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
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笔者认识到:科学,就是发展要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随心
所欲。
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特
别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理念,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自我超越,第一次形成了我们党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主渠道。
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系统全面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强化学生的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角度观察社会事件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在部队院校,政治理论课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军校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主渠道,及时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纳入课堂,以武装学生的思想和头脑。
在当下的中国,科学发展观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
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和功能也是大力宣扬科学发展观,使得科学发展
观这一科学的理论及时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中,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中。
科学发展观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此,在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中,我们要找准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
点和关切点,加强对科学发展观教育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体来看,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时代性、实践性。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一方面系统掌握政治理论课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前,主要是掌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论体系。
因此,授课中我们以理论授课为主,在适当的时候,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研
究性学习,主要形式是开展辩论赛、进行案例分析、组织专题讨论、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另一方面,在授课中我们有选择地把最近发生的、时代气息浓、趣味性强的典型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感运用鲜活的事实论证党的政治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充分利用教研室多年来建立的南三条等教学实践基地,让我们的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一是以教师的教为本,学生的学只能围绕教师的教转,学生处于“观众”席位,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二是以书本知识为本,忽视了师
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有的情感交流,学生只能获得僵化的知识,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
这种片面强调学生接受正统的政治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做法严重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利益。
如此教学怎能实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
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
教学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和合作性”。
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等,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平等相处,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都把双方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他们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凭借教育教学媒体,共同按教学规律运行,有效地完成其任务;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精神整体来与之对话,肯定他,接纳他,帮助他,使之获得充分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这一主体,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育主体,努力实践让主体“动”起来的现代教学理念。
这里的”动”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手脑并用,让学生积极思维,展现自我。
在“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并要自己真实的、完整的人格展示给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不是要求学生服从自己。
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与理论更多的是通过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人生智慧。
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这也给我们的政治理论课授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将科学发展观全面渗透到我们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