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1 锂离子电池基础知识 锂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它是最轻的金属元素,金属锂的比重只有水的一半,铝是较轻的金属,锂的比重只有铝的五分之一。锂的电负性是所有金属中最负的,锂离子的还原电位高达-3V。根据计算,1克锂转化为锂离子时所能得到的电荷数为3860mAh,加之它的大于3V的工作电压,锂作为电池的负极材料当之无愧轻量级的大力士。 早期负极为金属锂的“锂电池”,但金属锂的化学活性太大,充电时产生的枝晶会使电池短路,目前尚未真正解决其安全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发现锂可与许多金属形成合金,其活性要小许多,更奇妙的是锂可以在许多层状结构的物质中可逆地嵌入和脱出。锂以这些材料为载体就安全多了。 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将发展新的正负极材料, 如部分动力电池:负极LiC+正极LiMn2O4锂聚合物电池。在正、负电极粘结剂、电解质三者中任何一种使用高分子聚合物的锂离子电池就可以成为锂聚合物电池。现在常见的是使用高分子胶体取代常规液体电解质的锂聚合物电池。 1.1锂离子电池简介 • 正极采用锂化合物LiXCoO2、LiXNiO2 、LiFePO4或LiXMnO2 • 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XC6。 • 电解质为溶解有锂盐LiPF6 、 LiAsF6等有机溶液。 充电池时,此时正极上的电子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正锂离子Li+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 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电子和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离子电池又称为“摇椅电池”,是指以可供锂离子嵌入脱嵌的物质作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电解质一般采用溶解有锂盐的有机溶液,根据所用电解质的状态,可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1.2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机理 一个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及隔膜组成,外加正负极引线,安全阀,PTC(正温度控制端子),电池壳等。虽然锂离子电池种类繁多,但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嵌,经过隔膜和电解液,嵌入到负极材料中,放电以相反过程进行。以典型的液态锂离子为例,当以石墨为负极材料,以LiCoO2为正极材料时,其充放电原理为: • 正极反应:LiCoO2== Li1-xCoO2 + xLi+ + xe- • 负极反应:6C + xLi+ + xe- == LixC6
• 电池总反应:LiCoO2 + 6C ==Li1-xCoO2 + LixC6 • 放电时发生上述反应的逆反应。 充电时,Li+从LiCoO2中发生脱嵌,释放一个电子,C3+被氧化为C4 +,与此同时,Li+经过隔膜和电解液迁移到负极石墨表面,进而插入到石墨结构中,石墨结构同时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锂—碳层间化合物LixC6,放电时过程则相反,Li+从石墨结构脱插,嵌入到正极LiCoO2中。
(2)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① 能量密度高,输出功率大。 ② 平均输出电压高(约3.6V),为Ni-Cd、Ni-MH电池的三倍。 ③ 工作温度范围宽,一般能在-20-45℃,期望值为-40-70℃。 资料
④ 无记忆效应。 ⑤ 可快速充放电,充放电效率高,可达100%。 ⑥ 没有环境污染,称为绿色电池。 ⑦ 使用寿命长,可达1200次左右。 (3)锂离子电池结构 ① 正极
② 负极 ③ 隔膜: 放置于两极之间,作为隔离电极的装置,藉以避免两极上的活性物质直接接触而造成电池内部的短路。但隔膜仍需能让带电离子通过,以形成通路。 要求:离子透过度大; 机械性强度适当; 本身为绝缘体; 不与电解液及电极发生反应。 材料:单层PE(聚乙烯)或者三层复合PP(聚丙烯)+PE+PP 厚度:单层一般为0.016~0.020mm 三层一般为0.020~0.025mm ④ 电解液 性质: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较强吸湿性。 应用:主要用于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只能在干燥环境下使用操作(如 环境水分小于20ppm的手套箱内)。 规格:溶剂组成 DMC:EMC:EC =1:1:1 (重量比) LiPF6浓度 1mol/l 质量指标:密度(25℃)g/cm3 1.23±0.03 水分(卡尔费休法) ≤20ppm 游离酸(以HF计) ≤50ppm 电导率(25℃) 10.4±0.5 ms/cm
负极基体:铜箔(约0.010mm厚) 负极物质:石墨+CMC+SBR 负极集流体:镍带(约0.07mm厚) 正极基体:铝箔(约0.016mm厚) 正极物质:LiFePO4+碳黑+PVDF 正极集流体:铝带(约0.1mm厚) 高温胶带(约0.05mm厚) 资料 2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 3锂离子电池生产用的主要设备 (1)真空行星搅拌机(将各种电池材料均匀的搅拌成浆状) (2)电极涂布机:搅拌后的浆料均匀涂膜在金属箔片上。对浆料的涂布厚度精确到3微米以下。 (3)辊压机(涂布后的极片进一步压实,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4)极片分切设备 (5)全自动超声焊接导电柄设备 (6)卷绕机:(将制造好的极片卷绕成电池) (7)手套箱:(保证在低湿度环境下将电解液与卷芯封装在一起) (8)注液机:(保证高精度的流水化将电解液真空注入电池包装材料内) (9)焊接设备
正极配料 来料检验 负极配料 正极涂布 负极涂布 正极制片 负极制片 隔 膜
卷 绕 入 壳 烘 烤
短路检验
滚 槽 注液 封 口 化 成 密封性检验 分 容 外包装 出 厂 出厂检验 湿度控制
负极配料 正极涂布 负极涂布 正极制片 负极制片 正极焊片 负极焊片 裁隔膜 正极配料 正极+隔膜+负极 全检、吸尘
一测短路 压芯
包底、放绝缘片、包顶 入
壳 二测短
路
激光焊 烘烤脱 气
高温老化
注电 解液
预充 压钢珠清洗 常温搁置 分容 出货检验 贴面垫 包装
测内阻 测厚度
出货 客户 资料
(10) 滚槽、封装设备 (11) 化成测试设备(将做好的电池充电活化,产生电压,同时测试电池的容量) 4 锂离子电池的命名 (1) 圆柱形的命名 用三个字母和5位数字来表示,前两个字母表示锂离子电池(LI),后一个字母表示圆柱形(R),前两位数字表示以mm为单位的最大直径,后三位数字表示以0.lmm为单位的最大高度,如LIR18500即表示直径为18mm,高50mm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2) 方形的命名 用三个字母和6位数字来表示,前两个字母表示锂离子电池(LI),后一个字母表示方形(S),前两位数字表示以mm为单位的最大厚度,中间两位数字表示以mm为单位的宽度,后两位数字以mm为单位的最大高度,如LIS043048即表示厚度为4mm,宽30mm,高48mm的方形锂离子电池。 5 锂离子电池性能 • 常规性能:容量 电压 内阻 • 可靠性性能:循环寿命 放电平台 自放电 贮存性能 高低温性能 • 安全性能: 过充 短路 针刺 跌落 湿水 低压 振动 5.1 容量 • 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给出的电量称为电池的容量,以符号C表示。 • 常用的单位为安培小时,简称安时(Ah)或毫安时(mAh)。 • 电池的容量可以分为理论容量、额定容量、实际容量。 • 理论容量是把活性物质的质量按法拉第定律计算而得的最高理论值。为了比较不同系列的电池,常用比容量的概念,即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池所能给出的理论电量,单位为Ah/kg(mAh/g)或Ah/L(mAh/cm3)。 • 实际容量是指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输出的电量。它等于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乘积,单位为 Ah,其值小于理论容量。 • 额定容量也叫保证容量,是按国家或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保证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应该放出的最低限度的容量。 5.2 电压 • 开路电压: 电池在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 电池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池的正极的还原电极电势与负极电极电势之差。 • 工作电压:电池接通负载后在放电过程中显示的电压,又称放电电压。 • 初始电压: 在电池放电初始的工作电压称为初始电压。 电池在接通负载后,由于欧姆电阻和极化过电位的存在,电池的工作电压低于开路电压。 5.3 内阻 • 电流通过电池内部时受到阻力,使电池的电压降低,此阻力称为电池的内阻。 • 电池的内阻不是常数,在放电过程中随时间不断变化,因为活性物质的组成、电解液浓度和温度都在不断地改变。 • 电池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极化内阻又包括电化学极化与浓差极化。内阻的存在,使电池放电时的端电压低于电池电动势和开路电压,充电时端电压高于电动势和开路电压。 • 欧姆电阻遵守欧姆定律;极化电阻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大,但不是线性关系,常随电流密度的对数增大而线性增大。 5.4 循环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