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 2006护理本科 姓名: 李志丹 学号06507209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社区 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心理、社会、生物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1]。心理、社会紧张刺激作为一种信息,经相应的感受传入大脑,通过大脑评估,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使血压升高。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已经达到1.3亿[2]。并且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增长,我国以高血压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医疗费用以每年17.7%的速度递增[3],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关于如何控制高血压进行了大量研究,一致认为高血压流行是一种群体现象,对人群采取适当的干预,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4]。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终身性疾病,光靠住院治疗已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而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种心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对心、脑、肾、眼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所以高血压的防治不是以病人为基础,必须以社区为载体开展综合性的防治[5]。如何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预防和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社区护士的工作的重点。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2006年1月~2006年7月我们系统观察了社区护理干预对促进中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效果。

1 .对象 对2006年上半年出院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共100名,男52名,女48名,年龄26-70岁,全部为已婚患者。

2 . 方法 2.1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性研究,以社区护理干预为措施,干预前及结束后1个月测评健康知识和生活行为方式,分析其改变情况。 2.2 社区护理干预方法 1)集中进行高血压专题讲座3次。第一次介绍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注意事项等。第二次介绍药物治疗原则及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控制体重、体育活动、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 等来防治高血压病[3]。第三次对个别人个别问题进行加强指导,以强化薄弱环节。2)每人一册《防治高血压病指南》,以便自学理解,加强记忆。3)家庭随访2次,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并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以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为患者提供家庭帮助。4)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既能经常提醒和指导患者,也便于患者电话咨询。

2.3 问卷测评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工作状况、高血压病的相关表现等;2)有关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问卷包括健康责任、饮食营养、紧张刺激三方面共35项;3)有关高血压病的生活行为方式问卷其包括健康责任、饮食营养、紧张刺激、体育活动、依从行为、精神健康六大方面,共65项,答案为“是”或“否”,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两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别为0.80、0.91和0.93、0.84。

2.4 资料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知识和生活方式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比较 知识问卷共45分,健康知识教育前后平均得分为28.66和39.88,得分率分别为53.8%和85.8%。知识问卷的三亚类:健康责任、饮食营养、紧张刺激的平均得分在干预前后都有明显提高,P<0.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表1)。

3.2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行为方式的比较 生活行为方式问卷共55分,教育前后平均得分分别为42.68和58.25,得分率为64.8%和85.6%。护理干预后,健康责任、饮食营养、紧张刺激、体育活动、依从行为五类得分也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05或<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但精神健康行为在教育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2)。

表1 护理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比较(略) 表2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行为方式的比较(略) 4 .讨论 4.1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率及很好地控制血压有重要作用。 患者的依从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高血压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压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并发症的缓慢出现,使患者有短时间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疾病的长期折磨,也使患者极易产生懈怠情绪,另有一部分患者在依从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几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不具备依从性。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是一种支持作用,可以时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表1中干预组的依从率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四个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表2中平均值依从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的患者血压控制较好。

4.2 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是远远不够的,社区护理干预是护理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 虽然100名患者均接受了本科的系统健康教育,但患者出院后的依从率仍不理想,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5个方面的依从率分别为48.6%、43.2%、70.2%、37.8%、32%。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如针对老年患者经常忘记服药问题,帮助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颜色的药杯,分早、中、晚用,每晚摆出一天的药,并把药杯放在床头桌或茶几容易看得见的地方,这种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漏服药的现象。在客观上提供依从的条件。

4.3 社区护理干预中,更注重了家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利于患者依从高血压患者控制疾病,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尤其是饮食吃盐量控制方面。我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是一家几口人在一起就餐,并且多数没有分餐,这就不利于患者的饮食控制。另外,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在社区护理中,指导家庭成员认识到这个问题,在协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健康生活秩序的同时,注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意义。 4.4 如何让高血压患者充分认识到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是临床护士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通过健康知识教育使他们认识了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所以在社区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群众性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首要因素[6]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主动咨询学习相关知识,定期做健康检查。开始改变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减少食量、降低糖和脂肪的摄入、并适量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主动戒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减少肥胖,虽然永久的减重虽不能根治高血压,但却可长期控制高血压[7]。主动解除自己的紧张情绪,学会自我调理,合理安排休息及工作,对提高疗效极为重要。依从行为主要表现在对药物依从性和对社区医护人员多种非药物性治疗建议的依从性,他们的依从性有所提高,如根据医嘱及病情遵循用药原则,接受社区医护人员的指导建议,重视非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学会了自我发现,自我调整。避免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保持情绪稳定,冬天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等[8]。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增加了沟通机会,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学习,改善了人际关系,并能使他们排解压力,正确面对疾病。但精神健康在干预前后改变不明显,可能护理干预时间短,强化力度不够,问题比较抽象有关。高血压的发病与患者缺少运动、肥胖有关,表1中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运动疗法上的依从率无明显差异,且较其他四个方面为低。说明运动疗法尚未引起患者的重视,分析其原因,一是患者没有认识到运动也是种治疗,二是我们尚没有运动治疗的专职人员,在健康教育时可能有非常明确、操作性很强的指导,影响了患者对运动疗法的重要程序,提示我们要加强运动疗法方面的健康教育。 4.5 社区护理对于帮助慢性病患者战胜疾病有重要意义,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我国目前医院体制决定了从事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没有过多的人力、精力、财务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在研究中,我们仅对100名患者进行了半年的干预,但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作为一种研究,在短时间内商品可做到,如果对全部患者均进行这种干预,就力不从心了,但研究证明,社区护理对患者又必不可少,因此,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非常急需,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目前社区护理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将患者组织起来,建立一些小群体,共同抵御疾病,是一种最简便,最易见效的方式,能使患者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对他们长期控制疾病很有益处。

5.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居民血压水平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逐步提高,必须动员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使社区人群健康得到保障。许多专家认为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得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9] 。

5.1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系统的互动过程,护士应转变观念,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健康教育中。首先要提高血压病的认识,应定期、连续、循环进行,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本病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5.1.1 强调高血压病预防的重要性 高血压人群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短15~20年[10],因此,降压治疗非常重要。 5.1.2 提高防治依从性 集中式的健康教育往往只能发挥暂时性作用,因此应充分取得病人家属的监督、支持、参与作用。 5.1.3 增加随访频率 1个月随访1次。 5.1.4 保持人群正常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注高血压病人是否超重,对超重者进行减轻体重的生活方式指导。对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干预要及早进行,重视血压的非药物康复治疗,结合本社区实情,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方法,利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医学知识,为病人实施药物、心理、行为等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认知态度及不良行为生活习惯,增强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改变“无症状不吃药,有病猛吃药”的错误观点,从而使血压平稳下降,减少并发症。同时,通过护理干预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改善护患关系,拓宽护士知识面,提高护士的独立工作能力。

5.2 社区高血压预防 5.2.1 一级预防 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患病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上升55%,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提高75%,参照WHO提出的四大健康方式,制定防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用文字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5.2.2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首先社区工 作人员要改变社区服务旧观念,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靠药物的观念,培养他们防治高血压的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使高血压的控制率逐步上升。 5.2.3 三级预防 减少病残或死亡,促使其恢复劳动能力。高血压社区卫生保健的重要目的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止对重要器官的损害,对身体健康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