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摘要】 选取我社区1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
过定期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如监测血压、加强
宣教、注重生活、心理、用药等方面的护理,并通过定期随访了解
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评价干预
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探讨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
预后影响。
【关键词】 社区护理;高血压;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1-02
高血压史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多脏器
结构和(或)功能改变。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8.6%[1],
因高血压而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如脑血管疾病、心梗、冠心病
等,已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通过加强高血压患者
社区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极大程度上控
制血压水平升高,降低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为积极控制
高血压发病率,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要求,现对我社区142例高血压
患者的护理过程与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7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管辖区内
1452人进行健康查体,检出高血压病患者2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现随机抽取
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57例,年龄38-72岁,
平均年龄(56.2±6.4)岁,病程3-10年,平均收缩压(152.3±
6.8)mmhg,平均舒张压(92.7±5.6)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疾病,所有患者均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工作。
1.2 护理方法
1.2.1 建立完善个人高血压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
别、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病史、体征、用药、饮食、运动、并发
症发生等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遵医行为及血
压控制情况,并对影响血压水平的高危因素进行合理评估,从而采
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控制。将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细致
归纳,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1.2.2 加强健康宣教 定期开展预防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通过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患者深化了解高血压形成机制、高危因素及
可能诱发的并发症等。并指导患者能够识别危急并发症的先兆表
现,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必要时可列举相关病例,使
患者了解控制高血压的必要性。同时争取家庭成员参与进来,督促
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规范化降压治疗。
1.2.3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限制钠盐的摄
入,补充蛋白质含量高而胆固醇较低的食物,如鱼肉、鸡肉等,多
进食钾、钙含量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同时注意维持
低热量饮食,防止因过度肥胖而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升高。指
导患者戒烟忌酒,切忌暴饮暴食,坚持少量多餐为原则。另一方面,
督促患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形式,如慢跑、门球、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并长期坚持、量力而行。
1.2.4 心理护理 患者因需长年坚持服药,治疗积极性难免有所
下降,且对高血压缺乏较为客观的认知,从而增加了患者紧张、恐
惧等消极情绪的发生。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详细
讲解高血压的可控性,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2.5 用药指导 患者需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用药,并对各
种药物的作用、用量以及过量服用可能导致的毒副反应等做初步了
解。坚持长期服用,切不可随便滥用及随意控制药量等。用药时应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先从单一的小剂量降压药开始,经一段时
间治疗后,根据血压值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学会简单的血压测
量方法,以便发生异常时能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进行救治。
2 结果
经1年随访观察发现,本组142例患者血压水平较护理前得到有
效控制,其比较结果,见表1。患者生活习惯明显改善,治疗依从
性、对疾病认知度及自我保健意识较护理前亦有显著提高,其比较
结果,见表2。
3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盐、高脂、高热量、饮酒等不良饮
食习惯已成为诱发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现有
高血压患者约2.4亿人,每年约有2.5%新发高血压病例发生,且呈
逐年上升趋势。因高血压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亦逐年攀
升,已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死亡率的首要因素。因此积极控制高
血压发病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护理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加强对患者日
常生活习惯的培养,注重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并在护理人员
的帮助下初步掌握预防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对控制血压整体水平、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全面有效控制高血压发
病率,不仅需临床方面的治疗,更需通过社区提供更广的护理干预,
并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从而提高社区高血压人群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1-264.
[2]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3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