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2)1、概述 (2)2、编制依据 (2)二、施工程序和要求: (3)1、施工程序: (3)2、电气配合土建和管道施工及要求 (3)三、电缆安装 (3)1、电缆支架的配制和安装 (3)2、电缆护管加工及电缆管敷设: (4)四、电缆敷设 (5)1、一般规定 (5)2、电缆固定 (6)3、沟道内敷设 (6)4、箱柜内电缆敷设: (6)5、直埋电缆敷设 (7)6、电缆终端头制作 (8)7、二次接线要求 (8)五、接地系统安装 (9)1、接地沟开挖: (9)2、接地极焊接: (9)3、电气装置接地安装: (9)六、二次回路安装与测试 (10)七、防爆区域施工要求 (10)八、质量保证措施: (11)九、安全技术措施 (12)十、主要施工设备计划表 (13)十一、人员计划 (14)十二、工作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15)一、工程概况:1、概述本方案针对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南京支线管道沿线5座输气站场电气工程而编制,根据相关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我方场站施工的经验,本方案将着重于现场电气工程安装和电气系统调试等主要的施工技术进行叙述。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南京支线管道沿线共设5座输气站场,其中金坛分输站至南京末站段线路设4座输气站场,分别为金坛分输站、上党分输站、靖安分输站、南京末站,其中上党分输站、靖安分输站在江苏省天然气公司上党分输站、靖安分输站内建设;扬子石化支线设扬子石化末站1座。
其中合建站场为:上党分输站、靖安分输站在江苏省天然气公司站场内建设,根据增加设施的需要,分别需要预留46m×19m、35m×16m的装置区。
其中新建站场为:金坛分输站、南京末站、扬子石化末站,均执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中的五级站的防火安全距离,站场站主要分为工艺装置区、综合办公楼及放空区3个功能区。
南京末站、金坛分输站、扬子石化末站均采用一路10kV外电源作为主供电源,天然气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和UPS电源共同负责一、二级负荷用电;站内的仪表自动化及通信的供电采用UPS供电,后备时间1小时。
上党分输站装置区电源、UPS电源均引自江苏省天然气公司的上党分输站配电室。
靖安分输站装置区电源、UPS电源均引自江苏院设计的靖安分输站配电室。
通信系统采用光缆通信方式作为通信系统主通信方式,采用公网有线通信作为站场和调控中心的备用通信方式。
在每个站场配备GSM移动通信网手机电话,有人站场配备防爆无线对讲通信系统,用于站场内巡视及检修人员使用。
2、编制依据1)《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站场工程招标文件》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3)《信号报警、安全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T20511-2000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1990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199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2006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二、施工程序和要求:1、施工程序:材料检验、试验――土建配合――配电箱安装――保护管敷设――接地安装――电缆敷设――电气检查和接线――试验、试运2、电气配合土建和管道施工及要求电气、仪表、通信工程施工滞后于土建和管道工程,但土建和管道工程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电气、仪表、通信安装的进度、工期及工程质量,因此,前期土建和管道施工的电气配合非常重要,土建和管道施工期间,电气需安排两名有经验的电工配合施工。
三、电缆安装1、电缆支架的配制和安装1)钢材应平直,无明显弯曲,切口应无卷边毛刺;2)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明显变形,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3)金属电缆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安装牢固,横平竖直。
各支架的同层横挡应在同一水平上,其高度偏差不应大于5 mm;4)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控制电缆为120mm,电力电缆为150-200mm。
但层间净距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10mm;5)电缆沟内电缆支架与沟顶,沟底的距离为:与沟顶150-200mm;与沟底为50-100mm;2、电缆护管加工及电缆管敷设:1)该工程部分场所为易燃、易爆及火灾危险场所,钢管配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有关规程规定进行施工。
2)钢管间和钢管与电气设备、接线盒、灯位盒、隔离密封盒、防爆挠性连接管间的螺纹连接处应符合下列要求:3)螺纹应无滑扣,需涂导电性防锈脂或涂磷化膏、204号润滑脂、工业凡士林油,不得缠麻及涂其它油漆;4)螺纹啮合应紧密且有效扣数不少于5扣(指粗牙圆柱管螺纹),其外露丝扣不应过长;5)Q-1级场所,螺纹连接处尚须装设锁紧螺母;6)除设计有特殊规定外,连接处一般不焊跨接线。
7)电气管路之间连接困难时,不得采用倒扣,应使用防爆活接头。
8)隔离密封盒的内壁应无锈蚀、灰尘、油渍;9)导线在盒内不得有接头,且导线之间及与盒壁之间均应使其分开至最大距离;10)密封堵料应使用非燃性纤维材料;11)密封胶泥或粉剂密封填料的包装必须密封严密,否则严禁使用;12)填充密封胶泥时,应将盒内充实,填满至浇灌口的下端为止,凝固后其表面应无龟裂,排水式隔离密封盒充填后的表面应光滑,并有自行排水的坡度。
13)钢管配线在下列各处应装设防爆挠性连接管:电机的进口处;管路与电气设备连接困难处;管路通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处。
14)钢管配线的电气设备,其进线口处弹性密封垫上多余的线孔,应用外径稍大于其孔径的导线堵塞密封。
15)钢管配线中所使用的防爆接线盒,如有多余的进出线口,其弹性密封垫和金属垫片应齐全,并应将压紧螺母拧紧,使进出线口密封。
16)钢管口不得有刀口及毛刺。
17)钢管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管外经的6倍,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
18)钢管配线时,每一回路导线间和对地绝缘电阻值每千伏工作电压不得小于1MΩ。
19)电缆管敷设其他要求:检查电缆管管材不应有严重锈蚀,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电缆管加工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电缆管外表应涂防腐漆或涂沥青;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电缆管敷设时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撑点间距离不应超过3米;电缆管的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套接套管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利用电缆管当作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再敷设电缆;四、电缆敷设1、一般规定1)验证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电缆外观检查应无损伤,高压电缆绝缘测试合格;2)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3)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留有备用长度;4)电缆最小弯曲半径控制和聚氯乙烯电缆均为10D,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为15D,D为电缆直径。
5)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推拉。
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6)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应在电缆的终端头,拐弯处,人井处装设。
标志牌上应标明线路号或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
字迹清晰,不宜脱落。
标志牌规格统一,应能防腐,挂装牢固。
2、电缆固定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度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端及转角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米处;2)电缆进入缆沟、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护管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封闭;3、沟道内敷设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在不同层支架上配置,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由上而下顺序分层配置;2)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应将盖板缝隙密封;4、箱柜内电缆敷设:1)敷设的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且绝缘良好,试验合格。
2)电缆代用应有设计同意且经甲方签字认可的材料代用单。
3)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电缆盘的上方引出,避免电缆在地面及支架上磨擦拖拉;在电缆的终端附近应留有足够的余度。
4)敷设电缆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经的10~20倍。
5)电缆敷设完后,要挂好电缆标志牌,标明其规格、型号及其用途或电缆编号。
6)所有电缆必须按规定制作电缆终端头,控制电缆、小截面的低压电力电缆,其终端头的制作,可采用市购成品塑电缆头套制,其余低压电力电缆按常规用塑料带包制。
7)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等的进线口,不论是压盘式或压紧螺母式,其引入的电缆和电缆引入后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无防止电缆拔脱装置的进线口,适用于公称外经小于20mm的电缆;有防止电缆拔脱装置的进线口,适用于公称外经大于20mm的电缆;有电缆头腔的进线口,适用于铠装电缆;弹性密封垫内孔的大小,应按电缆外经切割,其剩余径向厚度不应小于电缆外经的3/10,且不得小于4mm;弹性密封垫的轴向长度不允许切割,其长度不应小于电缆外经的7/10,且不得小于10mm;压紧螺母应经金属垫片压紧弹性密封垫,使引入口密封;有电缆头腔或密封盒的电气设备进线口,电缆引入后应填塞密封胶泥,填塞高度不应小于引入口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50mm.5、直埋电缆敷设1)沿电缆路径开挖揽沟,沟顶沟底宽根据敷设电缆数量及满足不同电缆,水平敷设间距等自定,沟深统一为0.8米;2)电缆与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坚固的保护,保护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基两边各2米;伸出排水沟0.5米;3)直埋电缆的上下应铺不小于100毫米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两侧各50毫米,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4)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毫米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5)电缆之间、电缆与其它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6)电缆敷设完后,再在电缆表面铺一层100mm厚黄砂,然后铺上红砖,最后回填土至自然地坪。
6、电缆终端头制作1)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
2)电缆终端和接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3)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头连接采取压接,应清除芯线的端子头管内油污和氧化层,压接模具与金属应配合恰当芯线与端子头搭接处应采用自粘带胶粘济等方式密封;4)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相色标志,且应与电源相位一致;5)控制电缆头可采用一般包扎,接头应有防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