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风格创造的最
终目的自然也应是为接受者所理解与接受。然而要理解表达主体的风格特点接受
主体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因素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我第一次读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被征服了。不管是曾经遭
受过这种苦难生活的老年人或是中年人,还是现在正生活在这种苦难中的年轻
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总会引起他们在心灵上的颤动,它不像少儿读物或者
是其他老年书刊一样只拥有特定年龄段的读者,它的读者是广泛的。它的语言融
汇入了大量的土语方言,只要是能读的懂汉字的读者都可以畅通无阻的进行阅
读,而不需要像阅读科普文那样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做铺垫。
表达主体创作文章的语言风格一方面制约着接受主体的理解,同时其语言风
格也只有通过接受主体才能够体现出来。表达主体在创造风格的时候是一种积极
的言语活动,同样的接受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中的语言风格理解、认知也不
是消极被动的,相反的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路遥的风格特点的体现首
先是镶嵌在他的作品中的,但是那些都是潜藏的,隐形的,只有通过我们这些读
者细心地阅读,反复的推敲,他的风格才能够真真实实的体现出来。《平凡的世
界》的语言也只有经过读者一遍遍的认知,一次次的阅读才能成为一种现象。
注释:
① 黎运汉《风格学》,第65页第二段
② 李莉《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心理动因、历程和情感体验》 黑龙江
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19卷第5期,第82页
参考文献:
【1】 黎运汉.风格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
【2】 李莉《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心理动因、历程和情感体验》【J】. 黑
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
【3】 郑倩《浅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