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卖后抵”行为是否需要符合《解释》第八条规定“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形,才需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先卖后抵”行为是否需要符合《解释》第八条规定“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形,才需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先卖后抵”行为是否需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形,才

需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一、该问题目前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观点一:需要符合“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形才适用,否则只能依据《合同法》追究相应违约责任。

《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颁布后,时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孙华璞指出: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或者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导致买受人无法取得房屋的,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这里的无法取得房屋是指两种情况:一是出卖人将房屋出卖给买受人后,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的,在因出卖人不履行对第三人的到期债务,第三人依法行使对该房屋的抵押权,致使买受人无法取得房屋的情况;二是出卖人“一房二卖”,并将房屋交付给后买受人,致使先买受人无法取得房屋的情况。可见,根据该条款解除合同,不仅应具备“先卖后抵”或“一房二卖”的行为要件,还应具备“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无法取得房屋”这一结果要件。

根据《房地产纠纷裁判思路与规范指引》一文中解释,买受人根据《解释》第八条主张惩罚性赔偿责任应当具备如下条件:其一,出卖人和买受人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其二,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买受人无法取得房屋。

观点二:只要符合“出卖人将房屋出卖给买受人后,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的”,应直接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因是出卖人的行为属于根本性违约,同时兼具欺诈之嫌疑,否则不利于保护买受人的利益。

二、具体问题分析

问题一:买卖双方签订《认购协议》,买受人支付全款,出卖人已将涉案房屋交付使用但尚未过户,其后又对涉案房屋进行抵押登记,出卖人能否以已经“交付使用”为由,抗辩“先卖后抵”行为不存在“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形?

不能。

分析: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商品房的认购、订购、预订等协议具备《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并且出卖人已经按照约定收受购房款的,该协议应当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因此,可以认定双方已经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

其次,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对案涉房屋的占有并不等于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买受人如无法取得房屋(物权),是享有主张解除协议的权利。

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

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 篇一: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缺乏意思表示真实这一要件即意思表示不真实,(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

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认定 龙源期刊 .cn 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认定 作者:李臻栋 来源:《法制博览》XX年第09期 【摘要】有些合同由于订立时就具有缺陷或者在订立后情势发生了变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纠纷。在合同出现纠纷时需要对合同进行解释才能对这些纠纷加以解决,而如何认定订立合同当事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意,就成了合同解释的关键。在这一问题上,有意思主义、表示主义、折衷主义三种观点,我认为折衷主义更符合中国的现在的实际,但如何折衷则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关键词】意思表示;意思主义;表示主义;折衷主义

(完整版)项目开发合同

合同编号: 技术开发(委托)合同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有效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

填写说明 一、本合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技术开发(委托)合同示范文本,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可推介技术合同当事人参照使用。 二、本合同书适用于一方当事人委托另一方当事人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技术开发合同。 三、签约一方为多个当事人的,可按各自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等,在“委托方”、“受托方”项下(增页)分别排列为共同委托人或共同受托人。 四、本合同书未尽事项,可由当事人附页另行约定,并可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五、当事人使用本合同书时约定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处注明“无”等字样。

技术开发(委托)合同 委托方(甲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受托方(乙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研究开发项目,并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乙方接受委托并进行此项研究开发工作。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本合同研究开发项目的要求如下: 1.技术目标:详见需求设计书

。 2.技术内容:详见需求设计书 。 3.技术方法和路线:详见需求设计书 。 第二条乙方应在本合同生效后日内向甲方提交研究开发计划。研究开发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无; 2. ; 3. ; 4. 。 第三条乙方应按下列进度完成研究开发工作: 1. 年月日完成样稿; 2. 年月日完成测试; 3. ; 4. 。 第四条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及协作事项如下: 1.技术资料清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释义 第二十六条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本条是关于合同履行中有关情势变更的解释。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涵义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发生重大变化而使合同的基础动摇或者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显失公平,因此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的原则。如发生情势变更的情形下,会造成一方当事人的重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应重新协商,如果达不成协议,受损害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除合同、变更合同。所谓情势,是指客观情况,具体泛指一切与合同有关的客观事实,如灾难、经济危机、政策调整等。客观事实的发生要与合同有关,与合同无关或对合同影响甚微,就不属于情势。所谓变更,是指合同赖以成立的环境或基础发生异常之变动。这种合同成立的基础或环境的客观基础的变动有可能导致合同当事人预期的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从而使原先的合同失去其本来的意义。情势变更原则的法理基础是法律的公平原则,如果说在合同订立时是公平的,在合同生效后由于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一方当事人遭受重大的损害,造成双方当事人显失公平。此时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就是借助法院来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者解除合同,以此来平衡由于社会异常变动所引起的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失衡。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在确认时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梁慧星教授提出就以是否导致合同基础丧失,是否致使目的落空,是否造成对价关系障碍,作为判断标准。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效力 情势变更的适用条件:1、应有情势变更的事实;2、情势变更须为当事人所不能预见;3、情势变更必须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4、情势变更原则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履行完毕之前;5、如果继续维持合同,则会对当事人显失公平。 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对于当事人来讲两个效力:一是变更合同,通过合同变更可以使合同双方权利义务重新达到平衡,要注意《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体现了当事人自治的当事人主义,虽然情势变更规定是对

以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起诉解除租赁的代理词

以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起诉解除租赁的代理词篇一:租赁合同纠纷一审代理词--律所 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天津吉贤律师事务所接受xxxxxxx的委托,指派我担任xxxxxxx 与天津市xxx 投资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的一审代理人。现结合今天的庭审情况针对双方争议的焦点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原被告签订的《天津市xxx 生活广场商铺租赁合同》(以下简称租赁合同)符合法定解除的条件,该合同依法已经解除。 1、被告迟延履行合同的主要债务,经原告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履行。(迟延履行合同义务) 原被告于xx年9月20日签订了租赁合同(见证据2)。双方约定, xx年11月15日为商铺交场日(交场日:双方签订交付确认书、实际交付商铺日期),并于xx年圣诞节前正式开业。而至xx年12月31日,被告商场内外部装修工程仍未完成,无法为原告及其他商户提供入场经营的条件。经原告催告后,被告承诺延至xx年4月15

日可全面完工,为原告提供入场经营条件。但,经原告催告并给予4个多月的合理期限后,至再次约定的完工期限即xx年4月15日,商场内外施工场地仍凌乱不堪,没有丝毫完工迹象。以上事实可由原告于xx年4月份拍摄的现场照片证实(详见证据17)。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以上情形符合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原告可以解除合同。 2、在租赁合同约定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被告明确表示不能履行主要债务,并且根据被告商场的现状表明,被告也无法履行租赁合同主要债务。(预期违约) 在xx年12月底和xx年4月15日前,原告曾多次找到被告,均被被告明确告知因工程未完工、招商情况不好而不能为其提供入场经营的条件,即明确表示不能履行租赁合同的主要债务,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上情形符合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原告可以解除合同。 3、被告迟延履行合同债务已致使原告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符合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法定合同解除的情形。(根本违约) 原告租赁被告商铺的目的是经营袋鼠品牌专卖店并已取得特许经营授权,经营权的期限至xx年9月21日。被告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合

简述合同协议书的一般含义与基本特征

简述合同协议书的一般含义与基本特征 文件编号TT-00-PPS-GGB-USP-UYY-0089

管理学作业答题纸 商务合同 01次作业(第1-4单元)答题纸 学籍号:姓名: __ ____ 学习中心:__弘成教育南京学习中心 分数:班级:_____金融学___________ 批改老师: 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请将每道题的答案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 (1)简述合同的一般含义与基本特征(出自第一单元) (2)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义及其特征(出自第二单元) 2

题目1 [50 分] 答:一、合同的含义: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协议是指当两个人取得了对同一事物的一致看法时,他们就取得了协议。 二、合同的基本特征: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 3.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4.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5.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6.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意思表示一致达成的协议。 此外合同还具有以下特征: 2

1、标的物: 供货协议(商品销售合同) 提供服务协议(服务合同) 租用商品和租用者有权选择购买商品的协议(租购合同)货运或客运协议(运输合同) 为他人工作协议(雇佣合同) 借款协议(贷款合同) 房屋或厂房建设协议(建筑合同) 租用土地或建筑物协议(租契) 租用设备协议(租用合同) 租船协议(租船合同) 转移风险协议(保险合同) 2

2、协议方式 口头协议、电话协议、面对面协议、书面协议(标准协议) 3、契据 通过如下方式确认一份契据: a.文件必须明白表述是一份契据 b.文件必须以规定的方式来制作。在个人案例中,文件必须是在见证人出席的情况下由当事人签字,还需要见证人签字。在公司案例中,文件必须是按公司合伙条款规定的方式来制作的。 4、按法律要求具有特殊格式的协议 1925年的《财产法》规定:三年以上租赁必须是密封的。 1977年的《防止欺诈法》规定:如果担保人没有在担保书上签字或者没有在记录担保条款的文件上签字,担保是不能生效的。 2

委托授权和委托合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委托授权和委托合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授权行为是委托代理的基础,而委托代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又具体反映在委托合同中。委托合同往往是授权行为的基础。二者既互相联系,但又各不相同。 委托授权,是指委托人(被代理入)向受托人(代理人)授予代理权的意思表示。换言之,委托人将其愿意授予受托人代理权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行为就是委托授权行为。委托授权是一种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即以委托人单方的意思表示为成立要件,只要委托人作出了这一意思表示,受托人即取得了代理权,授权的法律效果随之产生。委托授权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则应当用书面形式(《民法通则》第65条第l款)。有关委托授权行为是委托代理的基础,而委托代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又具体反映在委托合同中。委托合同往往是授权行为的基础。二者既互相联系,但又各不相同。 委托合同则是—种双方法律行为,必须基于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即委托方愿意授权,受托方愿意接受。在实践中,为防止纠纷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在出具授权委托书的同时,由委托人和受托人签订一份委托合同,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授权委托书一般只解决代理权是否形成的问题,委托合同则一般只解决双方的权利义务问题,并不当然解决代理权的问题。如果委托合同中有专门的授权条款,明确规定了代理事项、权限、期间等内容,则可不必另行授权,自委托合同签订生效之时,代理人即取得代理权。如果委托合同中并无明确授权的意思表示,只规定了其他权利义务事项,则不能认为受托人已取得代理权。 委托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①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姓名或名称、法人代表、法定地址;②委托事项;③代理权限;④代理期间;⑤对代理权行使的要求与限制;⑧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⑦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⑧代理费用(佣金)的计算标准、支付办法;⑨违约责任等。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一: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认定 龙源期刊 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认定 李臻栋 :《法制博览》20XX年第09期 【摘要】有些合同由于订立时就具有缺陷或者在订立后情势发生了变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纠纷。在合同出现纠纷时需要对合同进行解释才能对这些纠纷加以解决,而如何认定订立合同当事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意,就成了合同解释的关键。在这一问题上,有意思主义、表小主义、折衷主义三种观点,我认为折衷主义更符合中国的现在的实际,但如何折衷则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关键词】意思表示;意思主义;表示主义;折衷主义 一、引言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即合同就是当事人为自己制定的法律文件,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范围以合同为尺度来确定。因此,合同是私法自治的工具,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私法意思自治的功能。合同是私法主体用来设计、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私人目的的工具。但由于在订立合同时往往存在语言上的缺陷以及法律知识的欠缺或者情势的变化,这就使得合同意思表示不明确或缺漏从而使合同的当事人出现纠纷。 二、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规范

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 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彳丁为。“意思表小系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为内心意思;二为此项内心意思的外部表示。① 所以当意思表示有瑕疵时,应当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确定其效力。理论界有三种见解:意思主义、表示主义和折衷主义。 (一)意思主义 意思主义是19世纪资本主义进人自由竞争时期以后, 当事人意思自治受到尊重,随之产生的以探求当事人内心意思为宗旨的合同解释规则。意思主义要求合同解释以当事人的内心意思为核心,在合同解释过程中极度重视当事人内心的意思。认为当事人内心的意思是产生、变更、消灭其权利义务关系的根本因素,解释合同的目的在于探求当事人内心真实的意图。合同作为法律行为,其核心是行为人的内心意思,内心意思是意思表小的实质因素,而外在表小仅仅是起从 属作用,合同解释的目的是探寻当事人的内心真意。大陆 法系国家的立法多米取意思主义。如《法国民法典》1150条 规定“解释契约时,应探求当事人的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的字面意思”。《德国民法典》第133条规定:“解释意思表示时,应查明真实意思,并且不得拘泥十所用词句的表面意义。” 篇二:论合同中的意思表示瑕疵 论合同中的意思表示瑕疵 摘要: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构成要件,有瑕疵的意思表示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变更、被撤销。我国合同法对意思表示瑕疵的规定与传统民法在立法模式、类型、效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

项目规定合同书(中文版)

实用标准 XXXX XXXX服务合同 合同书项目名称:广州XXXXXXXX服务

合同编号:XXXX 采购编号:XXXX 签约地点:广州 签订日期:二〇一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服务项目清单 (4) 二、价格 (4) 三、验收标准 (4) 四、服务时间 (5) 五、服务内容 (5) 六、责任与义务 (5) 七、违约金和赔偿责任 (6) 八、不可抗力 (6) 九、争端的解决 (7) 十、通知 (7) 十一、税和关税 (7) 十二、合同生效 (8) 十三、其它 (8)

附件一:工作说明书 (10) 附件二:保密协议 (21) 附件三: 项目变更控制程序 (25)

广州XXXX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北京XX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就乙方为甲方提供广州XXXXXXXX服务项目,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如下条款: 一、服务项目清单 二、价格 1. 合同总价:(人民币)大写:XXX万元整(CNY XX0000)。 2. 付款方式 合同付款分三次进行,付款进度及付款条件如下: (1)签定合同并召开项目启动会后XX天内,支付合同总额的XX%; (2)完成所有XXXX工作并通过用户正式验收后3天内,支付合同总额的XX%; (3)余款XX%在所有XXXX试运营30天内付清。 三、验收标准 本项目验收标准见本协议附件一《工作说明书》

四、服务时间 1. 服务时间:从签订合同之日起按照XXXX的服务范围由甲乙双方共同确定具体服务时间, 初步计划服务时间从XXXX年XX月和XX日到XXXX年XX月和XX日。当 所有合同范围内的XXXX服务都已经完成则视为服务合同完全履行和项目结 束。 2. 服务地点:全国包括的具体省市名称包括XXXXXX。 五、服务内容 项目服务内容约定见本协议附件一《工作说明书》 六、责任与义务 1. 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安全及保密要求:乙方同意在履约过程中按照本合同附件二《保密协议》履行保密义务,实施人员必须遵循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时间不得从事任何与工作 无关的事情。 (2)服务方式:采取“现场实施+总部技术支持”的服务方式,乙方须根据现场服务工作量动态增减服务实施人员,服务人员须有1年以相关实施经验。 (3)甲方有权要求撤换不合格的服务实施人员。 2. 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合同法上的情事变更问题

合同法上的情事变更问题 张照东* 【内容摘要】本文对统一合同法制定过程中的各种情事变更条款进行分析,评价其长短得失,探讨了情事变更制度未被新《合同法》所采纳的原因,分析了《合同法》施行后情事变更问题的处理方案,展望了情事变更立法的前景。 【关键词】情事变更合同法 一、合同法统一化进程 在1999年之前,中国的合同法律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是:三个合同法各自规范不同的关系和领域,相互之间存在不一致和不协调,且法律规定过分原则,可操作性不够,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合同缺乏法律规定。因此,自1992年中国政府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以来,在现行民法通则和三个合同法的基础上,制定一部统一的、较为完备的、现代化的合同法,就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1 自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部分学者2提出《中国合同法立法方案》后,前后一共出台了五个草案:1995年1月统一合同法建议草案(第一稿)、1995?年10月统一合同法草案试拟稿(第二稿)、1996年6月统一合同法草案试拟稿(第三稿)?、1997年5月统一合同法草案征求专家意见稿(第四稿)、1998年9月统一合同法草案征求全民意见稿(第五稿)。在此基础上,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同日公布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统一合同法草案之情事变更条款评析 1、统一合同法第三稿第55条评析 在统一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建议草案并未规定情事变更制度。考虑到上审判实践已有适用情事变更制度的案件,因此认为有必要对此予以确认并加以规定,这就是第三稿第四章第55条:“合同生效后,因当事人以外的原因发生情事变更,致使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的,该当事人可以要求另一方就合同的内容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本条立法存在的缺陷在于:(1)将情事变更发生的时间界定为“合同生效后”,这就在适用期间上存在一个漏洞:如果情事变更是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后、生效前,并且对合同的履行产生重大的影响,此时能否主张情事变更制度的适用呢?如果可以,显然与“合同生效后”的起始时 *张照东,华侨大学法律系1996级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厦门大学法学博士,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研究院导师,华侨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委员。 1梁慧星:“中国统一合同法的起草”,见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2他们是:中国政法大学江平、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吉林大学崔建远、烟台大学郭明瑞、最高人民法院李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何忻、《法学研究》编辑部张广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

合同纠纷-合同纠纷-一方的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一方的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对方可以行使合同的解除权。合同法对一方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做了相关规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概念解读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对方可以行使合同的解除权。这种情形主要包括下面两方面的内容: (1)如果合同履行期限对合同目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迟延履行期限构成了根本违约,非违约方无需催告就可以行使合同的解除权。具体有以下几种①履行期限构成了合同的必要因素,例如:圣诞礼品、中秋月饼、春联、生日蛋糕、结婚礼服等季节性或节日性很强的货物;②迟延履行后,债权人能能够证明继续履行合同对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利益了。例如,债权人证明,由于合同债务人迟延时间过长,市场行情发生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将是债权人蒙受重大损失。 (2)违约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的,导致了另一方无法获得在签订合同时所期待的利益。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合同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对方当事人享有合同解除权。但是这并不当然的导致合同的解除,须经解除权人依法行使解除权,才能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1.合同当事人均可采用通知的方式(口头或者书面)解除合同,解除的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的,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无需对方当事人的同意。 2.合同一方行使了解除权后,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可以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确认该合同是否应该解除。但是,对方提出异议有时间限制,如果双方约定了异议期间的,对方应该在异议期间向法院起诉;如果双方对异议期没有约定的,在解除合同通知到达起3个月以后才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不会予以支持。 参考案例 甲超市为了在中秋节来临之前上架“新月”牌的月饼,于是和乙加工厂鉴定了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乙在农历八月初五交货100箱月饼,甲预先支付价款2000元,剩余的5000元在乙交货后支付。随后,在约定的交货时间八月初五时,乙没有按约交货,眼看中秋节即将来临,甲无奈只好通知乙解除合同,另找供货商家。乙多甲的解除通知置之不理,在八月十六将甲预定了箱月饼交给甲,并要求甲支付剩余的5000元价款。甲拒绝接受货物,并要求乙归还预先支付的价款2000元,遭到乙拒绝。甲遂

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案例简介」 1999年,经某市工商局同意,200户个体户到该局投资兴建的轻工业批发市场设摊经营,工商局为其颁发了临时营业执照和摊位证,并分别收取了三年管理费和摊位费。工商局收取的摊位费主要用于市场建设及偿还兴建该批发市场时的贷款。2000年元月,工商局根据有关部门疏通轻工业批发市场消防通道的要求,将该200户个体户的摊位移至该批发市场后面的露天地,9月又移至不属于工商局所有的“星星市场”。这两次摊位移动均未征求200户个体户的意见,为此,双方发生纠纷。200户个体户诉至法院请求工商局返还摊位费,赔偿营业损失。工商局则认为其与200户个体户之间是行政管理关系,收取的摊位费属于行政收费,法院不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问题提出」 本案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认识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区分行政管理关系和民事合同关系。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案情分析及处理结果」 在合同法理论上,合同也称为契约,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合同在本质上是一种合意或者协议。例如,《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的保护。”我国合同法继续沿用了民法通则第85条的规定。《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据此可见,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能够引起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合法行为。因此,只有在合同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要求,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如果当事人作出了违法的意思表示,即使达成协议,也不能产生合同的效力。同时,由于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民法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定,如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民事行为的无效和撤销等,均可适用于合同。另外,合同是由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所订立的,这就是说,订立合同的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二)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所谓设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旨在形成某种法律关系(如买卖关系),从而具体地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所谓变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使原有的合同关系在内容上发生变化。变更合同关系通常是在继续保持原合同关系效力的前提下变更合同内容,如果因为变更使原合同关系消灭并产生一个新的合同关系,则不属于变更的范畴。所谓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旨在消灭原合同关系。

委托授权和委托合同

合同协议:_________委托授权和委托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委托授权和委托合同 授权行为是委托代理的基础,而委托代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又具体反映在委托合同中。委托合同往往是授权行为的基础。二者既互相联系,但又各不相同。 委托授权,是指委托人(被代理入)向受托人(代理人)授予代理权的意思表示。换言之,委托人将其愿意授予受托人代理权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行为就是委托授权行为。委托授权是一种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即以委托人单方的意思表示为成立要件,只要委托人作出了这一意思表示,受托人即取得了代理权,授权的法律效果随之产生。委托授权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则应当用书面形式(《民法通则》第65条第l款)。有关委托授权行为是委托代理的基础,而委托代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又具体反映在委托合同中。委托合同往往是授权行为的基础。二者既互相联系,但又各不相同。 委托合同则是—种双方法律行为,必须基于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即委托方愿意授权,受托方愿意接受。在实践中,为防止纠纷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在出具授权委托书的同时,由委托人和受托人签订一份委托合同,详细规定 双方的权利义务。授权委托书一般只解决代理权是否形成的问题,委托合同则一般只解决双方的权利义务问题,并不当然解决代理权的问题。如果委托合同中有专门的授权条款,明确规定了代理事项、权限、期间等内容,则可不必另行授权,自委托合同签订生效之时,代理人即取得代理权。如果委托合同中并无明确授权的意思表示,只规定了其他 第 2 页共 7 页

论述合同的解释原则

论述合同的解释原则 廖兴存 合同需要解释,源于客观需要。合同是当事人之间通过磋商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口头、书面、行为默示、或其中各项的组合形式。但是无论合同采取何种表现形式,合同当事人都在以某种方式将其权利义务规定下来,从而规范着他们以后的行为,可以说当事人在为自己制定法律。当事人自己应该已经预见到行为后果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将之合理规定在权利、义务之中,用明确无误的语言表达于外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使得表达出来的文字不能完全表述当事人的内心真实意思或者出现多种理解而引起纠纷。另外,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没有思量到的事项,这些事项又影响着当事人重要的权利和义务,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对合同依据一定的原则,遵循一定的方法去解释或补充合同条款。 本文在考察了两大法系合同解释的理论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认为公平、正义和对弱势的人性关怀是两大法系在合同解释原则理论的崇高理念和方法原则选择的重要标准,这也是我国合同解释的理论和方法原则追求的目标和取舍的依据。 一、合同解释的主体和对象 在探讨合同解释的理论和原则之前,本人认为首先要明确合同解释的主体和对象,这有助于加深对合同解释理论和方法原则的研究和理解。我国现行法律未对合同的解释主体给予明确的规定,学理上有不同的观点。 1、广义的合同解释主体说 此观点认为合同解释是所有的合同关系人基于不同的目的对合同所做的解释。其中包括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第三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如合同争议调解人、公证机关、鉴定机关、批准机关、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等。 2、准狭义的合同解释主体说 此观点认为合同解释是指当事人、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为了解决合同纠纷对合同约定不明确或矛盾的内容所做的阐述和说明。 3、狭义的合同解释主体说

保证项目成功的合同激励机制

保证项目成功的合同激励机制 一、项目成功的重要标志 项目成功的主要标志包括成本低、进度快、质量好、安全有保障以及最终用户满意度高等。项目成功受到下列三个因素的影响: ——项目本身的特点; ——建筑市场以及项目环境的各种条件; ——参与项目的组织和个人的努力与合作。 二、合同激励机制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在工程项目中,经常会出现成本超支、工期拖延、质量低劣以及不能满足最终用户使用要求的情况,甚至引发纠纷和争端等严重对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合同将业主和承包商双方置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从而破坏了双方的合作基础,挫伤了双方为共同目标而并肩努力的积极性。 合同激励机制就是充分利用承包商追求最大利润的心理特点,鼓励承包商在最大程度上接受业主的项目目标,从而营造相互合作的文化氛围,促使双方共同努力为项目创造价值。这种合同激励机制必须为双方带来利益,同时它又是一柄双刃剑,当承包商表现出色时受到奖励,当承包商表现糟糕时受到处罚。 三、合同激励机制带来的好处 在工程项目中建立合同激励机制能够带来如下的好处: ——承包商更加关注业主的项目目标; ——降低成本; ——提前完工,或者保证按时完工; ——提高质量; ——减少安全事故;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客户满意度;

——改善双方关系; ——改进管理过程; ——按照绩效表现进行付款。 四、合同激励机制的应用条件 在工程项目中建立合同激励机制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合同激励机制需要时间,因此更适用于长期的合同; ——合同双方具有相互信任的良好基础; ——明确希望达到的具体目标; ——对于建筑市场的准确把握; ——高效的合同管理; ——在项目采购计划阶段,对于潜在效益的认真评估; ——业主具有足够的资金储备用于激励付款。 五、几种合同激励机制 (一)成本激励 成本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形式,它不仅包含着机遇,同时也包含着威胁。成本激励的主要内容包括: ——目标成本:经过认真估算和双方同意; ——目标酬金:如果实际成本等于目标成本,承包商将获得如此数量的酬金,即承包商的利润; ——分配公式:一旦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双方将按照这一公式分配两个成本之间的差值。 不论节支或超支,在合同中往往都要设定一个限度。如果项目超支,设定的限度往往是最大价格,或是最小酬金(为负值,相当于最大处罚)。也就是说,实际成本不能突破最大价格这一

浅议合同落空

摘要:合同落空,是指非由于当事人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意外情况而使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受到挫折,使合同无法履行或没有必要履行,未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免除责任。目前我国法律之规定了不可抗力等制度,并未规定合同落空原则,基于此我将在这里简述合同落空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我国借鉴英美法系"合同落空"原则的见解。 关键词:合同落空中国建议 一英美法系的合同落空原则 (一)合同落空的概述 合同落空是英美法系中的一个原则,在大陆法系中与之相对应的是情势变更原则。合同落空,是指非由于当事人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意外情况而使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受到挫折,使合同无法履行或没有必要履行,未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免除责任。 (二)合同落空的适用情形 1 标的物灭失和特定履行人无力履行。有人将因标的物灭失和特定履行人无力履行导致合同履行在客观上不可能称为物理上不可能。合同标的物灭失可适用合同落空原则是指,在合同签订后,合同标的物或者合同规定的特定物灭失,而标的物的灭失对于履行合同义务而言义是基本的,且当事人均无过失。而特定履行人无力履行可适用合同落空原则是指,如果一份合同规定由某个特定的人履行合同义务,并且没有其他人可以令人满意地代替他,而他又没有能力从事合同规定的工作。这类情况主要是指,在个人服务合同中,当事人死亡、生病或者服役、服刑等,不能履行合同。 2 合同目的落空和情况发生根本性变化。合同目的落空,是指如果双方当事人以某个特定事件的发生为基础而签订的合同,而合同中规定的事件又没有出现或者被取消,也可能导致合同落空,从而免除当事人的责任。与合同目的落空很类似的一个问题是情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如果在订立合同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致使合同失去了基础,则该合同可作为落空处理。 3 政府干预和履行合同不合法。对于政府的干预是否构成合同落空,英国法院的基本原则是如果政府的干预从根本上改变了合同,那就因此构成合同落空。但也存在着因政府干预而不能适用合同落空原则的情况:一是政府的干预并不严重;二是政府干预只是使合同履行变得更加困难;三是政府干预仅使合同标的物价值下降。如果政府干预只是造成了合同标的物价值下降,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合同的履行,也不构成合同履行落空。 履行合同不合法是指,如果合同在签订时是合法的,但在签订后,由于法律的变更或者法律授予他人强制性权力,使履行合同变成不合法的行为,那就足以构成合同履行落空。 以上是英美合同法中承认的可适用合同落空原则来免除当事人合同义务的几种情况,我觉得若我们掌握了上述的情况,就可以使我们在同英美法系国家交往的过程中,主动地利用这一原则,使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减小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利用外国法来保护我们的利益。 二关于我国借鉴英美法系"合同落空"原则之见解 (一)借鉴"合同落空"原则的必要性 1 保障交易安全与秩序的需要 如果有了合同落空原则,那么市场交易主体在订立合同时便会觉得放心。当发生预料之外的重大变故将要影响到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履行以及双方订立合同的本意时,受损方便可拿起合同落空原则这一武器,重新将显失公平的合同恢复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以便达到交易的目的。这样一来,市场交易的秩序也就得到了维护和巩固。 2 合同落空原则的立法有利于调整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 合同双方均是在没有预料到意外情况的情形下签订合同的,他们订立合同的基础是共同的,倘若因该基础的变更致使合同一方当事人要负担很重的意外损失时,显然不当。因为该

最高院公报:违约方以“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为由-主张解除合同获支持

最高院公报:违约方以“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为由,主张解除 合同获支持 律博士学堂由著名律师项先权博士发起设立,依托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优势,整合中国著名法学家、法律风险管理专家、司法实务部门的权威人士组成。以O2O方式向企业家、商务人士、社会公众开展法律培训、提供法律帮助,旨在传播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案情简介:原告:江苏省南京XY房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苏省南京市中山路。法定代表人:周某,该公司总经理。被告:冯某,女,40岁,住安徽省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原告江苏省南京XY房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Y公司)因与被告冯某发生商铺买卖合同纠纷,向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诉称:被告与原告签订商铺买卖合同一份,购买原告开发建设的时代广场第二层一间商铺。被告付清了购房款,原告也已将该商铺交付被告使用。1999年6月18日,在时代广场租房的江苏嘉和百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公司)因经营不善,遭到哄抢后倒闭,各小业主经营的商铺也随之关门停业。当年12月,购物中心又在时代广场开业。由于经营成本过高,各小业主不服从物业管理,不交纳物业管理费,购物中心也于2002年1月停业。时代广场的两度停业,引起大部分业

主不满,纷纷要求退掉购买的商铺,还与原嘉和公司的债权人一起到处集体上访。为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出面协调,要求原告回收已售出的商铺。其间,原告的股权经历二次调整。新的股东认为,前两次停业,是经营者选择的经营方向与方式不对造成的,因此决定将原经营衣帽箱包等项目,改变为经营高档消闲娱乐等综合性项目;将原来的市场铺位式经营,改变为统一经营。为此,原告开始回收已售出的商铺,对时代广场重新布局。目前时代广场中150余家商铺,回收得只剩下被告和另一户邵姓业主,时代广场开始按重新布局施工,原小业主经营的精品商铺区不复存在,今后也不可能恢复。由于这两家业主不退商铺,时代广场不能全面竣工。上述情形构成情势变更。请求判令解除被告与原告签订的商铺买卖合同,被告将所购商铺返还给原告,以便原告能够完成对时代广场的重新调整。原告除向被告退还购房款外,愿意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原告提交以下证据:1.商铺买卖合同,用以证明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商铺买卖关系;2.物业交接记录,用以证明原告已将商铺交付给被告;3.新街口公安派出所告示,用以证明时代广场前两次开业后秩序混乱,无法正常经营;4.XY公司会议纪要,用以证明原告始终在努力处理各位业主反映的问题;5.情况说明及统计,用以证明大部分业主因不满时代广场的混乱经营状况,提出退商铺的要求;6.玄武区人民政府会议纪要,用以证明时

委托合同和雇佣合同的区别(合同范本)

STANDARD CONTRACT SAMPLE (合同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HT-030523 委托合同和雇佣合同的区别

委托合同和雇佣合同的区别(合同范 本) 实践中,委托合同与雇佣合同不易区别,而委托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定性可能影响案件的正确处理。 一、委托合同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委托合同又称委任合同,是指受托人为委托人办理委托事务,委托人支付约定报酬或不支付报酬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396条也有类似明确的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 (一)委托合同是建立在委托人与受托人相互信任基础上的。 委托人之所以选定受托人为自己处理事务,是以他对受托人的办事能力和信誉的了解、信任为基础的;而受托人之所以接受委托,也是出于愿意为委托人服务,能够完成委托事务的自信,这也是其基于对委托人的了解和信任。因此,委托合同只能发生在双方相互信任的特定人之间。没有当事人双方相互的信任和自愿,委托合同关系就不能建立,即使建立了合同关系也难以巩固。因此,在委托合同中,受托人应当亲自处理受托的事务,不经委托人的同意,不能转托他人处理受托的事务。同时,在委托合同建立后,如果任何一方对他方产生了不信任,

都可以随时终止委托合同。 (二)委托合同的标的是处理委托事务 委托合同是提供劳务类合同,其标的是为劳务,这种劳务体现为委托人为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关于委托事务的范围,《合同法》并没有将委托事务限于法律行为,因而解释上应不限于法律行为。但是,应当指出,委托事务的范围也并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委托事务必须是委托人有权实施的,且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行为。 (三)委托合同一般是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和费用处理委托事务 受托人处理事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和费用,而是以委托人的名义和费用进行的。因此,委托合同的受托人处理受托事务的后果,直接归受托人承受。这是委托合同与行纪合同、承揽合同、居间合同等类似合同的重要区别。 在有些情况下,受托人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法》第402规定、403条规定都有其规定。 二、雇佣合同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雇佣合同,我国法律没有进行规定。但是,大陆法系各国一般都对雇佣合同设有明确规定,例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典》(现在台湾省实施),另外,英美法系国家中的英国也有成文法对雇佣合同进行规定。梁慧星先生认为“雇用合同是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劳务,雇用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王泽鉴先生指出,雇佣合同,“即受雇人于一定或不一定之期限内,为雇佣人服劳务,雇佣人负担给付报酬的契约”。可见,雇佣合同的这些定义基本是一致的。 雇佣合同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完成一定的劳动为标的,至于工作

合同解释[工作范文]

合同解释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民事主体进行交往最重要的形式是合同,法院处理的民事案件中有相当比例的是合同纠纷。当事人通过合同条款来约定权利义务,同时,当事人的约定也是法官裁判合同纠纷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事实。对于合同事实的认定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案理处理的正确性。当事人的合同约定是不是清楚明白,不需要任何解释呢?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幻想。由于语言文字的多义性模糊性、多义性和歧义性,当事人的文化水平所限及法律知识欠缺,也往往造成合同中的用词不当,使双方真实意思难以明确表达。另外某些当事人故意使用不适当语言文字,以达到其不正当目的。因此,法官在裁判合同纠纷过程中,需要对合同进行解释,以正确认定事实,明确裁判逻辑思维中的小前提,得出正确的裁判结果。笔者发现,部分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对大前提即法律规定的解释比较重视,但对小前提即决定案件事实的合[1]同条款的解释重视不够,以致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当做法。笔者认为,合同解释与法律解释对法官裁判来说同等重要。法官在裁判合同纠纷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合同解释理念与掌握正确的解释方法。 一、合同解释的含义 解释,又称诠释,含有分析、阐明、说明、注解之意。

合同解释是指阐明合同条款的含义,从而确定当事人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的活动 [2]。就合同解释主体来分,合同解释有当事人解释和法官解释之分,本文所讨论的是法官解释。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难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解释合同条款,而法官为裁判需要亦需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但是法官对合同的解释是权威解释,直接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的解释对法官解释有参考作用,但是没有约束力。实践当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可以成为合同条款的广告、要约、宣传注明:某某享有最终解释权。这样的说明是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的,事实上,对合同的最终解释权只能属于法院。 合同解释目的是通过阐明合同条款的含义,以探寻当事人的真意,从而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因此,合同解释过程也是一个探寻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过程。但是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合同解释的结果符合当事人真意呢?对于单方意思表示,我们不难确定当事人的真意。但是,订立合同是双方甚至多方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订立合同的真实意思,而且可能他们的“真意”存在差别;如果以一方的真意为标准,那么还存在对另一方信赖利益的保护问题。因此,在合同解释的标准问题上出现了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争。主观主义坚持把探寻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的意思放在首位。客观主义则拒绝这样做,而是以一个理性人在此

相关主题