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

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

2012。,第4_期学术论坛

(总第255期)ACADEM。ICFORUM

NO.4,2012(CumulativelyNO.255)

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

唐爱琼【摘要】文章对目前国内外心理资本、心理健康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状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介绍了心理资本概念界定和构成要素.分析了心理资本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资本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与韧性表现出来的。f关键词】心理资本;心理健康;综述【作者简介1唐爱琼。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法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07【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2)04—0185一04

在1980年代前。学者们对心理学的探索大多聚焦在心理与精神疾病,也投注较多的注意力和资源在探索负向的情绪与负向的心理活动上。即心理学界着重在变态行为或病态心理上进行研究与探讨。1980年代后。许多心理学家不再以负面的角度(如忧郁、悲伤、元助感、痛苦1来研究心理健康的问题.也就是摆脱了以往“缺陷心理学”或。医学模式”,而是针对正向的议题,比如自我效能感或自信(self-efficacy01"confiderice)、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和韧性(resilience)等正向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进行探索。由此,对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一、心理资本概念界定有关心理资本的概念的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种取向:一是特质(trait)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作为个体的内在心理特质而存在的;二是状态(嘲£e)论,状态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心理状态;三是综合论,综合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同时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的积极的心理素质。以下就国内外学者对心理资本的定义.按照上述三种取向的分类说明,有更加明确的认识。I一)特质论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投资学和社会学等文献中。1997年。经济学家Cold.smith。Veum和Darity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一些能够影响个体生产率的个性特征。Hosen等人认为,心理资本包括个性的品质和倾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和有效的情绪交流品质等。丽Letchor等人则认为心理资本就是人格特质.Cole也认为心理资本是影响个体行为与产出的人格特质。f二{状态论状态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心理状态。例如,Avofio等认为,心理资本是指那些有助于预测个体高绩效工作和快乐工作指数的积极心理状态的综合【lI。Luthans等提出了“积极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并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人的积极心理状态,2007年,Luthana.Youssd和Avolio又对心理资本的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对,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自我效能);(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的时候能调整现实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的时候。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以取得成功(韧性)。l三)综合论综合论结合了特质论与状态论的观点.认为心理资本既有特质性,同时也具备了状态性.是一种类似于类状态(state—like)的心理素质。2006

【基金项目】2008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残”([2008】JG001)185万方数据年,Luthans,Avolio等在说明心理资本的内涵时,使用了“类状态fslate-like)”这一词,并认为心理资本既具有状态性.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来开发,又具备特质性,相对比较稳定1'21。=、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心理资本的结构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维度.维度的分类则根据研究者不同的考虑而有所差异。Lar的n等人在分析心理资本的结构时提出。心理资本的结构应该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和韧性三个维度。Jensen认为心理资本有三个维度:希望、乐观和韧性。而后Luthans,Youssef和Avotio将心理资本结构调整为四个维度:希望(hope)、自我效能感或是自信(self--efficacyOrconfidenee)、乐观(opfi.mism)和韧性(resilience)。I,etcher等则认为,心理资本有五个维度.分别是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自匍、回复力、诚信。Cole认为心理资本应该是多维度的。由自我效能感、自尊、控制点和情绪稳定性等要素构成。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积极、独特的个体物质和美德都应该成为心理资本的新的因素。另外智慧、创造力、情绪智力、幸福感、沉浸体验和幽默都可能是一些潜在的心理资本。分三、心理资本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认为健康是个人所思所为的每一件事影响所致的。健康是一个整体(wholene明)的观念,包含身心双方的良好状态。而人类一直以来都在追求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演化至今。从原本的生存需求到追求福祉等更高的生活品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为生理(physical)、心理(mental)与社会(social)的安适(weu—being).而不仅是没有伤害或疾病的状态。也有学者表示身心健康的人应有的特质包含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悦纳、对现实环境拥有良好的知觉、保持情绪稳定并且乐衷于工作,其身体并无不适的状态。健康应该是整体性的,因为“心身一体”的概念。是指个人的健康的管理,不仅有良好的营养、规律的运动习惯、定期的医药检查而已,更应该包括心理因素.如人生正确价值观、积极态度和压力控制等。Downie等人将WHO的健康定义加以延伸.提出了新的概念的健康模式,认为健康还必须包括。真实幸福”与“身强体健”两项内容,并且能够调整积极和消极健康之间的不平衡。所谓真实幸福是指反应个人享有美好生活的过程,如拥有朋友、发挥自我、具有自主性、对生活有控制感等;而身强体健是指健康的身体,必须拥有四个“S”。分别为Skills(技能)、Stamina(耐力)、Strength(力气)、Suppleness(柔软度)等属性,如图1所示。

图1新的健康模式身心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没有生病,还包括心理层面和社会的各种向度的安适状态。所以健康的概念,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外,更需进一步追求美好的生命价值和幸福感。心理资本概念的提出源于积极心理学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无论是将心理资本分为三个维度:希望、乐观和韧性,还是四个维度:希望、自我效能感或自信、乐观和韧性。这些维度.都是新的健康模式中积极层面包含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心理资本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关于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报告还比较少,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乐观、自我效能、希望与韧性表现出来的。白晶、张西超通过对国内某通信运营企业的479名员工的同卷调查研究。探讨了员工的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员工的乐观、韧性及由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希望合并而成的整体心理资本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①。潘清泉、周宗奎和陈桂兰的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圈。张闼等对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显示.心理资本

<D参见自晶,张西超‘通倩运营企业员工心理资本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第十二届全国心理掌掌术天会论文摘要集,2009年。186

触叭鼻;万方数据与自尊、情感平衡、内控性、心理冲突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具有显著相关.心理资本的四个子成分对上述指标的方差解释率在18%-47%之间,表明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心理资本及其子成分与自尊、内控性、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偏执、抑郁、焦虑、敏感等多种效标都有显著的相关[4t。竺丽芳的研究也发现,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希望均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九个因素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l_一)自我效能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与中介作用目前。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特定领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较多。Jerusalem&Mittag对经历了应激性事件的青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者的焦虑水平较低,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曹荣侠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焦虑以及SCL_90各因子得分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梁宇颂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吴曼烨、殳德明等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相互影响并且密切相关四。王洪礼、胡寒春的调查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差异显著,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高的相关[61。廖美玲的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而葛明贵等的研究则揭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较高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预测抑郁水平的降低f7l。另外。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应激源与紧张关系的中介因素。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与抑郁或焦虑情绪之问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有学者认为.自我效能感与一些临床现象如沮丧、恐惧和多种情景压力等相关.并与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低自我效能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个体反复思索令人厌恶的消极情绪,造成抑郁过程的严重性和忍耐性.沮丧水平较高。I二)乐观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与中介作用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乐观与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密切相关,乐观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Schweizer等人研究表明,个人乐观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抑郁和生活满意度都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组成部分。Peterson和Snyder等人采用乐观和希望量表得出。希望和乐观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乐观和希望与当前精神病理学测量的症状,尤其是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乐观和希望是预测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变量.乐观的人越健康,越快乐,他们的免疫系统运行就越好。就会采用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徐远超等人对我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乐观与抑郁以及焦虑显著相关。I三)希望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与中介作用希望感是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的个体特质。研究表明以希望感这一研究视角为出发点探讨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对促进个体发展、适应及身心健康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发现个体内在希望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相关:他们较少遭受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因此,他们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更倾向于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坚持不懈地努力来解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他们更多地使用幽默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紧张事件。行为更加健康。Snyder的系列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希望水平的儿童,其希望得分与抑郁、无助、孤独、焦虑等负性情绪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自尊、内控等积极情绪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此外。Snyder和Rand指出,希望程度越高.其所知觉到的社会支持就越多,社会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