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 提高学术会议质量
黄海金 杨 民 王湘生
看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年第2期刊登的赵建勇撰写的关于“医院对职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管理”一文后,既受启示,又有同感。
现就学术会议的问题阐述几点看法。
一、学术会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术会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学术会议是面对面的更直接的科技新知识的交流,可以当场询问和解答。
所以,卫生系统的各种学术会议对推进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学科发展,提高群体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造福人类具有独特的贡献。
当然,学术会议质量的高低对该学科群体素质能否提高有直接的意义。
但是,学术会议的质量又取决于这一学科的群体素质,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的发挥和影响,更重要的是学会组织者办会的指导思想,或者是学术会议组织者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所决定的。
许多学术团体本着学会宗旨,如中华医学会的办会宗旨:“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社会效益为准则”,积极召开学术会议,由于指导思想明确,组织认真,精心选好会议主题,会员单位大力支持,加上广大会员积极参与,使学术会议质量不断提高,对推进学科发展,提高学科群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防病治病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名目繁多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有医学会举办的,也有非医学会举办的;有医学专业期刊举办的,也有非医学专业期刊举办的,甚至其它行业也召开卫生专业的学术会议。
由于有少数的办会者的指导思想不够端正,追求盈利,对会议无严格管理,无学术质量标准,征集到的论文无筛选,征集多少篇,发多少份通知。
这些会议多以旅游风景名胜为诱饵,收取高额会议费。
而会议往往举办一个开幕式即告结束,根本不组织学术报告,也不组织学术讨论,几百人的会议,举办单位派出1、2人收完费后就无人过问了,更有甚者,连车、船、机票也无保障,使得与会者叫苦不迭,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各医院和与会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学术会议的形象,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乱办学术会议,究其原因,主要是极少数人受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也忘记了学会的宗旨,一切以经济为目标,造成了以赢利为目的而办会卖牌子、卖证书的不良现象。
二、提高学术会议质量的措施
(一)主管部门应加强学术会议审批管理:主管部门对自己所属的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举办的学术会议要求其提前半年进行上报审批,凡违背其宗旨、召开非本专业的学术会议或私自召开“学术会议”的,要坚决予以抵制或是追究私自办公者的责任,并进行经济处罚或没收其经济所得。
(二)举办单位要认真组织办会: 端正召开学术会议指导思想,会前必须认真选好会议主题,会中认真进行组织,会后及时总结,千方百计提高学术会议质量; 对学术会议实行分级管理,对重大学术会议,学会主要负责人应亲自过问,抓好落实; 对学术会议实行质量评估。
(三)医疗单位加强对与会职工的管理:1.成立学术工作委员会(小组):对参加会议的稿件进行筛选,防止低质量的稿件外投而影响本单位的声誉,或防止一稿多投。
而且可以通过稿件录用通知鉴别其举办单位的学术水平。
2.严格选择会议:对有价值、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积极鼓励职工写稿、投稿并参加会议,通过与会,学到新知识,获得新的信息,从而提高本单位医疗技术水平,同时也可提高本单位知名度。
3.与会代表返回应进行专题汇报:要求与会代表将所参加会议中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及时向全院职工进行传达,以便一人与会,众人受益,而且可以从中发现人才。
4.年终组织对学术会议进行评估:用调查表的形式,让与会代表对其参加的学术会议进行评估,及时掌握各学术会议质量,以便来年的与会审批和把关。
・
436・Chines e Journal of Hospital Adminis tration ,Ju ly 1997,Vol 13,N o .7
三、体会
中华医学会成立已有81年历史。
几十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办成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受到与会者欢迎。
(一)明确学术会议的宗旨和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会仍坚持“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社会效益为准则”的学会宗旨,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为目的。
为此,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科学的学术会议管理办法和提高学术质量的评估标准,在学术活动中试行,对提高学术会议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对学术会议实行计划管理:
1.报批数量:专科分会每年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年会、重点会、多学科卫生工作重点和科研攻关的大型会等。
无年会的可报两个专题会,学组在5个以上的专科分会,可申报3个专题会。
我们要求低频率、高质量,反对召开低水平的重复的学术会议。
2.报批时间和程序:各类学术会议应在每年的6月底以前,提出第2年的学术活动计划。
专科分会或学组由常委会讨论,提出学术活动计划,报总会学术会务部综合平衡后,交学术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呈报总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后,方可列入年度学术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上报卫生部和中国科协备案。
任何未经批准冠以中华医学会名义召开的学术会议是无效的。
(三)关于学术会议和学术质量管理:
1.学术会议分层次管理: 一类会议由总会负责,学术会务部具体负责实施,它包括专科分会换届改选的年会,结合卫生工作和防病治病的重点等,“95”科技攻关的课题,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会议以及与卫生部合办全国中青年学术会议等。
二类会议一般由专科分会负责召开,它包括专科分会或学组召开专题会、研讨会、座谈会等。
2.论文证书的管理: 学术论文证书统一由总会学术会务部负责印制,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仿制。
学术论文证书发放办法:一类学术会议的论文证书按会议论文入选率控制在40%以内,主要是大小会议上发言的第一作者等,由总会学术会务部盖章并发放;二类学术会议的论文证书由专科分会盖章并发给,其论文入选率控制在60%以下。
3.会议规定4个不准: 不允许小单位(科室)和个人承办; 不允许利用会议费宴请;
要尽量避免在旅游旺季到旅游城市开会;!不允许用公款旅游。
4.控制费用:学术会议经费开支应按照国家财务制度和总会有关规定办理。
5.搞好学术会议质量评估:会议征稿质量评估,一是会议选题,二是稿件质量,三是用稿率,四是本次会议学术质量。
会议中,对会议的质量,从选题、论文水平与效益、会风及会务工作向与会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召开代表座谈会,进行回顾性调查问卷。
总之,办好学术会议,只有主管、主办,参与3个方面严格控制,积极配合,才能保证学术会议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服务于医院和社会的目的。
(收稿:1997-03-25)
(上接第424)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国家卫生管理体制及其法规的系统、配套和规范以及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
其次,要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医疗服务市场能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的正当作用,促使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规范医疗机构的经营行为和个人医疗消费行为。
第三,我国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更广泛的范围和宏观的层次实施需求与供给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
我国政府支出形成的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构成社会医疗总需求的主要部分,而且今后将进一步增加卫生财政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总供给量。
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应努力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宏观和微观的经济运行变量,积极探索医疗服务的供求规律,深入研究和完善卫生经济政策,深化卫生改革,形成新的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医疗保健管理体制,使我国卫生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收稿:1997-03-19 修回:1997-04-15)
・
437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年7月第13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