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胃手术后 功能性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FDGE)是指
胃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
合征,亦称为胃瘫。是胃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
袢的机械性梗阻,正确及时的诊治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
义。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胃手术224例,其中9例发生FDGE,
发生率4.0%。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4例患者,胃良性疾病151例,胃恶性疾病73例。施行毕Ⅰ式112
例,毕Ⅱ式98例,胃空肠吻合14例。术后发生FDGE 9例,其中男7例,女 2
例,年龄32~68岁。其中毕Ⅰ式组发病2例、毕Ⅱ式组6例、胃空肠吻合组1
例。
1.2 临床表现
2例患者术后第3~7天时,胃管内引流出的胃液>1000ml/d,夹闭胃管后
即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4例于术后4~7d在拔出胃管、进流质饮食后
1~2d出现上述症状;3例于术后第8~10天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上述症
状。查体主要发现上腹部有轻压痛,振水声阳性,肠鸣音稍弱或正常,无气过
水声。
出现症状后9例患者均经30%泛影葡胺造影发现残胃无蠕动,造影剂未通
过吻合口;胃镜能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胃镜检查吻合口均有
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残胃无蠕动或仅有微弱蠕动。
1.3 治疗及结果
予禁食、禁饮,持续性胃肠减压,温生理盐水洗胃,3L袋全静脉营养液行
支持疗法,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间
断输血、血浆。经胃镜置鼻饲营养管于空肠输出段或十二指肠远端进行肠内营
养,每天滴入流质或瑞高(其为高代谢患者专门设计的肠内营养制剂),2例
症状明显缓解,胃肠引流液明显减少,数日后胃功能恢复。6例患者使用红霉
素7d,其中4例效果明显,2例无效。3例使用胃复安7d,10mg/d,静脉推注
2~3次,胃排空功能恢复。4例患者应用西沙比利,均未见明显效果。
经手术综合治疗后,8例恢复,其中6例9~28d恢复,在第34天、第
56天恢复各1例,平均22.4d。1例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
2 讨论
FDGE的发病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与精神因素、术后腹腔感染、全身营养状
况差、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食物、甚至药物等因素有关。结合本组资
料,作者认为除以上因素外还与手术方式、迷走神经损伤、吻合口水肿等因素
有关。主要是腹部手术后,由于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胃壁释放去甲肾上腺
素或其他抑制性物质直接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阻止胃肠
平滑肌中的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胃的肌电活动,延缓胃的排空
[1]。此外,胃部分切除术切除了胃蠕动的最强部分,即胃窦及幽门,从而
改变了胃动力;胃肠道的重建影响了胃肠机械活动的协调,从而造成胃肠道逆
蠕动,本组资料显示,毕Ⅱ式吻合术后FDGE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毕Ⅰ式。术后的
应激反应可造成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紊乱,胰高血糖素和促胰液素增多,胃
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多等会使血糖明显增高。高血糖对胃动
力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其升高的程度呈正比[2,3]。此外,胃手术可致
迷走神经损伤、影响术后胃张力的恢复,降低了胃的储存和机械消化食物的能
力,也增加了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对FGDE的诊断并不困难,依据文献[4]
进行诊断:(1)凡胃部分切除术后肠道功能已恢复,进食后再次发生胃潴留而
需行胃肠减压,或术后7d仍需胃肠减压且24h胃液量>1000ml;(2)X线胃
碘造影证实胃无蠕动,并结合胃镜检查,排除吻合口机械性梗阻;(3)无明显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4)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结
缔组织病等。
本组9例FDGE患者均经胃X线碘剂造影明确诊断。3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
剂,因这种造影剂不仅能了解吻合口,观察胃的蠕动以及排除输出段空肠梗阻
等情况,而且在造影后容易被胃肠减压管吸出体外。对胃镜检查作者主张在术
后2周左右进行,除了能进一步证实诊断、排除吻合口机械梗阻外,还对胃有
机械性刺激。本组2例患者在检查后症状明显缓解。
胃镜置鼻饲营养管于空肠输出段或十二指肠远端进行肠内营养,其优势显
著,不仅可以提供营养支持,而且可以促进肠蠕动,改善肠道黏膜功能,减少
肠源性感染。可适当使用皮质激素和温生理盐水洗胃,使残胃得到充分休息,
减轻吻合口水肿,并应用制酸剂减少胃酸分泌。
促胃肠动力药物有红霉素、胃复安、西沙必利等,本组4例应用未见明显
效果。目前多不提倡FDGE的再手术处理[5]。本组9例FDGE患者经非手术
综合治疗后除1例死于肺部并发症外,其余均治愈,说明非手术综合治疗效果
良好。
【参考文献】
1 蔡一亭, 秦新裕.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临床分析. 中国
实用外科杂志, 1999, 19(5): 338~340.
2 Barnett JL, Owang C. Serum glucose concentration as modulator
of interdigestive gastric motility. Gastroenterology, 1998, 94 :739~
744.
3 Ishiguchi T, Tada H, Nakagawa K, et al. Hyperglycemia
impairsantro-pyloric coordination and delays gastric emptying in
conseious rats. Auton Neutorsci, 2002, 95 : 112~120.
4 秦新裕.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中国实
用外科杂志, 1998, 18(3): 59.
5 Rabine JC, Barnett JL.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with
gastroparesis.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1, 32 :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