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上一章下一章
劳动关系
第五章企业劳动合同分析
一、劳动合同制度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含义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一种法律过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终止以及变更、解除,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动者有一定的择业和流动自由,又能制约劳动者在合同期履行劳动义务和完责,从而使劳动力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合理的流动性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劳动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即它是当事人之间确终止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然而劳动合同与劳动过程相联系还具有以下
(1)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过程是人的动力)和物的因素(生产资料)结合作用的过程。合同当事人必须一方是劳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另一方是劳动力使用者,即拥有生产资料经营管理权限位,也就是企业、事业、团体等单位及个体经营者。
(2)法律保障求职者与招工单位通过相互选择确定合同当事人。求职者的因力素质、劳动技能和经验、知识水平及志趣爱好等等。招工单位也因生产资类型不同而分为行业、单位、工种等。众多的招工单位和求职者只有通过相过程,才能确定每一个劳动合同的具体当事人,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得到恰劳动力市场是实现这种相互选择的有效途径。
(3)求职者与招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成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形成求职者只有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劳动过程。因此,劳动合同制定者一方必须加入到用人单位一方中去,成为该单位的一名员工。从劳动者方内享受和承担本单位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对外依法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经营用人单位方面看,有权利也有义务组织和管理本单位的员工,把他们的个人到集体劳动中去。
(4)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即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而不
果的实现,即价值的实现。劳动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有的劳动成果衡量,如编织的劳动;有的劳动成果当时无法衡量,如耕耘的劳动;有的劳的成果,如小件行李的搬运;有的劳动物化在集体劳动成果中,如机床零件工序的加工。无论劳动成果如何,劳动者一方只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成用人单位交给他的属于一定工种、一定专长或一定职务的工作量,用人单照合同支付劳动报酬。
(5)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从整个社会看,必须连续不断,是再生产的过程。劳动力本身也需要再生产,它决定了劳动容不限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有时还要涉及劳动者的直系亲属在一定条的物质帮助权。各国在确定最低工资时,一般均考虑劳动者赡养人口的生活国也不例外。劳动合同所确定的工资必须高于法定最低工资,已经包含了这若员工因生育、年老、患病、工伤、死亡等原因,部分或全部、暂时或永久动力的时候,不仅对员工本人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有时也要对劳动者所系亲属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
二、劳动合同的制定
(一)劳动合同制定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
劳动合同的制定是指求职者和招工单位经过相互选择,确定劳动合同当就劳动合同的条款经过协商,达成一致,从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劳动合同的制定过程一般应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确立过程,是求职者转化为劳工单位转化为用人单位的过程。在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情况下,劳动合同是在已有劳动关系的员工中进行的,是劳动法律关系的重新确定过程,由此一些新的特征。
2.原则
制定劳动合同应遵循下述各项原则:
(1)合法原则。无论合同的当事人、内容和形式,还是制定合同的程序,都有关劳动法规和劳动政策的要求。尤其应当强调的是,凡属与劳动合同有关法律规范和强制性劳动标准,都必须严格遵守。因而,在制定合同过程中只地体现契约自由的精神。
(2)平等自愿原则。所谓平等,是指制定合同时,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权选择对方并就合同内容表达具有同等效力的意志。所谓自愿,是指合同的完全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迫对方接受其意志,除合同依法监督外,任何第三者都不得干涉合同制定。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平等前提,自愿是平等的体现,因而二者都不可分割。
(3)协商一致原则。在制定合同过程中,合同制定与否以及合同内容如何,
双方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因而,只有协商一致,成立。
(二)劳动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1.劳动合同的形式
劳动合同的形式,是劳动合同内容赖以确定和存在的方式,即劳动合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外部表现。各国关于劳动合同可以或应当以什么形式存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形式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之分。各国劳动立法对此择,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1)允许一般劳动合同采用口头形式,只要求特定劳动合同采用书面形式;
(2)一般要求劳动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劳动合同口头形
(3)要求所有劳动合同都采用书面形式。
凡是法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制定的劳动合同,均为要式合同。在要式合同的适如果合同形式不符合要式合同的要求,就会给合同当事人带来一定的法律后立法规定要式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因而,从有利劳动者的角度,规定劳动合同不符合要式合同要求的法律后果。其中
①定期劳动合同因未采用书面形式而转化为不定期劳动合同。例如,《比利同法》规定,如缺乏书面文件表示合同已按一定期限或明确的任务签订,则以相同条件签订的没有一定期限的合同。又如,《法国劳动法典》规定,有的雇佣合同采用书面形式,而非书面合同就意味着是签订了一个没有特别说合同。
②劳动者因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而有权单独证实其权利。例如,《利比规定,雇佣合同应该用阿拉伯文字书写,在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应允许以任何有效的证明方式确立其权利。又如,《伊拉克共和国劳工法》规定,同遗失,惟独工人有权用某种可行的证明方式对合同加以证实。
劳动合同形式还有主件和附件之分。主件一般是指在确立劳动关系时所面劳动合同;附件一般是指法定或约定作为劳动合同主件之补充而明确当事互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件。法定的劳动合同附件,主要有:
(1)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即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劳动法》规定,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2)专项劳动协议,即已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其用人单位就某种事项所项协议。劳动部规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劳动合同中有关工作岗位、劳动报酬等内容,可以在协商一
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专项协议来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本单位的待岗或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