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思
维能力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别、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设和想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的一种能力。
因此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或是对理性认识的掌握,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现阶段,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摆脱目前高中物理学科的困境,关键是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教材的处理、实验的指导、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习题的选编、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考查与测评等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个人的教学经历和感悟,谈谈自己对此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教会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一般思想方法
众所周知,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是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
教师要根据物理概念形成的特点,以
及物理概念的不同类型,引领学生认识抽象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从而掌握学习物理概念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要弄清引入某个物理概念的必要性,掌握定义这个物理概念的思维方法,能否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意义。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然会涉及到速度的变化。
“加速度”这个概念的形成可以通过列举实例:火车开动时,它的速度从零增加到几十米每秒,需要几分钟,急速驶行的火车要停下来,需要几分钟;汽车开动时,它的速度从零增加到几十米每秒,只需几秒钟,正常行驶的汽车要停下来,几秒钟就够了;机枪射击时,子弹的速度从零增加到几百米每秒,仅用千分之几秒,子弹射入墙壁中,千分之几秒就可停止了。
由此可知,常见的诸多变速运动,其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而且差别也较大。
为了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便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加速度”。
要让学生知道当速度的变化量相同时,速度的变化快慢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当变化时间一定时,速度的变化快慢又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
运用直接概括方法,综合可得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应由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从而得出加速度的公式。
二、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是由一些概念组成的,通过文字表述或数学逻辑表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或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出问题,提供探索物理规律所必需的感性材料,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
但是不能因为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就认为任何结论都要通过实验观察才能得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降低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因为许多环节中实验观察是无法实现的。
如伽利略应用了理想实验这个科学的推理方法,成功地概括出物体的运动规律。
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学说,成功解释了磁现象的本质问题。
物理规律的建立可以通过实验得出或理论分析。
对于一些物理规律:(1)可由对日常生活经验或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2)可由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出结论;(3)可先从大量的实验现象或对事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结论,再进一步通过实验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得出结论;(4)可以在通过实验研究几个量的关系时,先分别固定某些量,研究其中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加以综合,得出几个量的关系(确定变量法);(5)有些物理规律还可以通过理论分析来得到。
理论分析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思维或数学推理,得出新的物理规律
的方法,常见的有理论归纳和理论演绎两种。
理论归纳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经归纳推理,得出更普遍的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理论演绎就是利用较一般的物理规律,经演绎推理,推导出特殊的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此外,科学假设、建立物理模型、等效思维、数学工具的应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练习、考查、实验等都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特殊到一般的多次反复过程。
在练习中学生要不断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假设与论证等思维训练。
近几年上海、江苏等省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论述题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素材,因为思维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语言文字的组织与表达也能起到训练思维能力的作用。
留给学生的作业量要适度,少了不利于对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过多又增加了学生负担,也不利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尤其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分析思路是否正确、合理。
考查作为“备、讲、改、辅、考”的五个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要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兼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功能。
事实上教师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考查时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论证说理能
力,最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总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给学生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做探究性实验,多参加课外活动,通过合作式教学去激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训练他们的思维,并将各种思维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些对学生物理概念的学习、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推理、分析、综合能力,均是有较大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