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

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

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
建国前的中国是苦难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国内资本家和地主阶级对劳苦大众
的剥削,使我国大多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共产党的建立使国民看到了希望。共产党
坚持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理论,领导被压迫人民,坚持反帝反殖的正义斗争,摧毁了帝国主
义的殖民统治。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为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各民族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国后我国由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缺乏认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
误,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走过了一段弯曲的路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共认识到造成这些
失误的原因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把苏联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及其相应
观念神圣化。此时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此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
的道路。那么在改革开放后的这些年里,我们该怎样对中国社会主义再认识呢?
第一、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从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社会主义。一方面,必须明
确我国是搞社会主义,而不是搞资本主义,不能倒退,走回头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超越这个最重要的国情,要求过高,急于求成。这就能使我们在
实际工作中,既可以避免右,又可以避免"左"。
第二、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这就是基
于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认识而提出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贫穷不
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
社会主义要求的。只有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使生产力水平赶上中等国家的水平,我们
才有资格说是坚持了社会主义。
第三、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
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
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此,只要坚持改革,才能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就不可能摆脱贫穷,就谈不上坚持社会主义。
第四、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懂得了,
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建设是搞不好的。自力更生决不是自给自足,闭关锁国;中国在历史上
落后,就是因为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不开放不行,不加
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
第五、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主
义。社会主义本质中最为核心的是“共同富裕”。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也是邓小
平理论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定义的经济运行目的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概括。商品经济的充分发
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以
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
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第六、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充分发扬民主的社会主义。没有社
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商品经
济只有在民主化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发展,这就要求加强人民民主,允许和鼓励党员在党内、
人民在国内,提出不同的意见,对现存体制和政策提出批判性的评价,对于各级领导直至中
央领导进行监督,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发展民主政治既是社会
主义的目的,也是社会主义赖以顺利前进的重要手段。
第七、 我们的社会主义应当是扎扎实实建设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
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实
践证明,只搞物质文明建设,不抓精神文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以致走上邪路。那种认为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上去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对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远不止上述几点,这里只是择其要者而言。对于
社会主义还有许多未知有待于我们去探索,但是,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
我们就一定能对社会主义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