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道地药材天麻深度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贵州道地药材天麻深度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贵州道地药材天麻深度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一、概述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1. 的干燥块茎。为多年 生寄生植物, 其寄主为蜜环菌 Armillaria mellea (Vahl1ex Fr)Quel , 以蜜环菌的菌丝或菌丝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 借以生长发育。 分布于 贵州、四川、陕西、云南等地,现广为栽培。

天麻性平,味甘,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能。 主治小儿惊风, 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 风湿痹痛。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并言“久服益气 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清代名医张志聪称赞“天麻功同五 芝,力倍五参, 为仙家服食上品”(五芝系赤芝、 紫芝、 黑芝、 黄芝、 青芝;五参系指人参、党参、沙参、玄参、紫参) 。这是古代医家对 天麻延年益寿功效的充分肯定。

天麻能“治语多恍惚, 善惊失志 (《药 性本草》),“治风虚眩晕头痛”(《珍珠囊》,故名定风草”。在《唐宫 惊变》中记载了唐明皇李隆基,每日清晨调服一盅天麻粉后才临朝, 视之为滋补上品,益寿珍品。

天麻作为珍贵名产,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 贵州境内西北部大方、 毕节、黔西等地所产野生天麻更是久享佳誉。作为地道药材,名气堪 与人参媲美,享有“北方的人参,贵州的天麻”之盛名。据历史可查 阅的资料记载:《中华本草》列天麻产地时,贵州为首选。胡世林主 编的《中国地道药材》一书,也将“天麻”列为贵药之首。日本著名 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汉方入门》中称“天麻佳品出贵州”再次论证 了贵州天麻的珍贵、道地性。 现代研究证实,天麻中主要含有天麻素、天麻苷元、天麻多糖、 维生素

A 样物质、琥珀酸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天麻能提高肌 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和脑的营养血量,提高耐缺氧力,改善记忆、 镇静、降血压、抗炎等作用。此研究结果,为天麻“久服益气、轻身 长年”,能延年益寿,治疗眩晕、头昏头痛及老年性痴呆提供了科学 依据。

现天麻已被中国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

二、制约贵州天麻产业链发展的瓶颈

(一)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贵州尚无通过国家 GAP认证

的天麻药材生产基地

天麻的药用历史悠久, 但药源却长期依赖于野生, 由于滥采滥伐 及生态环境破坏造成其野生资源日益枯竭, 致使天麻已被列入 《濒危 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药物品种。作为国家珍稀濒危 二级保护植物之一, 天麻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和公众重点关注的 课题之一。

贵州大方作为“中国天麻之乡”已叫响了贵州天麻品牌。但在上 世纪八十年代, 因为大方野生天麻品相与质量在天麻中均为上乘, 且 天麻素含量高达 1%,居全国之首,备受客商青睐,与此同时,所形 成的 20 余家天麻公司疯狂抢购本地野生天麻,造成大方野生天麻的 灭顶之灾。 现阶段, 在贵州大方已通过保护和培育对天麻进行野生抚 育种植,但由于起步晚、技术尚不够成熟,在大方天麻尚待破茧成蝶 之际,我国陕西、云南、安徽、河南等地的天麻产业已形成相当气候。 其中,陕西天麻产业目前做到了国内规模最大,抢占了国内 20%的市 场。陕西省略阳县城关镇天麻GAP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 证。贵州大方天麻虽然获得地理标志认证, 但遗憾的是目前贵州天麻 的产量有限,仅占据国内天麻市场的 1%且尚无通过国家 GAP认证 的天麻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在国内外市场上影响小,这与黔天麻的 品牌效应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贵州至今在天麻种植方面未建立科学化、 规范化的GAP生产基地;

更未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规范化种植模式;且仍存在诸多矛盾与 问题,譬如:一是菌种生产规模小、不规范;二是生产栽培小而全, 专业化程度低;三是先进与落后的生产技术并存;四是广种薄收,资 源浪费严重; 五是采伐与营造抚育天麻用材林的比例失调等; 六是缺 乏有实力的大企业当排头兵。 影响了贵州天麻的产量和质量, 严重制 约了贵州天麻产业的发展。

(二)贵州以天麻为原料的终端产品数量少、科技含量及产品附 加值低

近年来, 天麻作为人类的保健品和营养源, 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 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天麻在民间一直有食用的传统, 但是天麻并不 属国家认可的食用药材,只能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因此,限制了 天麻的开发应用, 影响产业扩大。 目前我国以天麻为主要原料开发研 制的保健食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的 有 25 个品种,而在这些品种中,贵州仅有“东媛牌天麻保健胶囊” 获得了《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除该品种以外,目前贵州生产的并以 保健食品的形式在贵州境内销售的品种, 均未获得国家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

贵州天麻多以药材的形式外销, 相对出名的贵州三宝也是与原药 材的形式销售,使用十分不便。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的产值低,产业 发展缺乏拉动力量,裹足不前。目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加工,但基本 上停留在粗放经营和产地初加工阶段,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 品品种单一,档次低,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 更不适应市场竞争, 从而使天麻这一宝贵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现有以天麻为原料的终端产品缺乏深度开发,数量少,科 技含量低、附加值小,均未真正发挥出贵州天麻的特色及优势,不能 有效地带动天麻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严重制约了贵州省天麻 产业做大做强。

(三)缺乏有实力的企业助推天麻产业的发展 贵州天麻产业从无至有,已经历了近 10 年的发展历程,至今尚 未形成产业链,未能展示出贵州天麻的优势。如:云南的三七,正是 因为有了“云南白药集团” 、“ 云南特安呐三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这样实力派的企业介入,使得三七从“原药材的GAP规范化种植-药 材的深加工-保健食品及药品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均得到了深入系 统的研究开发, 从而带动了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 使云三七成为全国 知名的品牌产业链。 但天麻产业发展至今, 贵州天麻种植仍主要以散 户、小户为主,贵州以天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也主要以低端保健食品 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及气候,未能体现出“北参黔麻”的美誉。究其 原因:贵州天麻产业尚未有有实力的企业介入, 对其进行系统开发应 用,成为制约贵州天麻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原因。

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做大做强贵州天麻产业

贵州威门药业在中央大力开发毕节试验区的精神指导下,为响应 省委省政府的工业强省战略,在毕节试验区大方食品药品园区投资设 立全资子公司一一贵州同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投资中药材提取加工 生产、保健食品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已在大方县发改局立项备案通 过,此项目符合国家和省市的产业发展政策。 为了进一步合理研究开 发和综合利用贵州毕节地区天麻资源,做大做强贵州道地药材天麻产 业链,公司根据贵州省“十二五”实现“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 的重点实施的战略目标,结合《毕节试验区中长期中药现代化科技产 业发展规划》,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发挥贵州毕节地区天麻资源优势, 突出天麻产业特色,壮大天麻产业规模,提出了“贵州道地药材天麻 深度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项目拟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天麻系列产品的开发与加工(相关技术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立足毕节大方天然无公害天麻资源,以高起点、高技术含量、高 附加值、高质量为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从粗加工向精制、纯化 等深加工,由低端向高端的产品转化,以稳定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为 手段,努力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用现代的科学观点来看,鲜药品质新鲜,未经过加工、干燥或其 他方法炮制,不仅保持了天然的状态和分子结构, 而且其有效成份含 量高,药效好。中医之所以强调应用鲜品,是因为鲜药最能保持药品 的天然性能。在内科杂病的调治,危急重病的救治以及解毒外治等方 面疗效高于干药。运用鲜药治病,是中医的特点之一。

天麻历朝御膳民间都有食用的传统,经过炮制的天麻干品入菜,

需要经过泡发等工序,比较麻烦,在菜肴中味道也不佳。另外,在炮 制干天麻的传统工艺中,用硫磺蒸熏是必经的工序,故使天麻中含有 较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食用鲜品最大的好处是药效全,药量足, 克服了传统煎煮中药时,有效成分因长时间高温汽化的散失、 煎后药 渣被倒,更多有益物质被丢弃等弊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