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经营战略论文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目 录 1企业的经营战略 ............................................. 1 什么是经营战略 ....................................... 1 经营战略的特点及作用 .................................. 1 经营战略的制定及实施 .................................. 4 2企业的多样化经营 ........................................... 7 企业的多样化背景 ..................................... 7 中外企业的多样化经营 .................................. 8 企业多样化发展的原因 ................................. 10 3质量是经营的关键 .......................................... 12 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 12 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现状 ............................... 13 全面质量管理 ........................................ 15 参考文献 .................................................... 17 致 谢 ....................................................... 18
1企业的经营战略 什么是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规划的基础。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其制定要求看,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经营战略的特点及作用 1.全局性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规定的是企业的总体行动,它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虽然它必然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是,这些局部活动是作为总体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战略中出现的。这样也就使经营战略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2.长远性 企业的经营战略,既是企业谋取长远发展要求的反映,又是企业对未来较长时期(五年以上)内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通盘筹划。虽然它的制定要以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当前情况为出发点,并且对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限制作用,但是,这一切也都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是长远发展的起步。凡是为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所确定的长期基本不变的行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都是战略。而那种针对当前形势灵活地适应短期变化,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都是战术。 3.抗争性 企业经营战略是关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行动方案,同时也是针对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迎接这些挑战的行动方案。它与那些不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企业现状、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为目的的行动方案不同。只有当这些工作与强化企业竞争力量和迎接挑战直接相关、具有战略意义时,才能构成经营战略的内容。应当明确,市场如战场,现代的市场总是与激烈的竞争密切相关的。经营战略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严峻的挑战,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就是为了取得优势地位,战胜对手,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4.纲领性 企业战略规定的是,企业总体的长远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前进道路,以及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针、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骤,这些都是原则性的、概括性的规定,具有行动纲领的意义。它必须通过展开、分解和落实等过程,才能变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经营战略的上述特性,决定了经营战略与其他决策方式、计划形式的区别。根据上述经营战略的特性,我们又可以说,经营战略是企业对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抗争性和纲领性的经营方案的谋划。
经营战略的作用 企业的经营战略主要有以下作用: 1.通过制定经营战略,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调查分析,明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对于企业增强自身经营实力有了明确的方向。 2.企业有了经营战略,就有了经营发展的总纲,发挥企业的整体效益,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3.便于国家和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指导,有利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4.有利于全面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经营战略的三维内容[1] 1.战略要素维 这是构成任何企业经营战略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包括战略方向、战略目标和任务、战略资源、基本策略和战略步骤 2.战略类型维 企业经营战略大体上可以分为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两大类。发展战略主要解决如何筹集资源、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如何与自然环境相处以实现和谐发展的问题;竞争战略主要解决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实现持续经营和发展的问题。当然,两者密不可分,企业总是在竞争中发展,通过发展提升竞争力,但是两类战略针对的主要问题各有侧重,如蓝海战略就把战略焦点从竞争挪向发展方面。 3.战略效果维 这是决定战略要素、战略类型选择的依据,也是衡量经营战略优劣的尺度。它包括实现与环境良性互动、提升竞争优势等。企业经营战略是根据企业生存发展需要以及客观形势所作的谋划,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因而战略要素的结构、战略类型的选择也必然有不同的方案。
经营战略的制定及实施 经营战略的制定[2] 营战略制定的程序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包括考察和了解组织的使命,建立将使命具体化的目标。由于目标选择会占用组织大量资源,并影响组织许多其他活动,因此这是—-个关键步骤。管理者的价值观会影响目标选择。 2.识别现行战略。分析组织的现行战略与组织的使命和目标是否一致。如果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在目标确定过程发生了重大改变,或者组织的使命和目标采用现行战略无法达到,重新识别组织的战略就很有必要。这一步骤的分析可能暴露出组织缺乏明确战略的缺陷。 3.环境分析。了解组织目标和现行战略为确定环境因素对组织完成目标的影响提供了分析框架。组织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一般环境由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伦理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等组成,它们对组织的影响是间接的。任务环境包括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投资者、政府、劳工等方面,它们对组织目标完成的影响是直接的。环境分析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企业面对的威胁是什么,面临的机会又是什么。 4.资源分析。组织目标和现行战略也提供了分析组织资源的框架。资源分析主要分析组织在生产、营销、财务、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现状或能力。资源分析主要是识别组织在这些方面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 5.确定战略改变的程度。通过环境和资源分析,可以预测出继续执行现行战略的结果。根据预测结果管理者可以决定是否修改战略。这个决策取决于是否存在绩效差距。 6.战略决策。如果需要改变战略来缩小绩效差距,那么这时就是制定新的战略计划。 7.战略的实施。战略一但决策就必须执行,即落实到组织的经营活动中去。这是因为即使是最高明、最富有创造性的战略,除非得到有效的实施,否则不会对组织有任何益处。 8.战略控制。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定期或在关键阶段检查战略的执行进度。
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3]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企业经营战略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施才能得到评价和验证。所以,为贯彻已选定的战略,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战略行动和项目计划,筹措资金,建立战略实施的监控系统和评价系统,管理日常的组织活动。在企业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下六种因素。 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根据企业经营战略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战略项目和行动计划、资金的筹措计划、市场开拓计划等,以便有重点地推进企业战略。 2.改变人们的行为。要适应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改变企业内部各方面人们的传统行为,建立起适合新战略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工作方法、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 3.建立与新战略一致的组织机构。根据战略目标和所选择的战略决策、规划,选择符合战略实施所需要的组织机构,并且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以及企业将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4.合理地选择负责人。对不同的战略,要选择不同的人来负责,使其承担的任务与其能力、专长及责任心等因素一致,并且应根据责任的大小、完成任务的好坏,及时地予以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5.正确地分配资源。企业的资源是指资金、技术、人力、物资及信息等: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这些资源应按照战略规划中所需要的数量、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执行。 6.有效地进行战略控制。依据企业预定的战略目标,经过与反馈回来的战略实施中的实际业绩的比较,检测差异的程度,然后进行纠正。战略控制的三个要素:制定一套有效的战略价值标准;反映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实际业绩:绩效评价。
,3经营战略的效果评价[4] 1.盈利能力:衡量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为“剩余收获”,即账面的盈利额减去投资的成本。 2.产品地位:即本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 3.市场地位:主要衡量指标为:市场占有率、市场地区分布地个覆盖率。 4.生产能力:即商品的投入与产量以及所提供的服务水平。 5.人才利用状况:即人员培训状况,后背人员状况,人员安排状况等。 6.企业各个方面是否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7.企业战略是否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只有企业素质提高了,战略才算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