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日本的文化外交

浅谈日本的文化外交

浅谈日本的文化外交 吴咏梅 2013-1-29 20:40:38 来源:《日本学刊》(京)2008年5期

作者简介:吴咏梅,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内容提要:近年来,日本实行借助动漫、影视等“软实力”,促进与海外的相互理解和友好,输出其价值观和提高国家形象的新型“文化外交”战略,为扩大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而做出了种种努力。日本的“营建日本酷文化,打造日本国家品牌,赢得世界好感”的文化外交理念有着长远的战略目标,在亚洲地区主要是为了缓和侵略战争的历史后遗症,增强年轻人对日本的理解,提高日本的国家形象,培养更多的“知日派”和“亲日派”,形成区域内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观,从而实现它所倡导的“东亚共同体”构想。

关 键 词:文化外交 动漫 软实力 国民酷总值 2008年3月19日,日本外务省大臣接见室内举行了一个特殊的外交使节就任仪式。在这里,日本乃至世界各国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哆啦A梦”(中文译名“机器猫”、“小叮当”),正式接受外务大臣高村正彦的任命,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动漫文化大使”,承担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动漫文化和提升日本对外形象的重任。这是日本外务省采纳的第二个动漫形象。在其2007年11月1日开始的海外安全宣传活动中,曾起用“给人安心与安全感”的已故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的漫画形象铁臂阿童木为“海外安全大使”。

“哆啦A梦”是日本两位漫画家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以共用笔名“藤子•F•不二雄”所创作的经典动漫形象,于1969年首次被小学馆作为长篇连载漫画出版,此后被改编成动画片,屡屡引发收视热潮。“哆啦A梦”是一只来自未来22世纪的没有耳朵、蓝白色的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四维空间百宝袋,每当主人大雄(中文译名康夫)有麻烦时,就拿出各种各样的法宝帮助他解决困难。它还有一扇“任意门”,能带人们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问世近40年来,机器猫的奇妙、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亲切友善的形象,大雄的具有各种优缺点、成绩糟糕、倒霉透顶又不失可爱的“等身大”小学生形象,伴随了世界几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在他们之中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热度。正因为“哆啦A梦”在日本国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能够让海外的读者和观众了解到普通的日本人怎样生活、思考和创造未来,所以被外务省组织的“动漫文化大使咨询委员会”评选为“动漫文化大使”,履行在日本驻外使领馆举办的外交活动中宣传日本动漫产业、传递日本现代文化信息和介绍现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及风俗的“文化大使”的职责。

“哆啦A梦”成为“动漫文化大使”一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个大使是根据麻生太郎外相提出的“动漫外交”建议设立的,它不仅是日本近年来希望用动画产业来促进“软实力”而作出的一次努力,更是日本政府利用动漫、电子游戏、流行音乐、时装等流行文化来打造日本的国家品牌形象、提高国家魅力、增强世界各国对大和民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外交”政策的一次实践。

一 基于“软实力”、“品牌国家”、“国民酷总值”理念的内容产业振兴政策和“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一般指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来促进国际相互理解与友好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主权国家通过对外传播本国文化来传达国家意志、输出国家价值观和实现国家文化战略的一种外交活动。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外交史学家拉尔夫•特纳(Ralph Turner)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由美国外交史专家弗兰克•宁科维奇(Frank A. Ninkovich)系统阐述。①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和国际民间交流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起以及文化输出所带来的文化霸权和文化安全等问题的出现,不少国家开始把文化事业纳入管辖和控制的范围,把民间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和文化销售视为进行文化外交的软性手段。文化外交不仅与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一样成为一个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兴的综合学科开始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

早在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就指出,硬实力(hard power)和软实力(soft power)两方面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源泉是能够为它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做出贡献的“软实力”。软实力是既无强制性也无需支付金钱,而是依靠其魅力达到自己目的的力量,它的构成因素是一个国家的无形精神力量,即国家的价值观、文化魅力和国际社会中设定课题的能力。软实力不但可以凝聚本国人民,而且可以使自己的各种信号和形象被国际舆论所接收,吸引其他民族来认同自己的价值观,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国际盟友,增强经济政治军事实力。②在《软实力》一文中,奈进一步明确指出,文化、政治价值观以及外交政策是软实力的三大资源。③荷兰政策学家彼得•凡•汉姆(Peter van Ham)2001年10月在《外交事务》中撰文认为,品牌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认知或看法,而“品牌国家”(brand state)则是外部世界对某一特定国家的看法,国家的品牌化就是如何在国外销售国家的形象。在当今的全球化信息社会,强势的品牌国家在吸引外资、吸引人才和产生政治影响力方面是非常有利的。品牌国家的经营过程,既可以强化外交,也可以帮助国内发展,并使其成功地融入国际社会。④在上述观点的指导下,一些欧美国家为了在当今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持其大国和文化霸权的地位,不仅大力发展有形的军事和经济等物质力量,而且还纷纷大力发展包括现代文化产业在内的“软实力”,精心打造有魅力的国家形象。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东京爱情故事》等描写日本城市年轻人情感和日常生活的日本青春偶像剧在中国香港和台湾、新加坡以及中国内地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年轻人中掀起收视热潮,日本动画片《光明战士阿基拉》、《龙珠》、《美少女战士》、《皮卡丘》和《数码宝贝》等在全球范围的风靡,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奥斯卡长篇动画奖以及以日本的动漫作品为蓝本而拍摄的《黑客帝国》、《杀死比尔》等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的公映,日本影视、动漫和电子游戏等流行文化在亚洲乃至世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日本的动漫和电子游戏产业,以其对传媒、制造业和文化教育等行业所产生的强大光环效应,为日本的商业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并正成长为全球性产业。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统计,日本漫画、动画片和游戏软件在国际内容⑤市场的规模是34万亿日元,占世界内容市场的30%。目前,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收看日本动漫,而且世界上播放的动漫作品有60%以上来自日本,在欧洲更是占到了80%。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遍布日本和全球的日本动漫迷们在电影和视盘上的消费超过了50亿美元,此外,与日本动漫相关的商品消费是180亿美元。⑥

2002年,美国政治分析专家道格拉斯•麦克格雷(Douglas McGray)在《外交政策》第5-6期上发表《日本国民酷总值》(Gross National Cool)一文,高度评价了动漫、流行音乐、电玩、家电产品、建筑、时装和美食等日本流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⑦他指出,“国民酷总值”(GNC)也是软实力的一种形态,可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一样用作衡量国家实力的一项指标。他还认为,与美国文化的大国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相比,现代日本文化的威力在于它的无国籍性,日本人所特有的不拘泥于传统、海纳百川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吸取各种海外文化,创造出一种完全感觉不到日本要素的新型文化。例如,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具有东方价值观念和面孔的主人公往往生活在西方的世界里,他们被设计成唯美的“脱日化”形象:大大的眼睛、金黄的头发、高而尖的鼻子、曲线夸张的身材,这种有意为之的“全球化”设计以及对人物、地域的“文化模糊”处理,使日本动漫能够广泛地为世界各地区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日本也正是通过这种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化文化大国,使其文化具有很“酷的国家魅力”(National Cool)。

2003年8月,《时代》周刊亚洲版专门开辟了一个关于日本大众文化的大型特集,指出日本正从一个“制造国家日本”向“文化国家日本”转变,也就是说日本正从产品制造大国转变为“酷文化”输出大国。⑧约瑟夫•奈在2004年6月的《外交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日本的软实力:局限和可能性》的文章,指出“日本虽然经历了十年的经济萧条,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在不断地以文化为基础增强软实力”。他认为,日本的软实力除了禅和空手道等传统文化以外,还包括漫画和动画片等流行文化。在亚洲,日本能够成为把现代性和民主主义融合于传统文化的典范,但由于软实力是一种能够吸引人的国家魅力,日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其文化如何克服其内向性和封闭性,向世界传播信息”。⑨

2002年以后,上述“软实力”、“品牌国家”和“国民酷总值”的理论和概念在日本激发了各种政策性的讨论,许多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家达成共识:泡沫经济崩溃以后,80年代曾经引以为豪的经济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再加上从2006年起日本人口开始减少的现实,仍然依靠经济实力来维持国家的地位已不太可能,要想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21世纪仍然保持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在经济和政治重要性日益提高的亚洲继续保持日本的领先地位,就必须把给人们的精神带来满足感的“文化内容”(contents)的生产作为21世纪振兴日本的重要战略,充分挖掘内容产业的潜力,把它扶植成未来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此,日本政府于2001年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并于2003年组建了由总理大臣挂帅的“知识财产战略本部”,下设“内容专业调查会”,探讨内容产业的发展方针。日本最重要的经济组织“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也成立了“文艺、内容产业部会”,开始研究文化产业问题。2002年起,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内容产业扶持政策。2004年4月,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内容专门调查会提出了“软实力时代”日本内容产业国家战略的五个理念:(1)All Japan,即全国官民共同携手合作,努力解决各项课题;(2)Brand Japan,以创建和提高日本品牌为目标,重视海外市场策略;(3)Cool Japan,以营造日本“酷”的国家形象为目标;(4)Digital Japan,充分对应数码化和宽带网化;(5)E-Tech Japan,推动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⑩在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各智囊研究机构和民间学术机构、大学开始共同创立有关内容产业的政策研究项目和产学官相结合的科研项目,民间财团和经济团体也开始组织有关数码内容、动漫产业的学术研究。日本出现了举国一致共创“内容泡沫”的形势。

在这种举国创建“日本国家品牌”、打造“酷日本”的文化产业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日本政府的外交领域也出现了新型外交活动——“文化外交”。其宗旨是积极强化和灵活运用在经济和安全保障两方面都具有益处的文化,努力将海外对日本动漫、影视、电子游戏和美食等现代日本文化的兴趣转化为政治资本,通过动漫文化促进日本与海外的相互理解与友好,输出日本的国家价值观并实现其文化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