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与血液净化
局部治疗
药物治疗
• 早期应静脉给予琥珀酸氢可的松100~200 mg或地塞 米松5~10 mg 共3~5 d,既可治疗毒蜂致人体产生 的变态反应,又可提高人体对各种毒素的耐受性, 减轻炎症反应。 • 早期碱化尿液,强化利尿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
• 积极治疗溶血、肌溶解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蜂蜇伤后严重的溶血、肌 溶解、少尿,血BUN、Cr急速上升,出现高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加之肝脏、 心肌急 性损伤,全身呈现急性炎症状态。患者心血管系统极不稳定。
脑炎 ※磷脂酶A可以促使神经系统磷脂酶释放 出磷脂碱基蛋白及其他抗原,诱发免疫反
应,导致脑组织损伤
蜂蜇伤的临床表现
蜂毒素抑制心肌线粒体Na—K+ATP酶 活性,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及心律失常
蜂毒素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继发性的 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心 脏 损 伤
治疗
急诊评估 • 1、迅速评估患者的气道、呼吸、循环及意识状 况。 • 2、评估有无全身过敏反应的表现。 • 3、评估有无脏器受累的表现。 • 4、获取详细病史:包括既往过敏史,特殊病史, 服用药物情况等。
蜂蛰伤的学习 刻不容缓!
定义
蜂蜇伤是被蜂(蜜蜂,大黄蜂,马蜂)蜇
伤后出现局部和系统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抢救,
常可危及生命,医护人员积极防范,悉心护理 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蜂毒的构成
临床表现
1 2 过敏反应 溶血性贫血、肌溶解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肾衰竭 神经系统并发症 心脏损害
3
4 5 6
蜂蜇伤的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 尽快拔除肉眼可见的毒刺,勿挤压毒囊。 • 局部冲洗:蜜蜂、土蜂等蛰伤可选择弱碱性液体, 如2% ~ 3% 碳酸氢钠水、氨水等;胡蜂科类蛰伤, 包括黄蜂、大黄蜂、虎头蜂、竹蜂等,可选择弱酸 性液体,如食醋等。也可直接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 行冲洗。 • 可酌情使用蛇药片碾碎调成糊状外敷于伤处。 • 肿胀明显者可以抬高患肢,24-48小时内给予局部冰 敷。 • 疼痛明显者可考虑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外用或 口服。
谢
---LDL(不良胆
谢
欣
赏
细胞吸 附
双 重 免 血 疫吸附 浆 置 换
血液净化技术
是把患者血液
引至体外并通 过一种净化装 置,除去其中 某些致病物质 净化血液 达 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它主要
包括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血
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血
蜂蜇伤患者,
需要清除
?
蜂毒的化学成分及致病机理
蜂毒成份分类 成份名称 蜂毒肽 化学结构 26个氨基酸组成的 多肽 分子量2840 18个氨基酸 分子量 1035 11个氨基酸 分子量 1940 结构尚未弄清 分子量 4200044000 分子量1300014000 活性胺化合物, 化学 式5H9N3,分子量 111 一种吲哚衍生物分子 式C10H12N2O5, 分子量292 致病机理 破坏和撕裂任何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泄露,细胞裂解。如溶血、 横纹肌溶解等;抗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
管腔内压力增高 肾小球滤过受阻
分解为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 诱发氧自由基形成 清除血管舒张因子NO 小管缺血性损伤
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低血容量或脱水 肾脏缺血 血液重新分布 酸性尿
急性肾衰竭
蜂蜇伤的临床表现
※ 蜂毒明肽、组胺、透明质酸酶都
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
※蜂毒中含有的非磷脂蛋白可以诱发
神经系统损伤
}
“ 大份子”
1,000
500
10 0 50 10 5 0
• Vitamin B12 (1,355) “ 中份子” • Aluminum/Desferoxamine Complex (700) • Glucose (180) Acid (168) • Uric • Creatinine (113) • Phosphate (80) • Urea (60) “ 小份子” • Potassium (35) • Phosphorus (31) • Sodium (23)
HA330
HA330-II
330
330
188
186
100-50000 D
100-700000 D
治疗策略
血液灌流: 蜂蜇伤后基本血液净化治疗 灌流器选择: 首选:HA330-Ⅱ 或者:HA-330、YTS-180 每日1~2次,持续3天 一次灌流时间:2~3小时
血液透析---蜂毒中的小分子物质
如生物胺类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
血液滤过 (对流)
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 (弥散)
血液灌流 (吸附)
缓慢超滤 (超滤)
血浆置换 (高通透性膜)
各种溶质的清除机制
代表物质 小分子溶质 (MW<300) 中分子溶质 (MW500~5000) 小分子蛋白 (MW 5000~50000) 尿素氮、肌苷、氨基酸 VitB12、万古霉素 炎性介质 白蛋白 清除机制 扩散 对流 对流
肌红蛋白---分子量 17.5KD
Outside
Chemokines 趋化因子 肿瘤坏死 因子---分 子量33KD Histamine 组胺
B细胞或 T细胞
肥大细胞
树突状细胞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Vasodilation 血管舒张
血液灌流---毒素、炎性介质、抗原抗体复合物
Return
Effluent
低溶质浓度
高溶质浓度
血液滤过---大部分蜂毒及炎性介质
• 模拟肾小球清除溶质原理,主要通过对流方式 缓慢、可持续清除毒物,长时间维持内环境稳 定
• 适合分子量小于40 000~50 000 D的物质,尤其 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
• 适用于休克或血压不稳定的中毒患者/重症感染 患者/肾衰患者等
过敏反应
•发生在蜂蜇后数分 钟到几个小时内, 是死亡主要原因之 一
皮肤荨麻疹、 喉头水肿、 呼吸困难、 心率增速、 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
严重者出现 过敏性休克, 导致呼吸循 环衰竭
蜂蜇伤的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
蜂 毒 溶 血 毒 肽
细胞内的胶体大量渗出
•蜂毒的主要成分,其溶血作用很强, •在极低的浓度(1/10 000)下,就能产生溶血作用
• 运用吸附剂(活性炭或树脂)的吸附作用吸附分子量 113~40 000D的物质;对多种化合物有强大的亲和力, 受蛋白结合率影响小
• 主要适用于中分子物质、小分子环状结构、与脂溶性 或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如巴比妥、氨茶碱、地 西泮、氯氮平、三唑仑、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毒鼠 强、有机磷中毒 、地高辛等 • 较血液透析能更有效地清除脂溶性有毒物质
对流 吸附
置换
大分子蛋白 (MW>50000)
不同溶质特性与血液净化模式选择
毒物特性 分布容积小、分子量小、水溶性 、蛋白结合率低 分布容积小,中等分子量、水溶 性、蛋白结合率低 分布容积小,分子量较大、脂溶 性、蛋白结合率较高 分布容积小、分子量很大、蛋白 结合率很高的毒物或引起明显血 管内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血液净化方式 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 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物质分子量
100,000 50,000
• • •
白蛋白 Albumin (55,000 - 60,000)
10,000 5,000
份子量 molecular weight, daltons 道尔敦
2 Inflammatory media
Beta Microglobulin (11,800) Inulin (5,200)
治疗策略
血液滤过或CRRT:
出现以下情况要施行该项治疗:
a. 明显循环功能障碍 b. 肾功和/或轻度肝功损害
c. 明显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
血液滤过透析CVVHDF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The principle ( clearances ) is Convection + Diffusion Eliminate Small + Mid molecules Net Fluid removal if desired Use of Sterile Dialysate + Replacement Solutions
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 充斥门脉血
※
抗原抗体共价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并在肝细胞血窦面大量沉积
※ 通过激活补体,在血小板、中性粒
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参与下,导致
肝细胞出血性坏死,破坏大量肝细胞, 形成原发性损伤
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后释放大量的肌 红蛋白,虽然肌红蛋白单体 分子量并不大,但肌红蛋白 往往会多个聚集在一起,形 成大分子物质
胶体渗出 性溶血
细胞内渗透压降低
蜂蜇伤的临床表现
急性肝衰竭
※
蜂毒素及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在早期
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 充斥门脉血
※
抗原抗体共价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并在肝细胞血窦面大量沉积
※ 通过激活补体,在血小板、中性粒
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参与下,导致
肝细胞出血性坏死,破坏大量肝细胞, 形成原发性损伤
蜂蜇伤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衰竭
是蜂毒中毒的最常 见、最主要的损害
直接损伤肾小管
血管内溶血,横纹 肌溶解及凝血障碍, 破裂红细胞碎片及 肌溶蛋白对肾小管 阻塞和毒性作用可 致肾小管坏死、肾 衰竭
机制
大量红细胞或骨骼肌细胞破坏 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入血 Hb、Myo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内浓度升高
尿液酸性环境下
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
蛋白质多肽类
蜂毒明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