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总结
学号:12011011220 姓名:张林专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
一.统一思想和原则
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射电和高频辐射显示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因此可以想象,对于同一个活动星系核,如果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测,一定会观测到不同的景象。
也就是说,活动星系核的分类可能强烈的依赖于观测的取向。
Osterbrock (1978)在研究Seyfert星系时就指出,Seyfert2星系光谱中未观测到宽发射线可能是由于取向效应,光学厚的尘埃环挡住了来自宽线区的辐射。
Blandford和Rees认为,当我们沿着射电轴(喷流)的方向观测射电噪活动星系核时,就会观测到blazar 现象,因此blazar 实际上也是正常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
基于这些想法,发展起了“统一模型”。
企图用最少的参数统一描述包括类星体在内的各种活动星系核。
通常又分为强统一模型和弱统一模型。
强统一模型只有一个内禀参数,即观测者的视线相对于活动星系核对称轴的取向,各种活动星系核的差异全由取向决定。
从不同的方向看过去,将看到不同类型的活动星系核。
而弱统一模型则有更多的参数,总光度(光学光度和射电光度)和取向。
在这类模型中活动星系核包括射电噪和射电宁静这两个类型。
AGN标准模型(洋葱模型)要素
1.超大质量黑洞
2.吸积盘
3.喷流
辐射能源来自于超大黑洞对物质的引力吸积,吸
积盘粘滞致使引力势能转换为辐射能,
Seyfert~107Mo,Rs≤1013cm。
辐射区各部分的尺度如下:
紫外/光学连续辐射~1015cm;
X-射线辐射~Rs;
宽线区~1016cm;
红外≥1017cm;
窄线区≥1018cm
在这个模型中,各种活动星系核的对应关系是:Seyfert 1—BLRG ;Seyfert 2—NLRG ;BL Lac —FR Ⅰ;类星体/OVV —FR Ⅱ;射电宁静类星体很可能就是高光度的Seyfert 1。
二.统一模型的验证
1.两类Seyfert 星系
支持Seyfert 2为低态Seyfert 1的
论证有(1)尘埃环的存在,导致
Seyfert 2光谱中没有宽发射线,又由
于假设尘埃环上“散射介质”的存在,
所以Seyfert 2的AGN 连续谱相对于
恒星连续谱的强度比Seyfert 1弱,
同时在一些Seyfert 2 星系的光谱中
确实观测到宽发射线。
(2)Seyfert 2
星系NGC 1068 的AGN 连续谱偏振
度高达16%,在它的线偏振光谱中探测到宽发射线,。
(3)在seyfert 2 星系中观测到“电离锥”,电离锥的出现意味着各向异性,计算产生于电离锥的氢线的光子数Q (H )和从观测的连续光谱推得的光子数Q obs (H),Q (H )/ Q obs (H) 1,也就是说对于观测者,核心的许多电离辐射源隐藏起来了。
2.统一模型的统计检测
统计方法是选取观测性质差异取决于朝向差异的“总群”,比较天体来自同一“总群”。
但集合内禀光度范围类似的,可能存在关联的各类AGN 样本是极其困难的。
几种可能性:
1.扩展的射电辐射:射电源的组成=扩展的陡谱部分+致密的平谱核,等号右边第一项有高度方向性、聚束的特点,第二项则有假定各项同性,那么核主导的射电源可能是核流量/瓣流量(R )大,靠近视线;而瓣主导的可能是R 小,聚束成分不靠近视线。
统计上相当于区分“平谱源”和“陡谱源”——与方向有关。
2.硬X 射线辐射:硬X 射线的主要不透明源是来自电子散射,观测发现Seyfert 2硬X 射线光度低于Seyfert 1,这是由于电子柱密度不同,统计上相当于支持Seyfert 2是被减弱的Seyfert 1。
3.远红外辐射:推测遮蔽环对远红外不透明,尘埃环光谱与方位有关。
4.扩展的窄线辐射:原则上说,扩展窄线区发射线总光度不受遮蔽环的影响。
3.射电宁静类星体
射电宁静类星体可能是高光度的Seyfert 1 星系。
如果统一模型也适用于类星体,那么应该有很多二型类星体,但迄今为止的巡天,只发现了极少的窄线类星体,可能的原因有(a )现有的巡天方法不利于发现二型类星体,(b )由于强辐射场的作用,尘埃环可能被破坏了,或者不存在,或者变薄了,屏蔽不了中心源和宽线区,(C)这类天体可能存在,但并没有把它们分类为二型类星体。
例如极亮远红外星系,和类星体相当,光度大,红外强,谱线窄。
三.统一模型的研究结果
射电宁静类星体 Seyfert 2 宽线射电星系系
1.射电宁静天体
有利于Seyfert星系统一的论据:(1)偏振光谱;Seyfert 2散射光谱中出现Seyfert 1光谱(2)窄线光谱在统计上不可区分。
并非所有Seyfert 2都是Seyfert 1的论据:(1)Seyfert 2 连续谱非偏振,
或非单次散射?(2)未知的高偏振;(3)类星体都是I型的,那么II型类星体
在哪里?
2.射电噪天体
射电噪类星体中的难题:(1)单边喷流与双向喷流的问题;(2)陡谱源的问题;(3)扩展射电源尺度问题;
统一模型对难题的解答:射电噪类星体与 FR II 统一,即某些类星体被认
证为FR II。
3.射电噪天体与射电宁静AGN的统一和关系
观测对AGN 统一体系的支持:(1)Seyfert 星系与类星体的主要差别是中
心源光度;(2)Seyfert 1与 Seyfert 2 的主要差别是视线被遮挡的问题;窄
线射电星系(NLRG)与宽线射电星系(BLRG)存在类似关系;(3)Blazar是视
线靠近射电轴向的AGN。
射电噪与射电宁静 AGN 统一的可能性:
黑洞自转速率由星系并合决定:1. 小-小并合——低质量高自转黑洞,早型星
系中的低光度射电源?2. 大-小并合——大质量低自转黑洞,射电宁静 AGN?
3. 大-大并合——大质量高自转黑洞,射电噪 AGN?
总结宽线区和窄线区的基本参数
宽线区:
宽线光谱谱线相对强度和轮廓存在多样性;存在允许线及半禁线,谱线混杂;同一光谱中,不同发射线的宽度也可能不同;宽发射线观测多在可见光波段;其他(如红外,紫外)也有;宽发射线也有光变,且与连续谱光变强烈相关——光学厚模型。
:108—1011cm3-, 依据:缺[OⅢ]λ4363,4959,5007,有CⅢ] λ1909。
电子数密度n
e
温度T:104K ,依据:光致电离模型,否定热加宽。
电离参数:0.1 ,依据:谱线强度和光致电离模型。
宽线区尺度:0.01—0.1pc , 依据:(对seyfert1)反响映射。
1pc , (对QSO)。
云的运动速率:103—104km·s1-,依据:谱线宽度。
覆盖因子:0.1, 依据:Lyman系限处的吸收,光致电离模型。
窄线区:
窄线光谱有禁线出现(宽发射线光谱中无禁线,只有允许线!)Seyfert I 型星系与Seyfert II 型星系的区别,前者同时存在宽发射线和窄线,且都为允许线,后者只有窄线,但存在禁线或半禁线。
辐射来自空间延展区域(非致密,非紧凑);禁线辐射各向同性,窄线自吸收效应可忽略,窄线流量观测中的方向依赖性源自尘埃?
电子密度:103—106cm3-,依据:禁线强度比。
温度T:104K ,依据:禁线强度比。
电离参数:0.01 ,依据:谱线强度和光致电离模型。
窄线区尺度:0.1kpc—>1kpc, 依据:光致电离模型。
云的运动速率:100—1000 km·s1-,依据:谱线宽度。
,依据:发射线强度。
云的总质量:106M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