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漕运文化旅游观光带第三届天津市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竞赛学校:天津商业大学学院:商学院队长:杨梦雅组员:宋惟明、王明皓、张春燕、菅妮2010年10月14日目录一、文化创意作品名称 (1)二、文化创意背景: (1)三、文化创意大赛作品的价值 (4)四、文化创意作品简介 (5)五、文化创意作品解读 (13)六、作品的新颖性和创新点 (30)七、前景展望 (31)一、文化创意作品名称名称:天津漕运文化观光带定义:本作品依托天津漕运文化历史及相关地理优势建立主题公园与景观园林相结合的人文旅游景观区,旨在将天津的漕运历史沉积用全新面貌展现,打造独具特色的天津精神文化标志。
从而循着天津文化的起源而宣传天津,普及天津文化。
二、文化创意背景:(一)发展人文历史旅游对天津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旅游、服务行业逐渐成为天津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目前,天津已成为中国国际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天津东临渤海,毗邻北京,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940多万。
是我国北方开埠最早的通商口岸及工商业较发达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二)把握天津文化的内涵与起源,弘扬天津文化目前,为了天津文化的发展和进一步弘扬,我们就应该把握天津文化的内涵与起源,让来到天津的人或者天津的本土居民,了解天津文化根源,宣传天津。
从而为天津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唐代,天津地区的河海重要地位更显突出。
作为海河运输中转必由之路,“三会海口”之名出现,这一点进一步说明天津作为港口城市的历史特定职能。
我们在旅游园林建设中重点围绕天津近代漕运展开津元时期北京的定都,为天津城市的勃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金王朝在此设“直沽寨”,奠定了天津城市发展的基础。
至今,“直沽”二字仍被广泛地用为天津的代名词。
元朝时,大都的军需民食,繁荣富庶,“无不仰给于江南”,因而漕运发达。
直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漕船转运枢纽和漕粮储备基地,城市的载体功能亦随之不断加强。
为保障漕运畅通,元政府曾先后在天津建起两座天妃宫,其中以海河三岔口处的天妃宫最为繁盛,促使了三岔河口一带,特别是宫南、宫北大街的空前繁荣。
元朝国子监祭酒张翥在《代祀天妃庙次直沽作》诗文中记载了当时粮船集中在三岔河口的盛况和祭祀活动的情景:“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
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
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
使臣三奠毕,喜气满宫袍。
”由于天妃宫(后称天后宫)建立的时间早于天津建城设卫,故又为后人留下了“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历史佳话。
明清时期,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逐步成为中国北方最为繁荣的商业大都会,可见漕运文化是天津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之所在1。
(三)天津与漕运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天津始于漕运。
天津是一个亦中亦西、文化多元兼容的城市,既有异域风情,也有本乡本土的人文特质,河海兼容的漕运文化即是其中之一。
我国古代元、明、清三朝均建都于现在的北京,每年数百万担的漕粮都必须经过海河上游的三岔河口才能进入北京。
天1谭汝为《话说天津漕运文化》(电台谈话稿)津也由三岔河“天子渡口”而得名,天津聚落也随之漕运的发展而形成。
自此海河上游的三岔河口逐步形成为天津的航运港口,也为天津成为北方最大的商贸中心奠定了基础。
(四)天津拥有得天独厚的漕运文化遗迹1、三岔河口三岔河口是南运河、海河、北运河的交汇口,是漕运进京船只的必经之地。
2、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妈祖庙),坐落在三岔河口西岸,与福建湄洲屿的妈祖庙、台湾北港镇的朝天宫,合称为中国三大妈祖庙。
是漕运文化兴起及发展的历史见证,没有了漕运当然也就没有了南方妈祖文化的传入。
3、如今,天津仅存的渡口———北开渡口、窑洼炮台遗址以及扩建的曾公祠花园都将在三岔河口地区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天津之眼”工业博物馆、堤岸休闲区、易买得超市及金领国际滨水居住区等将在三岔河口地区相继建成,为这里带来文化、休闲、游艺、观光、商业、居住等多种业态,沉寂已久的三岔河口将重现繁华。
4、潞河西沽。
北运河又称潞河,清乾隆年间,座粮厅使冯应榴乘官船沿潞河前往天津三岔河口视察漕运,而西沽公园就位于潞河右岸,若将西沽公园打造成展现漕运文化的主题公园,以古镇、古街、古桥、古运河、古船为主要元素,展现天津漕运文化、商埠文化、曲艺文化,从而多角度展现“沽上遗风”。
必将重现当年天津繁荣的漕运场景。
漕运促使了南北文化和物质交融,促进了南北各地经济发展,天津的漕运文化使天津在北方的经济地位显著提高,遂造就了天津的特殊地位。
三岔河口、漕运文化的的发展已成为今后天津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也是未来运河复兴的必然趋势。
尤其近代的天津运河文化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包容兼蓄的展现多种文化风情,像一颗多切面的钻石散发着熠熠光芒。
三、文化创意大赛作品的价值(一)经济价值:天津漕运文化观光带利用现代天津依然保留的大量与漕运有关的古迹,以及天津的水上、河间、岸边旅游项目蓬勃发展的区位优势,通过融合漕运水上运输原貌、漕运书画展馆、漕运官署菜馆、漕运特色茶馆及各色集市等系列文化元素开辟了以“一轴、三区、多流动船只”为景观结构的观光带,发展多元化文化经济,在弘扬天津古文化的同时带动了交通运输、货物装载等物流业的发展,增加了游客来津观光、购物的吸引力,并且形成一定的产业链,促进了消费,扩大了就业,进而立体地全面地带动天津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二)社会价值漕运文化浓厚的历史价值带来了丰富的社会价值,文化底蕴的积累必将从内涵上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漕运文化凝结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除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形态,同时还形成了包括曲艺戏剧、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相当多的人类非物质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时代价值。
(三)人文价值漕运见证了天津城的发展,也孕育了天津独特的文脉。
现在我们将之复原,将在生活在天津的人们心中深深扎根并凝结成一种天津独特的文化精神,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信,它积累的历史文化底蕴厚实、内容丰富、形式多姿多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价值不言而喻。
(四)实用价值依托天津漕运古文化精髓建立起的“一轴、三区、多点”的多元文化观光带做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西方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和政府政策支持,给生活在紧张繁忙环境中的都市人以宽慰清新之感,可操作性强。
相信,它必将带领每一位游客领略天津古文化精髓并实地感受现代天津依托历史文明发展的辉煌成绩。
四、文化创意作品简介(一)总论利用天津现有的漕运文化资源,比如:三叉河口、西沽公园等。
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借用西方主题公园模式建立一个集历史社会文化教育、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旅游区。
用这种寓教于乐、时尚易接受的方式对天津漕运历史进行复原、保护、发扬;以建立天津的软地标。
(二)天津漕运文化观光带具体描述1、漕运文化观光带创立运营的宗旨和目的漕运文化观光带的创立旨在对天津文化的内涵和起源进行普及,让大家了解天津底蕴,让本土居民和外来游客能够看到一个有浓厚历史积淀、独具特色的天津。
创立漕运文化观光带是为了开拓一种中国传统元素与国际上广受欢迎的情景模拟的主题公园的模式相结合的旅游景观。
创立漕运文化观光带的目的是赋予天津一种突出的文化标识,同时保护,复原我国珍贵的运河及漕运文化遗产。
创立漕运文化观光带是给天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以及相互交流的机会。
2、选址:某一现有公园,建设成漕运文化主题园林,并使其于海河相贯通。
打造成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旅游观光带。
以西沽公园为例:图4-1:西沽公园及周边概况及现状选址在西沽公园有一下几点原因:(1)西沽公园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有成熟的水上景观;同时今年西沽公园的规划中已经推出了漕运风情的景观以吸引游客。
(2)把西沽公园扩充成为主题公园,可节约成本,使公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以吸引游客(3)西沽公园的许多景观及周边商业街区可加以改造成为漕运菜馆、茶楼,许多娱乐项目、设备只需重新装修,降低了营运风险。
(4)西沽公园正巧位于北运河右岸,北运河又称潞河,清乾隆年间,座粮厅使冯应榴乘官船沿潞河前往天津三岔河口视察漕运,循着历史的痕迹,若将西沽公园打造成展现漕运文化的主题公园,以古镇、古街、古桥、古运河、古船为主要元素,展现天津漕运文化、商埠文化、曲艺文化,从而多角度展现“沽上遗风”,将自然不失为是一种最优的选择。
(5)西沽公园紧邻北运河,便于与北运河接通。
这样可在天津海河一日游的项目中增加漕运特色一日游的项目,以历史博物馆为始点,溯流而上经天后宫、大悲禅院,以西沽公园为终点。
可以将运河文化和漕运娱乐项目,随运河发展到天津的其他旅游项目中,从而以漕运为线索将沿途的旅游点串连成旅游群落,进而提高旅游点的经济文化价值。
、漕运文化观光带的具体描述(以西沽公园为例)):3、漕运文化观光带的具体描述(以西沽公园为例漕运文化观光带一轴、三区、多游览船只的景观结构。
一轴:依据西沽公园的现有的水上景观为基础设计一条连通运河蜿蜒而走的河流,在河流周围建立与漕运相关的景观形成漕运文化观光带的轴线。
观光带就以这一轴线不断延伸。
三区:漕运景观区、主题娱乐区、花谷怡情区三区延伸分布在河段左右。
《管子·水地篇》中说:“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人工河道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只是设计了草样。
在天津北面建设以水运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公园,与在北京北面修建水立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很大帮助,同时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
整个园林的风格是近代时期的,以近代漕运兴衰转变为线索,打造一种中西相交融的建筑风格,在漕运景观区的唐代、金代、汉代则集中重现当时的风格。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文化园林与周边旅游景点风格、氛围相一致、统一漕运景观区:漕运景观区是对天津漕运百年景观和文化的一种复原。
具体设想如下:(1)按照西汉、唐代、元代、明清四个时期复原,分成4个历史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内建筑风格和相关服务人员所穿服装、在相关场所的行为礼节各有不同。
(2)设置相关的服务场所,比如:漕运码头、漕运茶坊、漕运官署菜馆以及因漕运而发展起来的集市等。
在这些场所里,可以安排许多天津特色的相声表演、曲艺活动、特色美食、民俗制品,这同时也是对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和保护。
(3)在特定的日子可以各历史景观区内,轮流举办特色活动,也是对相关历史风俗的普及。
比如古代水岸婚嫁节,汉代重阳集会、中秋放河灯、灯谜节等。
依托漕运历史,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4)重点打造近代漕运文化氛围的活动景区,这样既可以外联其他旅游景点,与意式风情街、五大道等旅游文化资源相互呼应,体现中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历史轨迹主题娱乐区:这个区域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主题公园的娱乐项目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